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当前医患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9 共695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当前医患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1 医患案例的启示

  哈医大杀医案:2012 年 3 月 23 日下午,李梦南手执利刃冲入哈医大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办公室,疯狂地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事发突然,三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实习学生被砍伤。硕士研究生王浩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 3 名医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杀人者名叫李梦南,在他一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离开了家,父亲不久又锒铛入狱,李梦南由爷爷奶奶带大。李梦南的爷爷因为胃癌花去二十多万元,还欠下五、六万元的外债,每月还要给李梦南的爸爸寄生活费,生活非常拮据。初中一年的李梦南辍学和姑姑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打工、挣钱是李梦南简单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很快因为腿疼而被迫终止。李梦南因为风湿病辞职回家,因为腿疼、行动不便使得李梦南愈加的沉默、内向。

  2010 年 9 月,爷孙俩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骨外科的医生建议他们去看风湿免疫科,当天正好是风湿免疫科的张主任出诊。“轮到李梦南了,他从进门走到医生办公桌,三四米的距离,张主任看了他走路的样子,用手一摆说你的病与风湿无关,该哪儿看哪儿看去。”李梦南爷爷回忆,他当时对张主任说,他们是从外地来看病的,来一次不容易,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就是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病,但张主任相信自己的判断,爷孙俩又回到骨外科,值班医生说既然和风湿免疫没关系,诊断为滑膜炎,就给李梦南打了封闭针,回家在当地医院后又打了六次,但是病情并没有任何的缓解,反而越发严重,在床上下来腿必须要缓好半天才能动。

  2011 年 4 月,爷孙俩来到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并做了彻底检查,最后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再次推荐李梦南去看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还是上次的张主任。李梦南爷爷回忆,这次张主任认真看完所有片子,颇为责备地说“这孩子是脊柱炎,怎么能住骨科?”李梦南爷爷说,自己很委屈,说了句 “上回你咋给我看的”,张医生可能不记得上次接诊的事了,说了句“上回你啥时候来的”.李梦南爷爷说,自己没有继续解释。

  对于这两次接诊,张主任说:“疾病发病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什么疾病一眼就看得清楚,一开始诊断为滑膜炎,也正确呀,后来逐渐演变出来的。”开始治疗的时候,医生给李梦南开了辅助药,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医生推荐使用“谊赛普”或“类克”.

  李梦南家人选择了比较贵的“类克”,整个疗程需要将近 4 万元,打完“类克”的确非常有疗效,但是没多久,“类克”的副作用显现出来,李梦南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李梦南爷爷说当时医生就是说有副作用,却没说具体是什么副作用。李梦南本来对“类克”能治好他的腿充满了信心,他又可以出去打工赚钱、还债了。但是,因为严重的副作用,哈医大一院的医生拒绝为李梦南继续注射“类克”,要求他必须先治好肺结核。而这段时间李梦南的强直性脊柱炎更加严重,李梦南感觉医生在故意刁难他。

  2012 年 3 月,李梦南的肺结核完全好了,他们认为这次一定能在打上“类克”,但是郑一宁医生和另一名值班医生却提出了其他要求,要李梦南去胸科医院拍完片子再回来,爷爷说你们医大一院不是也能拍肺 CT 吗,以前拍过好几次,医生回答说我们不治肺结核,在医生指定的胸科医院做完检查已经中午了,回到哈医大,医生说又要回胸科医院取病历手册,哈医大一院到医生指定的胸科医院坐公交车需要 1 个小时的时间,李梦南看爷爷有些疲惫了,决定一个人去。下午 4 点多,李梦南回到哈医大一院,赵彦萍医生把李梦南的爷爷单独叫到诊室里,说李梦南的结核已经治愈,但这时候注射“类克”还是风险比较大,建议休息三个月,不用吃药。爷爷接受医生的建议。当告知李梦南的时候,他表现的非常愤怒,半个多小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哈医大医院杀医案的李梦南,曾是真心实意地去医院寻求诊疗帮助的患者,而不是伺机杀人的刀客,更不是丧心病狂的杀人恶魔。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什么力量、什么事件促使这些揣着钱带着希望到医院求医问药的病患者产生杀人的动机呢?应该看到,目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由于不能适应现代人觉醒的权利意识,已经开始土崩瓦解,这应该正是医患纠纷频发的社会基础。而较为先进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这其中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所谓人文关怀,本意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许多的医患案例中,大多都是因为诊疗过程中的医患个体差异导致的冲突,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媒体、网络等外界因素,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与沟通使之矛盾加剧,这些都是医患关系不良的关键所在。古老的道德就有“汝不可杀人!”的戒命,人文关怀强调对任何一个个体生命无差别无歧视的尊重,任何一个个体不能剥夺任何一个同类的生命。如果人文关怀可以缓解医患矛盾,如果人文关怀可以消除杀医动机,如果人文关怀可以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果人文关怀能够带来患者的心绪宁静,那么,不妨就让人文关怀成为医疗服务的一项文化内涵,让人文关怀在实现医患关系和谐稳定中发挥作用。所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人文关怀和新型沟通载体及方式的出现。

