第3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分析
前面章节主要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内培育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本章则在此基础上来介绍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树立状况,掌握真实的基础数据,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推动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调查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树立教育过程,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经验,去劣存优,找出一条符合大学生实际校园环境的培养方案。本文通过具体调研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情况,获得了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求能够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状况。
3.1.1调查宗旨和目的
价值观是影响一个人行为举动的最基本的动力,也是影响一个社会顺利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价值观是基础,也是核心,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体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情况将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情况。本文通过实际调查,掌握了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状况,并通过分析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对策支持。
3.1.2调查问卷设置
本文所开展的调查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北京市、山东荣成等地。调查问卷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问题具有代表性,可分析性较强,具体内容见附录。通过在各高校中发放无记名问卷并及时回收,我们有效地掌握了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这次发放问卷的高校有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哈理工荣成学院等高校。发放的问卷有500份,最后顺利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3.8%,被测试情况构成表见(表3-1)。【1】
本次问卷调查从大学生群体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教育方式到最终的形成结果都进行了调查,涵盖了培育方式、培育内容、培育结果及培育过程中的问题等方面。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涵盖了文史、理工、外语、艺术及管理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各个专业的比例为:工科类占到了42.2%,理科占28.2%,文科占22.4%,其他则占7.2%;大学中性别比例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就政治面貌而言,中共党员占22.6%,共青团员占76.2%,群众的比例为1.2%.
3.1.3问卷发放情况及调查结果
在对问卷调查结果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树立方式基本得当,培育结果较为理想,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可以进行改进,具体可以总结为:
第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义的认知。根据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您认为?”认为意义重大占84.2%,认为意义一般的同学占18.4%,认为无意义或说不清的同学占7.4%(表3-2)。【2】
可见大学生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大意义有较为正确且充分的认知,但仍需要强化培育过程与结果,持续改善大学生的认知。
第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的接受态度。可从调查结果中发现,约有70%左右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收老师的教导和培育,并除课堂知识外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另有30%左右的学生对于培育保持被动或逃避的态度,使得部分培育结果流于形式(表3-3)。【3】
从调查中可知,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步较晚,部分大学生学习以及接受知识的主动性还不是很强,这对培育者提出了更为丰富的要求去改善这一点。
第三,对于目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家对于各种不足之处的意见较为平均,认为培育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的占18.7%,认为培育内容更新不及时的占17.2%,认为培育方式不够创新%,认为不能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占23.6%(表3-4)。【4】
当代大学生目前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的路径是大学课堂,从本项调查中可知,对于培育者的专业素养、培育内容的及时更新、培育方式的创新以及培育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均有较高的要求。
第四,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w希望采取的方式。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于培育方式的要求还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希望纯理论教学的同学占7.3%,希望主题讨论式教学的占17.7%,希望课堂材料分析与案例教学的占16.6%,希望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占3.5%,希望能进行网络互动的占18.6%(表3-5.【5】
由上可得,当代大学生希望采取形式丰富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不仅仅拘泥于书本和课堂的知识,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形式与主体创新,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综合针对以上调查问卷总结的结果,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现状以及产生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只有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可接受性,也才能确保培育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3.2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已经完全大大超过了八九十年代时期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大量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也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方式,21世纪的大学生势必是个人和团体高度发展的大学生,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仍然还采用原有的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3.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识薄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期并不长,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完善的,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就必须提高培育意识,避免被动的、应付性的培育流程。要深入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学校环境,避免出现高校孤军奋战的局面,确保社会、家庭及个人都参与进来,分担完善高校不能估计的点或者面,从而形成培育体系,从而改善培育的效果[30].大学是充分发展自身特长,张扬个性,放飞梦想的时期,其具有鲜明的性格阶段特征,高校在培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能顾忌学生的角度思想,赢得大学生的支持,改善考试性教育培养。
3.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不完善
完整的培育体系,是对当代大学生成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从社会、家庭等种种环境角度还未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规划体系,这既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效果。要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连续完整的灌输,而要完成这项基本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个部分、团体、阶层来共同努力。社会及个人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在自己的思想中播种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希望种子,才能确保之后的生根、发芽、开花及结果,才能确保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行为典范被他人所赞赏。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三个倡导”,不做有损社会主义、有损国家、有损名族、有损社会、有损他人、有损自己的行为,确保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是自己的价值取向,确保自由、平等、公平、法制是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准则,确保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自己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基石[31].大学生不仅要从思想上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从实际行动上入手,为美善所动,为丑恶所耻,要有情有理,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法有理、有梦有为的大学生。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网络的力量,通过在网上传播正面事例和能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社会需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环境,为培育提供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党团、社团、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持续、完整的培育体系。
3.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各项措施不完备
有了完善的培养规划,我们还需要完整的培育措施,但是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还有待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改进措施的步伐,积极总结教育培育的经验,理论结合实践,理想结合实际,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定大学生荣辱观的引导,确保大学生有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之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人生阶段,确保其能把理论学习知识和自身联系结合起来[32].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教育场地,因此学校必须坚持自身的教育力度,确保大学生有足够的接受知识的平台和途径,与此同时要联系家庭及其他力量,共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3.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程度不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创新的形式,高校目前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形式单一,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因此高校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学生的身心特点全面兼顾,坚持遵循学生的培育规律,不做无效的培育行为,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培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互动,确保学生可以讲所学知识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给学生真确掌握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未来,因此高校必须确保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能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掌握必要的方法论,能做到理论实践结合,能遵纪守法,能立志为人民服务,能不畏艰难勇于直上,能有强烈的责任感,能为自己的使命而奋斗[33].
