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

厦门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2-07 共72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 厦门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布局
  
  3.3.1 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布局的定义和意义
  
  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布局定义:“指一个国家、省市、地区对所开设的竞技体育项目设置纵向和横向结构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优势项目进行全面剖析、判断和科学的预测,最后对优势项目作出全局的筹划与指导”[29].
  
  厦门市竞技体育是“以省运会为基础,以输送为重点,以奥运金牌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对竞技体育项目合理布局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优势项目是我市获取奖牌的主要途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带动潜优势项目的发展,如男子羽毛球是绝对优势项目可以带动女子羽毛球,女子赛艇亦可带动男子赛艇发展,其次,由于竞技体育项目具有动态的特征,优势和潜优势之间能相互转化,潜优势可能上升为优势,优势亦可变为潜优势,因此,只有在正确项目布局理论指导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在优势项目上,挖掘潜优势的项目才能在各大赛事掌握主动权。
  
  综上所述,厦门市在竞技体育战略的布局上应以“突出优势、开发潜优势、抓基础、兼顾一般”的原则。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上应侧重“精兵精办”在政策上给予必要倾斜,集中人、财、物等资源投入优势项目上;在潜优势项目上应充分开发潜力,使之成为新的优势项目;在基础项目上应侧重抓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同时又为其他项目提供人才支持;在一般项目上应控制其发展的规模。据此将厦门市现有开展的项目分为 4 大类(详见表 3-18):
  
  3.4 厦门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探究影响厦门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设计了调查问卷(详见附录A、B),分别发放给训练管理人员和教练员,通过结合两种角度找出影响厦门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两种不同的意见,用 Excel 进行数据统计、并制作帕累托分析表,采用累积百分比 0%~70%为主要影响因素。由下表可以看出,累积百分比在0%~70%的是排名前 16 的影响因素(详见表 3-19 和图 A3)笔者针对排名前 16 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别是人员类因素,包括后备力量、教练员进修培训、教练员水平、运动员素质、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家人支持;管理类因素,包括政府领导重视程度、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投入经费、人员物质激励机制、后勤保障、科学管理制度或体系;训练类因素,包括学训矛盾、训练场地器材设施、训练科学化;社会类因素,包括体教结合、联合办学,其中人员类和管理类占了 12 个,占总数 75%,下面做出具体分析。
  
  3.4.1 人才类因素
  
  3.4.1.1 后备力量
  
  “竞技体育的竞争不单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医疗恢复手段、管理体制、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争”[30].后备力量因素在综合排名是第三,足以说明后备力量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重要性。后备力量匮乏一直是厦门市竞技体育的一大硬伤,一些体校、训练中心招收不到生源或是一些项目没有设基础训练网点,导致三级队伍处于瘫痪状态,不能向上一级输送优秀人才。从优势项目二三线运动员可以看出,二线为 570 人,而三线仅 297 人,可见很多优势项目在吃老本。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优势项目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4.1.2 教练员进修培训、教练水平
  
  厦门市教练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 1-2 次占 56.82%,但值得注意的是有 22.73%教练员在一年当中都没有参加过岗位的培训(详见图 3-1)。笔者就岗位培训问题上通过问卷的形式提问:“您认为通过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最有帮助”.在统计时发现意见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家面授、现场训练指导、示范、观摩高水平训练、专项报告会、队伍管理等方面),笔者把这些意见简单归纳为理论、实践和训练队伍管理三个方面,因此,今后在对教练员的培训过程中应侧重理论、实践和训练队伍管理这三个方面。
  
  教练员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在统计教练员所从事的项目上发表过的论文在 1 篇及以下有 53 人占总人数 60.23%,3 篇及以上仅有 15 人,这足以说明教练科研能力较薄弱,不能很好的把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
  
  从优势项目教练员的学历状况统计情况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有 59 人,占有职称总人数的 79.73%,可是没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详见表 3-14),因此,当前在厦门市优势项目(男女)执教的教练中整体学历较高,但高学历教练人才不足,应注重培养及适当引进。
  
