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

国内外晨练研究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2 共394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 言

  在当前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和挑战——人口老龄化就是其中之一。有调查数据显示,到 2015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接近 14 亿,同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总量也将要突破 2 亿,而且人口老龄化还在以每年几百万的数量增加,表现的特点为形成时间非常短暂、老龄化的程度很高,体现出了“未富先老”的特点,平均带病期要比健康期长等特征[2]。

  在消除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体育运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国家提倡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为中老年人的科学体育锻炼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发展与中老年人相匹配的体育锻炼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3]。晨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者越来

  越多的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是晨练体育活动的主力军,他们追逐着青春,寻找着年轻的动力,增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生活的快乐,中老年人进行晨练活动,还具有“一人锻炼,带动全家,影响一片”的意义[4-5]。

  通过对秦皇岛市区中老年人晨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一些符合本地区中老年人晨练的规律,为科学指导中老年人进行晨练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给政府部门推动晨练活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推动全面健身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晨练参与现状研究

  美国研究机构所制定的《长寿守则》中指出清晨锻炼应先饮水。人体在睡眠过程中虽然身体的各项机能水平有所减缓,但是在呼吸过程中还是会散发一定的水分,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血液浓度增高,机体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进行锻炼,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呼吸节奏加快,人体皮肤表面毛孔扩张,出现出汗状态,会进一步加剧机体缺水状况,极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长此以往,会造成起机体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

  部分晨练者习惯等到体育锻炼结束后再进行水分补充,但是运动后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补水,水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 30 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机体是持续处在缺水状态。此时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史的晨练者,心血管系统本来就弱于常人,晨练前若不进行补水,随着锻炼的进行,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持续增大,极易造成疾病程度加深,不但起不到锻炼效果,还会影响健康[6]。

  晨练者存在着晨练场所的选择不合理,晨练频率偏高,晨练开始时间较早,晨练天气的选择不科学以及晨练前后的不良习惯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应扩大场地建设,另一方面重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理论培训和技能指导,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使晨练者掌握正确晨练的方法。针对当前老年人社区体育参与现状、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并从健康老龄化角度出发,提出其发展对策,以增强老年人的体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老年体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中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主要是慢跑、散步、小球类项目。在体育锻炼场所方面,绝大多数晨练者选择了公园,广场等不用付费的运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一些住所附近的大中院校、体育俱乐部场馆和社会上付费的健身场馆的使用比较少,同时缺少体育理论,方法的正确指导。总体上看,晨练者呈现自发性,盲目性,缺乏娱乐性和健身性的有机结合;通过锻炼达到身心健康是老年人参与锻炼的主要动机,老年人更愿意在距离居住地较近的免费场所进行锻炼[7-12]。

  1.2 晨练对参与者的影响

  有学者通过对晨练者的身体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体脂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长,但是,中老年人通过长期,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体脂;晨练对机体运动系统的影响为经常进行小负荷的抗阻训练,八周后,能明显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有效保持肌肉纤维弹性和体积,保持肌肉力量,显著延缓衰老的速度;晨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为中老年人易患疾病,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健身运动可以显著增加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介素数量,进而增强巨噬细胞等防御型细胞的活性,达到消灭病毒,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有研究表明:每天跑步半小时以上的 65 岁的老年人,免疫细胞活性上升 22%以上;晨练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老年人进行六个月的体育锻炼后脂肪蛋白组成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 Zn 含量和 Zn/Cu 的下降趋势明显,这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神经系统方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延缓动脉血管硬化,显著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对脑部神经系统的营养供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3-16]。通过对部分晨练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锻炼前,有相当比例中老年晨练者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疾病,心理方面也因生活琐事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体育活动后,大部分参与者都感觉到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困扰都有所改善[17]。运动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结识了新朋友,缓解了生活压力,同时,通过锻炼促进了身体健康。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各系统工作能力,达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肌肉、骨骼的坚韧程度,能够增强老年人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具有预防疾病等好处[18-23]。此外,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对机体能量物质的剧烈消耗,能够宣泄中老年人的不良情绪,缓解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改善中老年人内心不良心绪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许多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人们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这就客观上增进了锻炼者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而且,中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参加各种组织的体育团体,通过组织活动、参加竞赛等活动可以发挥个体的特长,满足中老年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增加了中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使中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24-29]。

  1.3 影响晨练的因素

  影响晨练的因素很多,许多影响因素对不同性别的人群表现程度不同:受我国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分工的影响,大多数女性中老年人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日常中担负着家务、照看小孩、老人等工作,闲暇时才有时间进行锻炼。男性中老年人不能正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基本差不多,工作忙碌没有余暇时间、附近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供自己锻炼和运动没有兴趣等因素[30-33]。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晨练的重要因素,夜晚期间,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晨练就是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间段上,同时,空气中存在的颗粒物质在夜晚也更容易下沉,聚集在的空中,造成清晨时分环境并不适合参加体育运动,如果此时出去晨练,晨练者因为运动时间持续增加、运动强度加剧,很容易造成机体的缺氧,同时机体吸入过多的有害颗粒物质也很容易造成呼吸系统的病变。因此,在气候条件不好的前期,特别是连续雾霾天气下人们应尽量减少晨练时间,严重情况下应取消室外晨练,尤其是对于部分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晨练者来说,更需要注意对晨练环境的选择,这部分人群尽量将锻炼时间安排到下午或晚上时段进行[34-36]。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中老年人

  人类有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中老年包括中年和老年,一般是指生命体生命历程幼年,青年之后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年龄呈逐年增加趋势,WHO(世界卫生组织)对中老年的划分,提出新的参考标准,将 44 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 到 59 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 到 74岁年龄段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 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 90 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37-40]。

  1.4.2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运用各种方法,手段,结合外部环境(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通过身体的活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为目的的过程。体育锻炼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各种形式、内容的身体活动,其主要针对人群是绝大部分社会成员。体育锻炼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人体机能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宏观上来说体育锻炼在促进民族体质提升上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各种年龄、性别、不同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宜的锻炼。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独自锻炼,也可集体进行。锻炼的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娱乐性体育、格斗性体育、医疗与矫正体育等 5 类。锻炼方法多种多样,除教学和训练中常用的练习法外,人们还在长期锻炼实践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种健身法。

  锻炼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及整个锻炼过程,都应遵循身体锻炼的原则,即有针对性,因人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宜的负荷和注意锻炼价值等。此外,如能同时运用形神结合、动静结合和内外结合等中国传统练身方法,收效更大[41—45]。

  1.4.3 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是指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覆盖城乡的可持续开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到 2015 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 年)、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依据与保障[46—47]。

  1.4.4 群众性晨练

  群众性晨练和专业化晨练相比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竞技性上,群众性晨练主要是以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晨练达到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群众性晨练又称大众晨练、社会性晨练等等。发展群众性晨练活动,是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社会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结果表明,国民体质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因此,为切实提高劳动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秦皇岛市群众性晨练运动的开展。[48—50]。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