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

面向群众工作的社区警务改革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1 共694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言

  社区警务是社区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强化社区警务工作,提高社区警务维护社会治安的成效,是社区警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社区警务的基层群众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社区警务的优点在于通过警民之间的有效合作、共同发现、研究和解决基层社会治安问题,形成一个以社区为主体、警民共建的强大犯罪防治力量。这样必然要求警民关系的和谐,才能保证这一社会力量的稳定性和增长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产生社区警务思想的原因

  第三次警务革命发生在 20 世纪中期,革命的特征主要是以借助当时先进的技术和扩大人员编制为主要手段,以此来降低犯罪率。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以及扩大人员编制使警员的反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打击犯罪分子的能力随之增强。但是社会治安情况并没有好转,犯罪率也并未降低。于是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就提出了社区警务的观点,强调不只是依靠警务系统内的人员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财产安全,而是重视集结社会的力量一起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强调警务系统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助、理解以及合作,社区警务最早于 1829 年被提出来。

  在这个时期,英国法学家的罗伯特·皮尔认为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创建现代职业制服警察,并对现代职业制服警察提出来一些基本的要求:(1)警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在犯罪发生之前就防范,能够有效的预防犯罪;(2)警务人员能够行使权利是来自于公民的认可;(3)公众对警察的认可表示他们愿意配合警察办案;(4)警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依靠民众,但并不是依附于民众,也不是迎合民众;(5)警务人员与群众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和协作;(6)对于警务人员业绩的评定应该是能够有效的降低犯罪和骚乱事件。

  皮尔认为应该将这些要求与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意味着警务人员在社区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实际是在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一种服务,而提供这样的服务目的是使社区的治安问题得到解决,因此警察执法需要得到社区的认同,社区警务人员的工作核心就在于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的安宁[1].

  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所拥有的社会稳定体系仍然是以“单位制”和“街居制”为主。但是,进入 90 年代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局面下,原本的行政管理体系,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要求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了警务工作方面,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计划经济体系依旧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体制,公安部门所开展的具有全国性质的严打斗争也获得了一定的功效。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社会成员(居民)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公安机关已经不能有效的降低犯罪率和维持社会秩序,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局面。警务工作非常迫切的需要改革以及发展。在 2003 年,我国就提出要改革公安工作,其重点内容就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我国公安部门的改革,相应的加快公安部门正规化的建设。社区警务就是其中要加强的公安基础建设之一,也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 2006 年,公安部也下达了推行社区警务的决定,并且指出社区警务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于和谐社会。

  社区警务是在对以往的“专业化警务”战略作出总结之后所做出的决定,它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从而制止犯罪。以往的“专业化警务”战略是以打击犯罪为主,有着很明显的局限性,即对案件事后所做出的反应,仅仅是凭借着警察的力量,却往往忽视掉了民众的力量,导致警察的工作的成效不是很明显。社区警务不仅仅只是一种工作方式或者一种具体的做法,它体现的更是一种理念或一种战略。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是改善警民之间的关系,尊崇“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体现着警察和社区民众一起努力预防并打击犯罪,也是警察与社区群众以及当地政府之间相互合作并且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现代社区警务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社区警务是我国效仿国外引进的警务制度,可以预见它将在完善我国社会治安体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措施。

  一、社区警务能够保障社区安全,维护社区稳定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类为了共同的追求而形成区域群体,这和追求个人利益是不一样的,这种追求是对于安全感的追求和对群体福利的追求,因此人类社会也可被认为是一个为了这种追求而聚集起来的特殊区域,从这个层面来上说,安全和福利是人类的自我,而对它的诉求,是一种自我的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于安全感和集体福利不懈追求的发展道路。社区警务维护治安的作用取决于人类群体追求福利和平安的天性,它是社区生活安定和谐的关键。社会制度的出现源于人类对于共同利益的向往。人类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在旧工业化时期,人类社会开始形成一定的秩序,但当时社会秩序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于普通民众尤为重要的安全保障功能日益衰落。旧时代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保甲制”,当与底层民众的安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犯罪等会导致其他社会问题恶化,但是从社会来说,现代化让人应接不暇国家警察部队,社会控制减弱之后,当代人们便又开始朝着使用市场、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三者混合模式来维护社区治安,并在政府发挥职权的同时更注重社区和社会市场安全控制的作用。当今世界流行的社区警务就是明证。证明了社区的自治战略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区中民众们有公共自主权,可以选择并且决定要追求自身的共同利益,用这种方式选择的“安全”“福利”,若是不满意还有继续选择的机会,居民追求这种自主选择的方式的是社会大众对公共财产在情感方面的反映。这是社会的共同特性使得它在市场上的经验优劣长短重新希望社会各界通过后,人类和国家自主建设的系统已经走了,并创建规则和工具,发展和社区的新系统建筑。发展社区警务控制率被设想在人类自我反省,自我意识,自我学习这样一个社区的人构想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公众的福利和安全的目标之一。

