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正逐渐地转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数字媒体形态,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为世界时空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服务。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传统封闭的文化环境也逐步被开放多元的网络文化环境所取代。网络正能量就在这种多元的网络文化中应运而生,在浩瀚的网络搜索引擎中,正能量带给网民向上的能量,给人以情感和动力,给人以力量,是广大网民的精神护卫,是人民大众的灵魂导师。社会需要正能量,同时正能量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社会之中流淌,但是受制于传播途径的限制,随处可见的正能量不能及时传播,无法得到大众的分享与互动,但是网络媒介的横空出世,弥补了正能量的传播限制,研究网络“正能量”的内涵和传播途径势在必行。
开放多元的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带来精神寄托,带来向上的能量,也就是正能量,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传递负能量。无论是早期的互联网,还是现在的移动终端网络、网络媒介,网络的全民性、日常性、公共性特点,使得网络更加的大众化,人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匿名方式随意传播信息、发表意见,大量未曾过滤的信息四处弥漫,逐渐形成一种缺乏核心价值、主导意识和行为支配力量的公共空间,加之网络监管难度大和监管不力,使得网络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总言之,网络的虚拟性成为众多虚假报道和负面报道的集中地,严重影响到广大网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网络发展并没有带动网络体制的改革,使得人民对网络“正能量”的内涵没有得到科学的理解和解读,同时正能量的传播也受制于负能量的大肆传播,混扰大众视听,大力传播网络“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已迫在眉睫。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除了计算机上网,现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也得到了普及,网络主导了我们的生活。在网民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青年人最多,大学生网民占绝对优势。在这种网络背景下,网络正能量作为网络环境下一股正义之风,在庞大的网络群体中起到榜样作用。我们身边不乏带给我们正能量的人和事,但是如何抓住内涵和传播是至关重要的。每当发生涉及民族安危、国家利益、人民尊严和自然灾害时,网络所体现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政府对事件出击速度是令人振奋的,正能量激发起众志成城的爱国热情,让民众真切体会到网络“正能量”的深层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网络正能量作为网络环境下一股正义之风,在庞大的网络群体中起到榜样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丰富的正能量资源不断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网络正能量的内涵和传播途径的研究及其对网民的影响力分析,切实有效地运用各种正能量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指导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科学深入探讨了网络“正能量”的内涵和传播途径,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由此可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切实有效地运用各种正能量资源传播正能量,对推动网络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指导性作用。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正能量一词的出现也有较长历史,但正能量本义并不是今天我们所指的催人振奋、健康乐观、发人深省、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而是仅仅从词语表象理解。
“正能量”核心词为“正”,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在其整理编着《说文解字》中对“正”字这样解释,“正, 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其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是符号,指方向;下面是部首,从偏旁部首理解“正”为“止”的上半部分为一横,可引申为一直向前、永不弯曲,与“歪”正好相反。《新书·道术篇》中又将“正”进一步解释为“方直不屈谓之正”,这恰巧印证了对上述有关“正”字推理的合理性。
引申来看,中国语境下的“正能量”却不仅仅局限于个体排除负面情绪获得健康心态这个个体心理学上的意义,而是更广泛地延伸到政治、文化、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人的身上,其语义也在使用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2](P32-3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雪明在期刊中提出:时下我们使用的“正能量”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社会文化学层面的意义,较为抽象,指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富有正义、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品质、能促使人不断进取,调动人们积极情绪的动力与精神。这层涵义以“正”字的文化内涵为依托。严格说来这种“正能量”应称为“社会正能量,”是可以向外辐射的,它的重点不在获得,而在于给予,即在于影响他人,感动社会。[3] (P114-115)“正能量”文化价值研究方面,国内多位学者专家也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报道,其中王继华在教育文化论坛发表《正能量的文化价值》中对文化的价值这样写道,正能量的文化价值,重在“能量”这个迷人的东西展示的“能”体现的才干本事,被正直的人文气场锁定;“能量”这个胜负存亡之数的“量”体现的长短高低,被正进的道德理想润养。[4] (P1-3)正能量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抛开词的本意,正能量的象征意义使社会充满凝聚力。正能量的文化气场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契机,为实现百年伟大中国梦提供梦幻舞台,为构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正能量的文化价值研究为深入理解正能量的内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充分了解正能量一词的网络热度,网络上出现的频次和出现的方式对正能量的多元化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谢海光、陈中润两位学者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联合撰写的《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提出了:“网络舆情不同纬度的分析模式,主要有网络热门议题的焦度、敏度、热度、重度、拐度、难度、疑度、频度等分析纬度。”[5] (P95-100)从不同角度科学分析正能量一词的科学内涵,也全方位去解释当前互联网总网络热度和发展趋势。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的《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高校新闻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此书围绕“加强新媒体条件下网络阵地建设,建设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主题,概括和归纳出高级院校建设新闻网,传递正能量的好方法、好经验和亮点、难点[6] (P188-189)。这是教育部根据网络舆情特点,提出正能量发展于网络,流行于网络,同时又制约着网络。徐建军着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作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丛书之一,也围绕“网络舆论的掌握和引导”,从网络的类型及特征、引导的原则、方式与途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强调网络舆论对教育工作的影响[7].
