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概述
在对“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研究之前,首先要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本质属性、实现路径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基本特征、重要作用进行概述,在准确把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坚实理论基础。
(一)“中国梦”理论概述
梦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对于个人,它是人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它是进步的源泉;对于国家,它是发展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民族理想信念的时代强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程的历史映照。畅想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首先应认识中国梦、了解中国梦。
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不同于以“个人主义”价值理念为基础,以追求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中国梦”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核心,以个人成功和与他人共同幸福为目标,是全体中华儿女为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求索奋斗的共同梦想。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角度看,“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从国家的角度看,“中国梦”即是“强国梦”.“国家富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殷切期盼。在过去的十年,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都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迈入新台阶。2011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7.3 万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4[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与进步,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提出中国梦,不仅传承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守的价值取向,也深化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根据具体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更是对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重要原则是共同富裕,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国家富强、共同富裕,还不能采用全国人民同步走的办法,只能采用分步走的战略,以“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富裕”作为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和标志。“国家富强”体现的是中国梦的大国特质。
从民族的角度看,“中国梦”亦是“复兴梦”.“民族振兴”是五千年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长期以来,作为华夏民族基本的文化心理之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品德和优良传统。所谓民族振兴,是相对于历史的曲折性而言的,它首先是全面的复兴,即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重新回到世界领先地位。其次民族振兴根本上是文化的复兴,即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悠久文明与世界共享,以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进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并不意味着类似他国的大国崛起,而是在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优良品德基础之上,置于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包容共生、共同进步的民族基本文化心理之上的大国情怀,其要表达的是“以中华民族振兴,促世界发展进步”的雄心壮志。
“民族振兴”体现的是中国梦的文化特质。从人民的角度看,“中国梦”也是“幸福梦”.“幸福梦”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幸福观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的体现。其涵义不单包含使人民群众在物质层面上感到满足和幸福,也包含使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感到有信心、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充分表达了我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自身价值取向。***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1].“中国梦”的实现与否,“人”无疑是关键因素,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也是其实践主体和依靠力量。“中国梦”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人梦想汇聚而成,每一个个人的具体梦想则是“中国梦”的真切展开;“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为个人梦想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每一个中国有志青年的个人梦想也必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实现。
2. “中国梦”的本质属性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在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系统阐述中,***同志一再强调的就是贯穿这一战略思想的本质属性--人民性。
中国梦是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其科学内涵具有人民性。中国梦基本内涵的三个层面--强国梦、复兴梦和人民梦是相互统一的:强国梦、复兴梦是人民梦的基础与前提;人民梦是强国梦、复兴梦的根本目的与最终归宿,人民梦包含在强国梦与复兴梦之中。中国梦包含着人民对党、国家和民族的期待,包含着人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是旨在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基点的奋斗方向。实现中国梦,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是要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梦是一个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主体具有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群众是真正的社会英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更是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党总是能够将党性与人民性一致统一起来,将党心与民心心心相连,根据人民的意愿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拼搏进取,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凝聚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这里的中国力量归根到底就是指人民的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的团结,凝聚人民的力量,我们才能有信心、有能力接近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一种价值取向,它的价值主体具有人民性。每种社会形态都有着自身特有的主流价值观,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主体是少数人,追求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的最大利益,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代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主体则是大多数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始终坚守的就是为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观。从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我国的主流价值主体始终是人民,体现着人民性。中国梦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共识与理想信念,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繁荣进步的和谐一致,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人人都有个人梦,大家共有中国梦。中国梦,既符合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社会的集体利益。中国梦是一面精神旗帜,这面旗帜的根基是人民性。列宁曾经称赞《国际歌》是“时代的歌中之歌”,是因为在这首歌的歌词中提出并回答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是是我们劳动群众。中国梦肯定了人民在国家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在情感上引发了广大国民的强烈共鸣。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愿望,说出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渴望与祖国共同进步的心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入了新内涵,提升了新境界,因而最能够引起人民在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人们为之奋斗的豪情壮志。
3.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同志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必须”清楚凝练地概括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路径及重要遵循:走中国道路是其具体途径,中国精神是其内在灵魂,而中国力量则是其动力源泉。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至关重要,选择道路的正确与否直接攸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选择正确的道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会前途坦荡,人民生活就能幸福安康;选择错误的道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就会遭遇挫折,多走弯路,甚至不进反退,人民生活也会痛苦不堪。在道路的探索选择中,应首要坚持的要则就是实事求是,符合本国自身的现实条件、基本国情和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并不平坦,它是建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努力的成就,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对华夏民族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传承延续,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曲折历程的深刻反思,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探索发展。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国内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我们所选择的道路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中国梦是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特征、针对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新要求提出的。中国梦的提出,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也是具体路径。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国精神以民族特质,使得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添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使得中国梦带有丰富的时代特色。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代中国精神,赋予了中国精神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分量;鸦片战争 170 多年以来曲折艰辛的民族发展历程凝结成了中国近现代精神,给予了中国精神以伟大的民族信仰和爱国精神;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创造了中国现当代精神,激发了中国精神以巨大潜力和绚丽光芒。今天,我国的社会建设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多样化的思想交锋中如何面对思想观念的藩篱和利益固化的障碍,在多元社会价值中如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不被改变,党应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艰巨繁重的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任务,这些问题都突显了精神支柱与信念凝聚的重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特征,同时实现时代精神向民族精神的升华,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深刻阐述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历史必然联系,即初有人、再有民族、后有国家。人民觉醒、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不可分离,即所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实现中国梦,中国力量是动力源泉。在凝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就是在为历史发展发展注入能量,而集体的进步发展也无形中带动个人发展并为其进步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实现中华民族整体的复兴,而不是只实现某一个民族的单个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不时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既存在着内部建设发展可能遭遇的困境,也存在着外部势力企图遏制中华民族繁荣进步的难题,特别是境内外“西化”、“分化”分裂势力为分裂祖国而制造的种种困难,都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把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争取实现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同心、同向、同进退、共繁荣,进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摘要外国人在华就业,主要是指取得在中国居留许可、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工作并获得工作报酬的就业行为。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在源头上,我国对外国人在境内就业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欲到中国就业应先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第四章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在快递行业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德国和英国快递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对新疆快递行业监管的启示。以下将从完善新疆快递行业监管法...
结束语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基本要素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而夫妻关系的基础为夫妻财产制度。所以,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妥帖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夫妻财产制在中国成立后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对其有待健全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我国...
第3章在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关系中信用证开证行的法律地位3.1信用证业务下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与作用3.1.1银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原因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一般包括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及争议解决五个环节(其中争议解决并非必经环节)。货物买卖是其他...
五、结语我们应当看到,新刑事诉讼法与原来相比确实对监视居住制度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论在定位上或者适用的细节上确实存在问题,新法实施以来,实践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仍然较少适用,即使适用了也大多按照以前的方式执行,正如96年刑...
结束语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司法界和新闻界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的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因此对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两者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和法律路径对广大儿童的父母来说,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强化的新理念。一、儿童家庭权利保护的对策我国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我国并...
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论思考导言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司法规律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学界对这一官方用词的变化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司法规律?以及司法规律在司法改革中的基础作用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
引言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010年冲突法领域产生诸多重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美国俄勒州颁布并实施的《侵权及其他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以下简称《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请求法律选择法》),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中国梦与理想教育的理论概述2.1基本概念的阐述2.1.1理想教育2007年,陈万柏、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教育学原理》指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理想教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