  对于社区建设,反映了理性选择转移的人类社会的严重程度。社区建设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化到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人类的在社区自治方面的意识和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的手段使得当今的时代比之前所有的历史时代强太多,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政府制度和市场推广社区,由社区政府和市场的咨询,邀请他们到其的发展,分别解决了社区服务,公共安全规划,融资以及运营问题。将社区治安作为社会服务这一制度降低了社区治安问题的发生程度和数量。

  二、社区治安良好是社区建设的基础

  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持久化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社区建设包含了很多综合性的内容,是一项包含服务,治安,环境等内容的总体工程。社区警务毫无疑问是维持法律和秩序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的最有效办法。此外,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了为政府和为社区执法服务。公共服务是一种存在于公共产品当中的形式服务,公共产品的经济学概念,通常排他性和共享消费被定义为它的标准,这是一种常见的公共物品消费。按照这个思路,有许多服务被看为公共服务的行业,如警察、公路和教育等。以往所有的公共产品或服务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致力于改善公众安全的社区警务由可以视为政府设立的商品和服务机构。大力促进城市的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城现市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施行社区警务,是我国公安部门主动适应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社区警务,实施社会保障办法,提供一个和谐安稳的社会发展背景,帮助警民融洽相处,督促警察更加融入基层,增强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配合民警治安事务履行,以确保更踏实的为社区共同奉献力量。

  鉴于此,派出所、当地社区管理部门以及各级机构人民应该重视社区警务的作用,配合相关建设执行,并对社区警务进行不断的改革,实现社区警务乃至整个社区、社会的大力发展进步。

  三、社区警务是关系到社区治安的多方面力量的纽带

  “整合”就是一个数学用语,社区警务将两方面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能够补充国家治安力量的不足,将社区团体的力量与其结合在一起,整合了两方面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它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如下:

  (一)社区警务是社会治安力量和基层力量的纽带,基层社区单位主要是由农村乡镇和街道居委会所管辖区域构成,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基层社区单位的公共安全和秩序,将社会治安力量和社区内警务力量联系在一起。换而言之,犯罪现象、社会保障问题都会在一个特定的社区内发生,而解决社区治安的问题就交由社区警务来完成。所以,就要将眼光放在整个社会,从小型社区一步步抓起,来维护社会的秩序。我们以社区作为基础,从社区的每个居民,每一家庭,每一单位,每个行业抓起,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维护社区的安全。我们要从一个小社会的安全问题抓起,从而保障整个大社会的安全。

  (二)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的治安,决定了它是基础项目的力量和社会保障的资源的结合。是从当代中国的社区警务战略是在继承和发展国外的“社区警务”和社区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其他国家的“社区警务”战略所不一样的是中国当今的社区警务是社区和政府共同参与和建设的,它是我国社区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并且与基层建设相结合,在社区和基层的建设工作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三)社区警务的发展标准决定了它是基础设施项目力量和社会保障资源的整合。在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中,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来共同维护社区治安是当前的社区警务标准。和专制阶段的整合模式不同的是,当今的社区警务更加重视了基层的民主与自治,为社区警务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总的来说,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就是要把社区视为桥梁,沟通社区和居民,警察,政府,组合成的一个完整的社会治安保障体系。

  在过去的人类社会中,不论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群众上。例如中国古代的“保甲制”和“井田制”,以及过去西方的“十户连坐制”.自建国以后,我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公安的建设上,深入基层,紧密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纵观历史,在那些重视国家、警察、群众紧密联系共同维护治安的地区或时期,社会治安的基础性工作都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忽略了基础秩序和法律,公共关系持续恶化的地区或时期,社会治安形势是非常的混乱。

