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中职如何开展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体育教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1 共1660字
论文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一方面要面对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一方面又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在这双重压力下,心理必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 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课题也因此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中的热点。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笔者发现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特殊作用, 随之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 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竞争的精神, 并结合专业特点发展其必备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利用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提高其自尊水平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外貌身高。 第二,身体运动方面的能力。 第三,智力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中职生尤其是男生, 对于他人对自身体能与运动能力的评价十分重视, 比如说跑步跑得快,被教师同学称赞,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感觉, 这就是自尊的一种心理体验。

  二、开设多样化的体育教学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现

  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为具有不同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现与发展的可能, 比如有的学生耐力好,在长跑中有优势;有的学生灵活轻巧, 擅长技术型的体育项目, 有的学生力量大,跳远投掷不在话下,因此,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项目应该具有多样性,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所长的机会。

  特别指出的是, 要关注女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潜能发挥,比如开设健美操、体育舞蹈、瑜珈等的课程, 一方面是顺应女性对形体美的追求, 一方面女性身体柔韧的特点也可以在这些项目中得到展现, 这对提升女生在身体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促使学生自尊的提高。

  三、承认差异,给予明确标准与任务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需面对升学压力,并不强硬要求其体能技能的达标,因此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弹性来发掘学生的潜力。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其制定相应的练习目标。

  例如,我在一次长跑训练课上发现一名女生体质特别弱,但好胜心特别强,一开始就用尽全力向前冲, 不到三百米就脸色苍白腿脚发软停下来了。于是我对她提出另一套训练方案:这节课里你只要在多少秒内跑到500 米就算过关, 但是两个星期后你得在同样的时间内跑800 米,我相信你完全可以做到。 于是这位女同学在体能允许的情况下接受了两个星期的训练后顺利达标,她高兴地说:“原来这不是很难,只要自己加油。”这一训练的结果不仅使这位学生体能达标,更重要的是促使其自尊水平的提高。

  四、重视体育游戏心理健康,促进人际互动

  体育游戏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调枯燥, 其合作性与竞争性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生生间的人际互动。如学生在进行 “长江黄河”“贴膏药”“叫号抱团”等群体游戏时,常是异常兴奋,在嘻笑声中学会观察他人,了解他人,比如说发现哪位学生很灵活,哪位学生很公正,哪位学生犯了错勇于承认等等, 在这样的游戏中训练自已的“察言观色”人际交往能力。

  在分小组的游戏活动中, 不论是与自己的好朋友围在一起,还是随机分组,学生交往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尤其是在随机分组中,学生更能体验到与人建立友谊的过程, 有效地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增加社会交往的知识和经验。又比如在游戏比赛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 就会互相督促,相互帮助,形成较好的团队集体风气。 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进同学间的友情互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游戏的运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相互竞争与合作中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战光.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6).
  [2]王英军.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J].少年体育训练,2010(4).
  [3]刘奇峰.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3).
  [4]马学海.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发展,2010(9).
  [5]杨勇,李翠霞等.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M].中国学校体育,2003(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健康心理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论文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