  综上所述,教练员是整个训练过程的指导者及监督者,起重要的主导作用,教练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训练的效果。“随着竞技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要求教练员要与时俱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现代的教练员不仅要会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更多科学系统的训练手段、方法和运用各种科技知识的能力”[31],因此,对于教练员的教育培训应引起重视。
  
  3.4.1.3 运动员素质
  
  运动员是竞技活动主要参与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成绩的好坏,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作风和职业道德,他不仅是表现在日常训练当中,更重要的是在竞技场上的职业道德,它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次是项目本身所要求的各种体能、技、战术、心理能力及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最后是学能,即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学科交叉和渗透,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和能力。“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在比赛场上所表现的已不只是技术、战术的选择和体能上合理分配的较量,更多的是从思想作风上顽强拼搏、良好心理素质及平时训练的效果在内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全面较量”[32],比赛是整个竞技训练最终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运动员每年只能参加 1-2 次的比赛,仅少数项目的运动员一年中有 4 次及以上的比赛经历,说明运动员比赛的次数相当少不利于运动员的成长。
  
  3.4.1.4 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问题
  
  造成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素质低,由于大部分时间花在训练上,文化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加之训练比较辛苦,文化学习基本等于零;(2)部分项目社会化程度较低,如举重、田径等项目,相比社会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的羽毛球来说就业则更加艰巨;(3)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机制不完善;(4)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运动员进入省队,退役之后的安置由组织统一安排。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往往需要自己寻找出路,这不仅给运动员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给招生带来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运动员在训期间的待遇和退役之后的安置问题,厦门市在 2003 年实施了《厦门市优秀运动员招收引进、在训待遇、退役安置试行办法(厦府办[2003]18 号)》[33],并在 2004 年对于在编运动员实行事业单位的聘任制,厦门市这些政策及文件对于优秀运动员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起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如何更好的完善和保障运动员切身利益,解决广大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这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3.4.1.5 家长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认为影响程度很大和比较大的占 92.04%(详见图 3-2),可见该因素对竞技体育影响程度之大,应该引起重视。那么造成的原因归咎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当前就业压力之大,一个家庭一般就一个孩子,更多的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训练,普遍认为竞技体育出路太窄,但是随着 2016 年元旦后我国二胎政策放开,未来家长观念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这至少还要 5-10 年的时间;二是由于运动训练是高风险,训练不当或是在比赛中都可能会受伤,轻则停止训练,重则提前退役影响一辈子;三是体育主管部门重金牌轻育才,运动员在服役之前如果不能出成绩,不仅耽误孩子学习最好的时机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四是跟当地政府、体育部门对运动员的抗风险的保障及招收引进、在训待遇、退役安置完善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综上几点原因,间接造成当前厦门市竞技体育招生不足,运动员后备人才短缺的现象,严重制约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4.2 管理类因素
  
  3.4.2.1 政府领导重视程度
  
  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在问卷统计当中总排名第二名,在管理类因素中排第一,说明该因素在厦门市竞技体育当中有重要作用。据了解当前厦门市竞技体育训练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拨款,因此政府和领导对体育的关注和支持将直接影响经费的投入。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当前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难产生好的效益。程度。得益于政府领导对竞技体育重视,使得近几年厦门市竞技体育不断发展。
  
  3.4.2.2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一定程度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厦门市在1993年成立体育工作大队,标志着三级训练体制形成。但受到厦门市机构的变革和各个行政区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个“一条龙”三级训练体制开始逐渐萎缩并暴露诸多问题。首先,学训矛盾最为突出;其次,优势项目后备人才三线队伍的数量过少,个别项目中没有三线队伍,由于三线运动员不足直接导致二线运动员缺失;第三,各个训练中心往往只重视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运动员科学的训练,以致出现大量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现象,使得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缩短。
  