从网络正能量对网民行为影响方面分析,马肖华所编着的《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强调网络主要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网络开始逐渐普及,同样,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传统封闭的文化环境也逐步被开放多元的网络文化环境所取代。”[8] (P172-173)同时,开放的网络文化也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意识等等,而正确的认识网络对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们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趋利避害,从而正确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卓尔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江苏师范大学刘会在《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指出,社会生活中一个美好的细节或由名人微博推动的集体性行动,经由网络传播,汇成一股积极向上的网络正能量,引导广大网民由“审丑”回归“审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表达了人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回归的一种期盼,对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一种向往。探讨网络正能量的形成对提高广大网民的道德素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对社会加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起到指导意义。[9] (P38-40)从道德层面分析网络正能量对社会歪风邪气的抵制。孙淑娟、黄国华在《网络语对当代大学生言语道德的影响研究》一文中认为,“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学生话语系统的失真,大学生在日常移用网络语言时表现出言语道德的失范。但是只要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并加之以有效的控制手段,这种不道德的言语现象还是可以转化的。”[10] (P151-153)道德的缺失是社会的悲剧,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多民族共存的中国更加突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低俗丑陋,格调低下,这对社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网络语言的泛滥势必影响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言语道德的缺失会对民族团结产生裂痕。网络正能量就像沙漠中的一只风铃,规范网络言语,重塑道德榜样,增强道德信念,促进社会和谐。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中,“正能量”是由大众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理查德·怀斯曼教授在其所着的《正能量》中对“正能量”做了科学的解释,“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11].”怀斯曼用严谨趣味的言语对本是应用于物理学的“正能量”做了比较科学的定义,并且“正能量”自此流行于社会。它逐渐成为刻上时代烙印的符号,揭示良好的行为模式影响人的信念和情绪,运用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规避负能量。
正能量从理论层面讲,“正能量”期初是物理学名词,可称之为“正面能量”.“正能量”起源于国外,发展于国内,流行于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随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一种“数字式语言”诞生了,这是网络语言的技术存在形态。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里提出,数字语言就是一种被称之为比特(byte)的东西[12] (P12-13)。菲德勒(Fred Fiedler)称比特是一种电脑和环球网络的通用语言[13](P1-3)。1959 年,麦克卢汉在致摩尔根的信中指出:“电子时代的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14] (P70)。”网络“正能量”作为网络语言中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在网络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规范网络格式,净化网络环境。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传播“正能量”,国际传播学会最早于 1996 年《传播学刊》上推出网络研究专题,这标志着网络这一新兴传播媒介受到了主流传播学期刊的关注,学者们开始通过新闻传播学的视野来关注网络技术。并且分析了互联网传播与新闻工作者的关系,指出新闻工作者在网络时代作为信息“把关人”的作用将被削弱,而且传统的媒体议程模式也将在网络社会中受到冲击和颠覆[15] (P1-5)。可见网络在传播中起到的作用,那传播网络正能量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出现两极化,负面信息给网络传播带来了烦恼。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分析并且深入研究了网络传播所带来的负面信息影响。他通过对 60 个政治网站的随机研究发现,大部分网站都不提供与自己意见相左网站的链接,而网络上的圈内传播确实容易造成群体意见极端化倾向。中国在社会发展高速时期,负能量蔓延社会各个角落,这是呼唤正能量的时代[16] (P23-25)。
众所周知,“positive”最基本的意思就是“积极的”,这与国人现用“正能量”指代“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一致的[17] (P110-112)。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的《英译大词典》(第二版)中 ,对 positive 的中文解释有 31 个不同含义的解释,其中就有将之解释为“正的”这一解释[18].这正可印证“能量有正负之分”.而实际上,以“positive energy”作为关键词使用谷歌引擎搜索,可以发现 positive energy 在国外也是个热门词汇,相关记录多达 1.9 亿条之多(截止于 2015 年 3 月初的数据)。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 “正能量”有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词根都有准确理解,并且国内外对正能量词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是一致的。正能量已经成为网络符号,并且逐渐成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但是部分网民对网络“正能量”内涵的理解仍然很肤浅,并没有科学认识。同时对传播网络“正能量”的途径也不是很熟悉,导致社会出现歪风邪气的负能量,扰乱社会治安,污染网络环境。当下传播网络“正能量”是社会迫切需要的,这对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都凸显重要作用。所以,科学研究网络“正能量”的内涵,即要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和传统媒介角度研究正能量的内涵,探索网络“正能量”的有效传播途径,对当下迫切呼唤正能量的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基本的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基本思路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在于将当前各个领域备受关注的关于网络“正能量”对当代学生的影响及成因等方面多种问题的分析,将网络“正能量”特点和传播途径进行阐述,强调网络“正能量”对人正面引导作用,教人礼义廉耻、公平正义,让人们体会到坚持与奋进、真理与阳光的力量。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全新的研究框架,使其内容更加全面,分析更为透彻。当前网络“正能量”已经走进人们的思想中,正能量无处不在,但是大多数人只是了解其基本涵义,并不了解其核心价值和传播途径,以及更深层次的作用。本文正是针对人们对“正能量”片面了解,对其作用不完整、不全面来加以改进,力求突破,为净化网络环境,抵制网络不良信息,还原网络公平正义起到作用。