  2.2 医患冲突的原因分析

  2.2.1 个体差异导致医患冲突

  个体差异是医患间人际冲突的一种常见来源,它包括个体冲突、不同的价值体系和对立的知觉。每个人的个体特征都不尽相同,有先天与和后天之分,如年龄、性别、兴趣、智力、经历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而且由此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结构也不相同。

  不管是医或者患都是单独的个体,拥有强烈的个人性格及处事原则。因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又体现出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因不同的医患角色,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个体认知的偏差,导致了就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医师间、医护间在工作上的交织也会出现一些的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点,难免在心理上和情绪上产生一些抵触、埋怨、委屈等不良情绪,间接地也影响着医患关系。在哈医大杀医案例中,李梦南认为只要注射“类克”,他就会完全的痊愈,但疾病的复杂性及未知性却不允许他继续注射“类克”.如果值班医生和赵彦萍医生事先沟通过李梦南的病情,不管肺结核是否已经痊愈都不能注射“类克”,不需要爷孙俩两次往返去很远的胸科医院拍 CT 和取病历手册,那么李梦南是否就不会认为医院在故意刁难他呢?不能不说,在李梦南的就医过程中存在许多可以避免的误解,医患本该站在同一个战壕中对抗病魔,而如今却拔剑相向。

  2.2.2 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与沟通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不相信医生的医德和技术,需要找熟人拉关系才能相信医生的诊断,觉得没有熟人就不好好看病,开一大堆的检查单、药单。甚至采用录音等手段对诊疗过程进行记录,以备将来取证。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也采用签署知情同意来规避医疗风险。有患者说:医生似乎并未用心听我说话、回答我的问题,或做一些说明,总是匆匆忙忙。在哈医大杀医案中,风湿免疫科的张主任说:“自己从医多年,家境贫寒、病情复杂的病人太多,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爱心,应该多观察多体谅患者的心理变化,除了治身体的病之外,还应该关心他的心理。”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还不完善,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条件无法满足群众的就医需要,所以造成了一些患者纷纷涌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每日医生都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高负荷的工作,所以非常容易发生与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做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医患双方出现误解与矛盾。就现在的医患配比而言,恐怕近期都无法缓解,这也就带来了医生只有时间诊断,没有时间详细的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患者感到不被重视,没能全面了解本身的病情,只管开单检查,诊疗不负责任。医患关系中,医方天然处于强势,是重建信任的关键。而信任始于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构建信任医患关系的必然条件。医生应在诊疗过程中及时、详尽的将专业信息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警惕心。在哈医大杀医案中,如果赵彦萍医生能直接与李梦南沟通,认真与他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解除他的疑惑,而不是由李梦南的爷爷转达医生的决定,那结果又会不会好一些呢?

  2.2.3 媒体等因素的反向作用

  从 2003 年非典以来,有关医疗卫生的报道逐渐增多,医疗纠纷见诸媒体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不可否认,一些媒体在医患事故中的强势介入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了不少的正面作用,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因为部分媒体的专业知识的不足,调查的不深入,或是追求新闻事件的收视率或点击率,使得医患关系雪上加霜。我们每天都能在新闻、报纸、微信等公共媒体上看到关于农民工无钱看病而病入膏肓,因为医生疏忽而导致医疗事故等报道,让我们对医生的医德和医术都慢慢失去了信心。“八毛门”的报道更是引起舆论沸腾,哗众取宠的标题:“八毛钱能治好的病要做十万元的手术?”、“十万元手术被八毛钱药治好 婴儿家属索赔十万”等等,无不有向大众表明医院有以夸大病情来赚取医疗收益的嫌疑。几乎没有媒体回过头去关注深圳儿童医院做出先天性巨结肠的结论的原因,以及追踪患儿的病情。三个月的患儿在辗转了第三家医院后,最终在武汉同济医院被治愈出院了,而孩子所患的病症与第一家深圳市儿童医院的诊断一致,依然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父亲公开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称由于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一时冲动,使深圳儿童医院饱受社会舆论的冲击,因而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实事证明,深圳儿童医院当初对孩子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正确的,故真诚地向深圳儿童医院致歉。患儿父亲的这封道歉信也最终让媒体一度爆炒的“八毛钱治愈十万块钱病”的新闻真相大白。

  许多媒体在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上都只抓住一个方面来一哄而上报道,为达到传播效果会只听信一面之词。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调查社会因素引起医疗纠纷时,选择“由于新闻媒体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误导病人和家属”占 88%.[21] (P126)媒体应该以客观、公正、全面为原则,以事实真相为依据,以解决问题为立足点,报道医患纠纷。媒体还应该正确评价医务人员,对于医务人员的错误、缺点要批评监督,而对于他们的痛苦应给与理解、他们的奉献给与赞扬。另外,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有部分原因是对医疗知识和医疗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媒体应该宣传普及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使群众充分认识“医学科学规律”和“生命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现阶段的医学发展并以科学的态度理解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度及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

