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06 共344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二、“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开展“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必须首先厘清“中国梦”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关理论问题,以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梦”的内涵

  理解“中国梦”,首先就要搞清楚“中国梦”的内涵。其实,这个内涵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可以说是“中国梦”的实践目标,是对“中国梦”具体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前提是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民族振兴,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国梦”,目的是人民幸福,以民生为本,顺应民心,尊重民意,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样的国家富强才有精神寄托,这样的民族振兴才有希望。所以说“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的统一,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梦与追求。

  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就是建设强大的中国、稳定的中国、富裕的中国、和谐的中国、文明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创新的中国。具体来说,就是在国防上,建设现代化国防;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在政治上,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不断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进一步凸显,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在科技上,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句话,就是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民层面的“中国梦”,就是要关注人民幸福,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实现精神幸福和物质幸福的统一。要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畅通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户籍、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事实存在的差别,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个人层面的“中国梦”是与国家层面的“中国梦”相统一、相适应的。实际上,实现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家层面的“中国梦”的实现,换言之,实现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意味着个人层面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凝神聚气,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应首先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的提出,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指明了方向,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它从三个基本层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当今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看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全党各族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党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新期待、新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的新追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是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

  理解二者的关系,要充分认识二者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都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理解二者的关系,还要认识到二者侧重不同,特别要认识到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这样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荣辱观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性框架;而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则更清晰地反映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 24 个字,明确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符合大众化、通俗化要求,便于传播、便于宣传。

  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指向十分明确,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便于遵循和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有利于更好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