3.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了解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存在了诸多问题,我们就需要深入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从中入手,尽快从速解决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3.1西方不良文化冲击的影响
毛主席说过:“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一定的文化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物质决定意识,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和它相适应。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加之对外交流的日益活跃,来自国外的各种思想不断地输入国内,这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阶段,他们倾向于接受新鲜事物,但这些优点也很容易转化为不利因素,如对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思潮不加批判地接受,淡化了自己的信仰。甚至有些大学生着重批判主流价值观,政治意识淡化。外来不良文化对传统的价值观及其传播和培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价值观视域中呈现出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正统价值观各非正统价值观、本土价值观个外来的价值观并存的复杂局面,这使得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趋向复杂化与多元化[34].西方不良文化的涌入使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于是大学生中间容易出现价值判断模糊、理想信念缺失、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问题加剧等问题。这对于当代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作为对西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和理性把握,西方文化思潮由于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客观现实的支撑,在大学生的角度看来显得尤为先进,对其抱有认同可以理解,我们要把不足之处摒弃,吸收借鉴优良的价值观念,使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丰富完备。
3.3.2传统价值观不合理因素的影响
作为值得我们传承并认真理解学习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文明具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体系完整而且导向明确的特点,形成于中国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维护了古代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以个体经济为基础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多数上是自我封闭、单一内向的,从实际上对立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多元化的价值取向”[35].面对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传统价值观的保守性、单一性已经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如专制专权、封建残余的观念,强烈的社会阶层概念,男尊女卑的观念,以及守旧、不肯接受变革的观念,都在当今要求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下,对大学生构成了不良的影响。不难看到,这些价值观并不是真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而大多是封建落后的陈旧观念。大学生想要满足社会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破除这些陈旧落后的僵化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
3.3.3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价值观的形成期,大部分个体并未真正接触过社会,对社会现象知之甚少,因此对社会的复杂程度也还认识不清。在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这往往就会成为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阻碍条件。社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整体,要求我们必须对其有深刻且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应对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抽象,能对当下许多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当代大学生由于涉世尚浅,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的现象还难以辨别,价值判断非常容易迷茫,行为上也容易出现有失偏颇的一面。互联网涌入人们的生活之后,形形色色的观念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审美和价值观都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正逢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缺少判别能力,就会容易以为这是社会常态,从而对其追捧不迭。这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社会上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的观念盛行,也影响到高校的校园里。丰富多元的社会现象开阔了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怕被讹诈而不敢扶老人过马路、对于他人困境的漠视、重利轻义,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给大学生的心境蒙上的一层灰尘,但只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这灰尘终将被擦拭干净,回复它本来应该美好的情景。
3.3.4学校培育欠缺之处的影响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培育的实际成效。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学校已经逐步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培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些优秀经验。但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也暴漏出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高校注重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参与程度,而没有足够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建设。该现象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瓶颈,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必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的引领,必须做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秉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原则,讲究形式、方法,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培育机制,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引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要求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优化培育理念,提高培育水平,改进现有不足,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实效性[36].
3.3.5大学生自我意识不足的影响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正不断得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信息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种信息影响的群体,信息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其他的思想,他们有的可能不同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的甚至直接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于已经树立了自己价值观的人来说,很容易进行区分,但是大学生正是树立自己价值观的时期遇到其他思想的冲击,这就到时大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甄别,容易受到一些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来进行筛选,确保他们可以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行为。
除了借助于外界力量,大学生还需要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提神自己的精神境界。大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存在着心理上的不稳定性、知识上的不完备性、社会阅历缺乏、政治阅历缺乏等等问题。社会需要一个懂得提高自我、懂得发展自我的优秀的人才,而大学生想要在毕业之后能顺利融入社会,就必须自觉提高自己的修养,不仅仅是智力知识方面,也包括精神品格方面[37].大学生要勇于坚持,要持之以恒,要能面对艰苦漫长的学习生涯,要能抵住社会的不良诱惑,通过探索,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学生还要积极投身于实践中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提高自身修养。最后大学生还要积极开展人际交往,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学会交往、相处、合作,学会聆听,学会表达,确保自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存在,从而为自己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38].大学生还必须学会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3.4本章小结
本章以问卷调查为依托,搜集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状况数据信息,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完善的培育规划和完整的培养环节,而目前我们这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导致培养过程时断时续,难以为继,而价值观的培育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终端必然影响前面工作,从而导致重复工作的出现,另外社会也是影响培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社会多元化的信息流很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好引导,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树立。
摘要外国人在华就业,主要是指取得在中国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工作并获得工作报酬的就业行为。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在源头上,我国对外国人在境内就业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欲到中国就业应先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第四章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在快递行业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对新疆快递行业监管的启示。以下将从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
结束语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基本要素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而夫妻关系的基础为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妥帖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夫妻财产制在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有待健全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我国...
第3章在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关系中信用证开证行的法律地位3.1信用证业务下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作用3.1.1银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原因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一般包括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及争议解决五个环节(其中争议解决并非必经环节)。货物买卖是其他...
五、结语我们应当看到,新刑事诉讼法与原来相比确实对监视居住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论在定位上或者适用的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新法实施以来,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然较少适用,即使适用了也大多按照以前的方式执行,正如96年刑...
结束语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对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者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和法律路径对广大儿童的父母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一、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我国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我国并...
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论思考导言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司法规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学界对这一官方用词的变化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司法规律?以及司法规律在司法改革中的基础作用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
引言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10年冲突法领域产生诸多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俄勒州颁布并实施的《侵权及其他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以下简称《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中国梦与理想教育的理论概述2.1基本概念的阐述2.1.1理想教育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教育学原理》指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