  3.4.2.3 投入经费
  
  经费的投入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项目的发展,目前厦门市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来源比较单一,但尚能满足厦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否充分发挥项目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促进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向多元化,如厦门羽毛球特房俱乐部可以充分发挥优势项目体育职业化程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及产业化经营力度。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有 50%的教练员认为应侧重在教练员和运动员工资及激励机制上面;另外有 23%的教练员则认为应该侧重于场地、器材设备(详见图 3-3)。综上所述,在政府拨款的同时能否向社会、企业或个人的多元化融资,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侧重投入到教练员和运动员工资及激励机制上面,提高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然后重视场地的规划建设,器材、设备的备置上,为项目的发展创造条件。
  
  3.4.2.4 激励机制
  
  人员包括教练员、运动员、科研医务人员、领队、后勤等组成,为激发我市运动员、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出台《厦门市体育局和财政局关于调整我市体育竞赛奖励标准的通知》调整的原则:(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对获得世界三大赛录取名次运动员奖励的同时,并提高输送的奖励标准,适当提高国家级和省级体育竞赛的奖励标准;(2)适当平衡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的奖励方式和标准,既要统筹考虑也要适当加以区分;(3)适当考虑为各级比赛取得成绩提供后勤保障的有关人员的奖励[34].“林清峰获得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举重项目冠军奖励 100 万元人民币,为获得第二名的羽毛球男单选手谌龙、男子射箭选手戴小祥奖励 30 万元人民币,羽毛球男双第五名郭振东获奖励 15 万元人民币,为女子 10 米气手枪总成绩第六名苏玉玲奖励 12 万元人民币;戴小祥因为在团体赛中获得第七名,另外获得奖金 10 万元人民币,为正式入选中国代表团的男子皮划艇黄志鹏奖励 8万元人民币”[36].我市对于获奖运动员的奖励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在各大赛事中,但对于还处在二线、三线训练没有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来说奖励较少,虽然《通知》有提到教练员、输送奖励及后勤管理人员等的奖励,但通过对教练员问卷的调查中发现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 61.36%,而非常满意的只占 9.09%(详见图 3-4),由此可见现行的工资待遇和激励机制并不能很好的激励和调动大家工作的热情,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制定或完善的工资待遇及激励机制是目前厦门市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厦门市竞技体育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4.2.5 后勤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是竞技体育中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简单概括为“吃、学、住、练、洗、医、行、娱”这 8 个字。如“吃”在运动餐饮和大众餐饮同样是为人提供身体活动的能量,但不同之处在于“运动”二字。从事不同运动项目消耗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该根据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科学摄入营养,合理补充体能,为运动队训练和比赛创造良好条件。研究结果显示,认为人员配备一般和严重不足的有 55 人和 14 人,占总数 78.41%,认为比较满足和完全满足的仅有 16 人和 3人,仅占 21.59%.目前在厦门市人员配备除了教练和运动员之外,还有科研人员、医生及保健按摩师、心理医师、领队、后勤人员,但科研、医生、保健按摩师、心理医师人数较少,科研医务人员专业、年龄结构有待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营养师还欠缺,以上足以说明目前厦门市在人员配备方面还不够完善。
  
  3.4.3 训练类因素
  
  3.4.3.1 学训矛盾
  
  学训矛盾一直是竞技体育当中存在最主要的矛盾之一,通过对相关负责人的访问得知,目前在厦门市级训练单位(市体校、市竞体中心、市射击射箭中心、水上中心)主要以三集中为主(学习、训练、住宿),但个别项目如体操、蹦床、跳水、游泳由于生源主要来源本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住宿,则以走训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区体校在小年龄段(1-3 年级)没有开班,入学较难。虽然在同安有新建的市运动训练中心设备比较齐全,适合三集中运动员的训练、学习、生活,但对走训为主的三线运动员队伍将面临挑战,特别是优势项目。
  
