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2 共762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

  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倒闭已经不是新闻事件,但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每一所倒闭的民办高校都敲响了一次警钟。在非学历民办高校倒闭的浪潮过去,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的倒闭现象初显[17].特别是在生源出现结构性不足与下降的情况下,"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必须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突破,以转危机为机遇。
  
  (一)机会选择-"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的第二次创业

  "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的创办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传奇,而"以学养学"民办高校成功运营更是一种奇迹。到目前为止,那些依靠"以学养学"发展起来并生存下来民办高校,虽然有些民办高校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学校运营状况不甚乐观。但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的标准,学校在校生和招生数量也达到一定的规模,业已建设一定量的优势专业学科,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形成,在本地区甚至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这样总结:"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的第一次创业基本上取得了胜利。

  虽然民办高校"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芽并不断得到完善,但从整体上来而言,很大部分以"简陋的教育设施和低廉的教育价格"为特征的民办高校逐渐丧失原来的优势,开始陷入低水平的过度竞争。[18]

  在我国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是大众化的中坚力量,高等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突破点。民办高校在下阶段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大有可为,不仅可以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而且一部分特别优秀的民办高校可以突破藩篱,跻身中国高水平的研究性大学。但这一切要取决于"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第二次创业,走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

  1. 高校间的联合和资源共享发展

  民办高校在办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不断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本校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他高校的资源谋求更好的发展。"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生存下来高校的规模不一,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同时还有很多"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挣扎在生死线上。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发展必须不断借助外力。区域内发展状况良好的民办高校之间进行全面合作,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联合培养,以提高优先办学资源的利用率。与公立高校合作合作培养研究生,为学校独立培养研究生积累经验。

  2. 集团化发展

  在一所"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资金,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声誉后,可采取并购其他的学校,利用母体学校的管理经验和社会声誉,形成连锁经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增强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3.民办公助发展道路

  能够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无疑是雪中送炭,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捐助民办高校不力的时代。同时国家资助一部分发展状况良好的"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要比新建一所高等院校所付出的少得到的多,对于国家和民办高校而言是双赢的。前提是出现一批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较高的教育质量以及良好的市场声誉的民办高校,并且学校举办者不以营利为目的,必要时可将所有权转让给国家,但仍有学校经营管理权。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直接的财政拨款、生均拨款,也可以是将民办高校纳入国家事业单位范畴等等,以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促进其良性发展。

  4.民办高校与企业的联合

  一些"以学养学"发展起来的民办高校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色,为行业内企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行业内企业对人才培养也非常关注。民办高校与行业内企业联合,企业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大量资金,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学校运营的赢利一部分返还给企业,一部分留作民办高校的发展资金,同时,民办高校向企业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企业将报酬以无偿投入的形式注入学校发展资金,实现企业和民办高校的互利双赢。

  5.股份制发展模式"以学养学"发展的民办高校以生源为生命线,其实质是资金投入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股份制作为融资的主流方式也应为民办高校所服务。民办高校应将学校的股权分为学校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外部股权是为了吸取更多的资金办学,内部股权是为了民办高校内部稳定,将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结合在一起。

  (二)道路选择-民办高校错位发展理念

  千校一面是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同质化发展趋势的形象表述,无论是学校定位的同质化、代表学校精神的校训雷同、学科专业设置的求全、课程体系体的高度相似、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还是学校硬件建设的标准化,已经使高校失去了特色,也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国家和民间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社会效益降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 年修订稿)将第三级教育(与国内学术界所称的高等教育基本重合)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在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格局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为,互相补充、错落有致。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分支,其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区别,同时在体系内部也存在水平、类型的区分,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一部分,"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采取错位发展战略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的必经之路。

  所谓错位发展理念,是指行为主体依据自身的条件,理性地选择一种与竞争方有所不同的发展方式和路径。错位发展理念体现了一种求异思维和差异化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日趋同质化的竞争中摆脱困境或培育优势。错位发展理念是一种道路选择,是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的指导理念,具体到民办高校发展道路上会有多种表现方式。其实质是要摆正位置、找准优势、抓住机遇。

  对于"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而言,错位发展理念展现到发展战略上有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第一,错位发展的本质--科学定位。确定自身在民办高等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错位发展理念本质上就是要求"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科学、合理的定位,避开其他高校的优势区域,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和培养多规格的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和避免结构性失业的措施之一。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而言,"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应该主要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要目标,探索应用型型人才培养,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一线技术人员。
  
  服务对象应以区域社会经济为主,将自身的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融合为一体,以自身的优势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进步,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区域化的科技服务。第二,错位发展的基础-特色。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结合服务目标特点,培养差异化发展优势。就一所高等院校而言,特色主要是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优质性,体现在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民办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和历史沉淀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并形成学科群优势。大部分"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应与区域内的综合性大学区别开,确立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发展空间。通过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实现创新,构建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会有效地促进高校快速、高效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之间的良性循环,提升了整体办学实力和灵活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19]

  第三,错位发展机遇-创新。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动向,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发掘新的生长点。高等学校的发展是稳定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稳定性是为了促成专业优势成长、沉淀学校特色,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时代精神,高等教育是坚守过去但更指向未来的事业。"以学养学"的民办高校若想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保持自身的优势,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