  医疗机构及主管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新闻媒体应该是医疗机构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媒体、民众、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2.2.4 相应教育的缺位与滞后

  关系出现问题,期间的介质和载体必然出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人际关系中的有效载体。邓小平说:“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很高的评价,也可见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重要性。然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医院往往追求经济指标,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面的重点培训。医院在对临床医护员工进行的继续教育培训只限于专业知识,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引导及医患沟通技巧的相关课程设置,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约束,一些医务人员往往不愿或忽略了与患者的交流,部分医务人员受经济利益的趋势,丧失了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导致了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

  究其缘由,是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倾向于灌输,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是运用说教方式从外部向受教育者传播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更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平等互动的交流,双方由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体间的沟通、互动,这种双向的交流结合单向的灌输传递,能更好的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即把科学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职工的信念和行为规范。在优化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也要发展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渗透、陶冶、实践体验等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提升道德文化素养。医院要重视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通过良性的沟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始终遵循“立德为本”的宗旨,把医德医风建设放在首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根本上扭转医生观念的。许多医院精简部门,能够承担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通常人员配置不够,且大多为兼职,个别人员还是因为临近退休才到这个岗位上,没有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在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高学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凤毛麟角,相当多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科学素养贫乏,缺乏专业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医院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却因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及专业政工人员的缺失而停滞不前。

  2.3 当前医患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需求

  2.3.1 需要达成主体自身的和谐

  “和”者和睦也,包括和谐、和平、祥和等含义,有和衷共济之意,蕴含着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等深刻的人生理念。“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和谐是共生共长,相辅相成,和则大同等,这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社会的和谐,同时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来源。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和谐的主体,自身和谐是实现其他和谐关系的基础。和谐很大程度取决于和谐的心态,在医患关系中,医护工作者在专业方面更具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足以构建自身的和谐。还需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涵养,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才有可能达到医者自身的和谐。从心理学角度说,和谐的心态就是主观追求与客观现实比较顺和的状态。自身的情感充分满足和释放,心态和谐才能理性处理所欲与所得的关系,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才有能力去安慰开导患者,尽其所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少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抵抗病魔的心理能力,消除痛苦和恐惧。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帮助,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让患者在相对和缓的情绪中去接受医学治疗,信任和服从医生的建议与决策。在哈医大杀医案中,李梦南的内心是极其自卑与惶恐的,对于才 16 岁的李梦南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人生阶段。虽然李梦南辍学外出打工,但李梦南非常乐观,并正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突如其来的疾病,打消了他所有的期望,如果遭遇人生大厦的突然倒塌。在整个求医过程中,李梦南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由希望转为失望,又由失望转变为绝望,继而转化为极度的愤怒。

  更为可悲的是,当事的医护人员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研判他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是刻板地按照医疗程序简单机械地履行职责,甚至不小心触发到他的情绪底线,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期间医生做法无谓对错是非,是一种无效沟通引发的情感失和甚而情绪失控造成的悲剧。

  2.3.2 需要构建主体间的和谐

  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主体间的和谐也就是医患的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不够,患者对医生的诊断有质疑得不到有效的沟通解决,导致了一系列医疗纠纷的产生,沟通不畅是医患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医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医患沟通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启发,打消患者心理的一些负面因素,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相信“医乃仁术”,医师胸怀仁爱之心,对患者有慈爱、关怀之情,不应仅仅只是医患间关于病情的沟通。所以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伴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制度的逐渐健全、医务人员素质的提升和患者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共同完成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要通过多方努力,最终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哈医大杀医案中,如果李梦南遇到一位善于沟通的主治医师,也许就可以克服李梦南认知上的偏差,消除他的戒备心理与误解,缓解他对疾病的恐惧、平衡心理、稳定情绪,取得共识,达成主体间的和谐。

  2.3.3 需要疏导促进社会和谐

  主体与社会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社会需要依靠主体,而主体也必须依赖社会才能生存与发展,二者在相辅相成的状态下协调发展与共同进步。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不但要处理好主体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主体和社会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和谐状态。但就现阶段的医疗体制来说,患者总是抱怨高额的医疗费用、繁琐的医保程序、质疑医生的诊疗水平及职业道德,医生则抱怨患者的不理解、不信任。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正是通过其特有的开导、劝解、协调,达成在思想上、心理上相互理解、消除隔阂、从而使得主体间的争执及纠纷得以和平的解决的效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理解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需要理解患者所处的境遇,拥有同样的感情,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将心比心,达到主体间情感及言行的通融性和一致性。要像家人之间倾述一样给予患者医学专业上的意见及建议。疏导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让彼此敞开心扉,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循循善诱,把大家不同的思想和言论都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通过协调、劝解,使主体间的隔阂得以平而合理的解决,再通过沟通为社会提供一个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宽松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认同和包容的和谐社会。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