  3.4.3.2 训练场地器材设施
  
  训练场地、器材设施是训练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是实现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厦门市拥有各类体育设施 5501 个(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 2013 年 12 月),其中体育场地的总面积高达 741 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 2.02 平方米,高居全省首位。但是在实际问卷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对场地、器材和设施感觉非常满意的只占 10.23%,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占了 68.18%(详见图 3-5),另外在对教练员的调查中发现,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有 23%的教练认为应该侧重场地、器材和设备的投入(详见图 3-3),由此可见,虽然厦门市在全民健身场地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在十二五期间新建了市运动训练中心、市水上运动中心、海沧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设施,并对体育中心体育场进行维修改造,但是目前用于竞技体育训练场地、器材和设施还不充足,有的场馆严重老化、设施陈旧、面积不足、难以达到训练的要求,然而田径项目的训练长期要依靠厦门市体育中心的田径场,该场地隶属不同事业单位,场地的使用上不能给予保障,而且面积远远不够训练需要。
  
  3.4.3.3 训练科学化
  
  科学和系统的训练应该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成绩,还可以适当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不至于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现象的出现,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在竞技体育训练中也应树立“科技兴体”的战略意识,无论从选材、训练都和科技密切联系。选材是训练的开端,科学的选材决定了选材的准确性。调查结果显示(详见图 3-6),有 45.45%是通过经验、指标和比赛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选材,这样的选材方式比较科学,但是还有 18.19%的教练员仅依靠训练的经验和比赛成绩来选材,虽然经验是教练员长期训练的总结,但毕竟还存在主观的因素,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选材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选材教练员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科学选材所需的设备不足,不能检测各种指标。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训练的开端,特别是竞技体育的训练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全面地确定各时期、各阶段的任务,避免训练工作的盲目性。调查结果显示(详见表 3-20、表 3-21),大部分教练会制定多年、全年、阶段、周和课时训练计划,但是从统计的数据看,制作全年训练计划有 70 人,占总人数 79.55%;阶段训练计划有 72 人,占总人数 81.82%;周训练计划有 64 人,占总人数 72.73%;课时训练计划有 62 人,占总人数 70.45%;但是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只有 36人,仅占总人数 40.91%,说明教练一般都是按照年度安排训练内容,对于运动员缺乏长期的规划,长远目标不明确。从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看,根据队员情况和专项训练要求分别是 67 人和 61 人,还有 20 人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制定,缺乏科学性。
  
  3.4.4 社会类因素
  
  11987 年,我国教委和体委“首次把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运动人才,提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议事的日程,从那时起普通大学开始招收优秀体育后备人才”[36],1990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第八号文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批准,允许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38];1995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首次,“对培养高水平运动的招生院校、招收对象、名额及范围、教学与管理、招生办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8];国家体育总局在 2000 年提出“运动队可逐步向院校化过渡,方便优秀运动员入学、深造”[39];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一代体育队伍结合起来,努力抓好竞技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开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的新途径,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升学深造创造有利条件”[40],总而言之体育和教育的结合从普通高校到中学和小学,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了实践。在厦门市集美大学每年都会招收高水平的运动员 50人,但是由于项目分布比较狭窄,只有田径、游泳、武术三个方向,这些运动员一般是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很少代表厦门市参赛。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后备力量,但由于其项目狭窄、人数少,也只是冰山一角。据统计目前在厦门市的中小学有体育传统校 34所,其中国家级一所,省级传统校 18 所(中学 10 所、小学 8 所),市级传统校 34 所(包含有省级、国家级),分布不均匀,其中思明区 19 所占 55.89%、同安 6 所、翔安 4 所、集美 3 所、湖里和海沧仅 1 所,有 6 所学校参加 2013 省中小学生联赛,8 所学校参加 2014省联赛,10 所学校参加 2015 省联赛,其中田径有 8 所;篮球 5 所;足球 5 所(一所国家级);羽毛球 3 所;排球、游泳、跆拳道、武术、射箭各 2 所;乒乓球、体操、蹦床、射击、重竞技各 1 所,共有 14 大项,占厦门市总项目(大项)56%,其中优势项目(男女)有 8 项(大项),占优势项目总数的 72.73%.但相比 2005 年仅有 8 所体育传统校来说数量和开设的项目已有增加。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