1.3.2 创新之处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对网络“正能量”的要旨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立场,深层次研究网络“正能量”的内涵和作用。同时与网络不良信息形成对比,总结两者特点,防止两种偏见,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正能量”的作用,消除网络“负能量”的负面作用。力求提出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和对策。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是文献法。对与“正能量”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把握“正能量”相关概念性理论,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本研究的落脚点。
二是系统分析法。从整体把握,从细节落地,客观系统地分析网络“正能量”与网络“负能量”带来的影响。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本文论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与实际相结合,论述中结合实际生活中所体现或者出现的“正能量”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其深刻内涵,并从实际出发,阐述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和带来的深远影响。
摘要外国人在华就业,主要是指取得在中国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工作并获得工作报酬的就业行为。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在源头上,我国对外国人在境内就业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欲到中国就业应先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第四章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在快递行业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对新疆快递行业监管的启示。以下将从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
结束语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基本要素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而夫妻关系的基础为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妥帖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夫妻财产制在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有待健全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我国...
第3章在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关系中信用证开证行的法律地位3.1信用证业务下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作用3.1.1银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原因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一般包括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及争议解决五个环节(其中争议解决并非必经环节)。货物买卖是其他...
五、结语我们应当看到,新刑事诉讼法与原来相比确实对监视居住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论在定位上或者适用的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新法实施以来,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然较少适用,即使适用了也大多按照以前的方式执行,正如96年刑...
结束语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对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者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和法律路径对广大儿童的父母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一、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我国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我国并...
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论思考导言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司法规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学界对这一官方用词的变化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司法规律?以及司法规律在司法改革中的基础作用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
引言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10年冲突法领域产生诸多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俄勒州颁布并实施的《侵权及其他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以下简称《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中国梦与理想教育的理论概述2.1基本概念的阐述2.1.1理想教育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教育学原理》指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