  四、社区警务是一种防止犯罪的有效措施

  当前社会人口流动性大,社区治安问题频发,犯罪滋生,因此在我国防止犯罪应该放在社会的首要位置。否则的话,一旦警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被动地去处理犯罪和治安问题,而不去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从源头防范和制止犯罪的发生。那么警务人员的工作就会陷入消极和被动的状态。所以社区工作如果做的好,将可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和消息,进而提高破案速度,并且在预防犯罪方面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减轻警务人员在执法当中的工作压力,也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受害者数量,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从警务工作的经验和创立现代职业警察的前辈们来看,警务工作人员更应该把防止犯罪放在首要位置。社区警务产生的背景就是西方国家对于传统专业化警务的反思,对只注重装备的现代化而不关注警民关系所导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的反思。社区警务强调事前防范,而不是注重事后的控制能力。在社会治安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注重并坚持的原则是“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五、社区警务是当今世界警务创新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增强了打击犯罪的能力,但是武装力量的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缺陷:一方面现代化的警用设备、技术,致使公众对警察产生隔阂,导致警民关系的片面发展;另一方面通信技术和设备的条件改善,导致越来越多的警察工作量相应加大。虽然在第一次警务革命中西方优化了警察的配备,但是警察武力的增强并没有带来犯罪率的减少,这种现象引发了西方社会的深思,在上个世纪的 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尝试推行社区警务制度,在社区警务实施之后,警察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好转,犯罪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这种新的警务制度就逐渐推广到了全世界,进而推动了将现代化向社区的转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警察为主体变更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体现在警方以侦查巡逻为主转变为强调依靠社会力量,协助警方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为主,实现了国家治安力量和社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分工。

  警察由以前的“打击犯罪的战斗”转变成了现如今参与社区服务的新面貌。警务社区改革与之前的警务革新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便是有了学术界的参加。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种现象。因为有了学术界的参与,社区警务的经验,比以前任何阶段一个警察改革更加丰富、理性和成功。当前,社区警务随着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创新,已经成为国际化潮流和警务改革模式。各国的社区警务改革凡是从实际出发并推行社区警务战略,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

  第三节群众路线与社区警务改革的相互联系

  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改革的产物,对现当代各个国家的警务模式都有着具大的影响。目前警务界也对它有了一个普遍的认识,认为它是社区居民在警察的带领指导下,立足于社区实践、社区问题、社区资源、社区协作、社区环境和社区自卫互助,通过全面地、系统地、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和促进社区发展的方式方法的统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也是领导中国共产党工作方法。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警务已经在我国的公安基层建设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警察努力的开展着群众工作,组织群众参与到社会治安当中。群众更是社区警务建设中一个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社区警务建设的成果。

  学者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黄锦就(2008)认为从人民的视角看社区警务问题,有其合理性和妥当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6 个方面:(1)要求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将碰到的问题视为出生权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要求国家应当供给必要的资源,按照人民的请求,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2)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更能够将人民带到舞台中央,从而实现对犯罪的控制,进而利用全社会、社区和个人的力量来纠正警察与人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3)群众路线的社区警务标志着以国家为中心的社区导向性转变为人民导向型的社区警务。根据社区的需要,加强社区的政治合法性、组织纪律性以及合法性,要求警务人员对社区的每个个体承担职责;(4)群众路线下可以将社会含义和情感因素加入警务人员,在帮助社区处理个人事务、集体问题的过程中,警务人员可以和民众互动,使得警务成为真正的人民事务;(5)可以使警务人员适应人民问题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即在参与警务工作中,可以因人而异、因地适宜的工作;(6)在群众路线上,可以使警务人员倾听到人民的声音,这样使得双向沟通更加便利,警民之间更加信任,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2].

  陈君武(2014)同样认为社会治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便是社区警务,强调了社区警务是社区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安全的重要手段。努力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提高社会治安的效率,是它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搞好它的基层基础群众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社区警务的工作中,需要社区居民的密切配合,以便于更深入的发现、调查、解决问题,彼此信任才能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才能将社区警务和社区居民融合在一起,让社区警务成为社区居民的保护罩。因此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工作的关键[3].

  景彦军(2011)认为群众路线是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优良传统,是在抗战时期逐渐形成的。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对于公安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有很多益处的。对于警务工作,群众路线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善社区警务制度的核心,群众工作能够帮助警务人员在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二是在搜证过程中,警务人员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就是依靠群众路线,但是在我国群众路线在社区警务的应用需加强。这样才能够持久的维护社会治安,更好的保障人民财产安全[4].

  李剑涛(2007)认为在新历史和新时期下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是实施农村警务改革的新战略和必经的途径。群众路线是公警务工作一直坚持的根本路线,是长期以来总结出的优良传统的政治路径。只有不断的加强警民合作,公安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和处于不败之地。而且我们应该要借鉴其他各国社区警务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提高工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深化警民关系,保持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群众,动员群众,争取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尊重;能够及时快速的为群众解决难题,并且能够尽量减少社会矛盾;积极发挥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维护所在辖区的治安管理[5].

  张莉(2001)认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风行于西方社会的“社区警务”战略实际上是我国公安机关首创的坚持群众路线与专群结合原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延伸,其根本是警察与人民之间的配合,互帮互助从而共同解决问题。在警民配合共同防范犯罪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在于发扬我国公安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这是运用社区警务战术的核心问题[6].通过前人的经验我们便能发现社区警务改革的关键点便是群众。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