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自愿型:学会谦让。
自愿是指主动与他人分享,在无外界任何强迫压力下,采取的符合自身决策导向的行为,本文将其定位为谦让情感的第一级状态也是最高层次的情感状态。学生主动且自愿表现出谦让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内心非常享受,喜爱交朋友,毫无疑问,学生最终呈现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谦让行为,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合作还是其他情境中都能表现出合群倾向,在与他人协商时达成共识的几率要大得多:
小 A 与同学正在操场上正荡秋千玩耍,此时,又走过来另外两位同学。此时小 A 主动地从秋千上下来,热情地邀请那两位同学过来一起玩,可以看出气氛非常融洽,几个人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这里对应于前文谦让主题辨析中的谦让与合作两者的对弈。小 A 能够自愿地表现出谦让,与他人共享的行为,这是谦让情感的最高境界,可能当时小 A 是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做出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但最起码小 A 与他人有了共识:玩耍,大家一起参与会更开心。尽管小 A 今后要走的路会很长,但仍是小学生的小 A 能够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已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不是像上述案例中的其它同学,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及时努力地与他人达成共识,最终自愿地做出抉择行为,是谦让情感中较为自由且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对上述几种不同的谦让情感进行适时干预才能保证谦让教育对学生发生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3.3 谦让人格教育活动。
⑴ 谦让共性指导。
分析学生健全人格的构成要素,同伴之间存在的谦让共性,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谦让品质的认知性辅导。由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不一,对表现出良好谦让品质且又受到同伴欢迎的学生来说无疑需要表扬,但也同样需要对其他同学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是都能够有这样的谦让潜质的,且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特质,对学生整体的人格结构进行评定,无论是情绪型、思考型、直觉型还是其他类型的人格特质,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注与指导。
⑵ 人格塑造。
对学生的人格特质有了基本的了解与掌握之后,需要指导学生能够设计自我完善的计划,在原本特质基础上加以发展,对学生在谦让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习惯与品质进行肯定;不良的特质经过自我完善能够得以改正,对谦让教育的吸收与消化做到更好;对欠缺型人格特质加以关注与培养,总之需要对学生不同的特质表现做出相应的指导与培养,使人格不断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
⑶ 不良谦让品质的干预。
学生对同伴谦让教育的回应是教育工作者未必能预设完尽的,对学情的分析便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① 培养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与无谓抗争。
竞争要鼓励,进步的动力;谦让跟着走,才能有朋友。主要意图是表明竞争与谦让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两者不可调和物,竞争是当下不可避谈的且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环节,有些甚至演化成了攀比。因此在进行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关于竞争的常态,例如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竞争对手,创设良好的竞争机遇等,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竞争。1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保障学生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与持续进行。2明确竞争中的谦让认知责任所在,要带领学生履行认知责任:以同伴间的适度竞争为奠基。
② 指导学生恰当的表达技巧:与妥协说不。
忍让程度自把握,情绪自尊不可破。这就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去判断,如何设定忍让限度,忍让的事情也应该是有价值的,每个人的定位多种多样,事实上,学校里学生互不相让的矛盾非常之多,在成人眼里是芝麻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郑重其事,教师千万不可简单粗暴或不闻不问亦或公开审理,这一“芝麻小事”正是同伴谦让的天然题材,这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鲜活案例,一定要把握时机。让学生明了情绪与自尊在谦让过程中位置所在。
③ 养成良好的自我决策习惯:与从众擦肩。
礼让路虽长,慢慢养,不急不躁终成长。小学生思想品德在形成过程中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这一点也需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明白自己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讲道: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的了,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为社会增添自己的一份贡献。
④ 鼓励学生学会真正的谦让:与自愿携手。
朋友合作时,努力达共识;谦让伴我行,欢乐在我心。旨在明确合作时谦让该有的题中之义,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探索,因此,合作是伴随小学生学校生活必不可缺的主题之一。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控与协调能力诸如关注他人、礼貌待人、相互勉励的能力将得到提高。3合作中不忘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建立。在合作中抓准契机,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容易对学生产生亲和力,4为此,德育工作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条目,以此带动学生的参与力度;也可让学生自行设定合作中的谦让点,体验到有合作就有竞争,谦让则是两者惠存的柔化剂。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