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干预措施和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2 共2770字
论文摘要

  2011、2012 年卫生部出台《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和《2012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以下称《抗菌药物方案》) ,旨在大力整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规范应用问题。我院从 2012 年起根据卫生部精神和相关文件,大力开展抗菌药物整治专项活动。

  为评价本次整治工作的效果,笔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了从 2011 -2013 年门、急诊处方,对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干预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从 2011 年 1 月 - 2013 年 12 月门、急诊处方中每个月随机抽取1 d 处方。按我院门、急诊处方量大约6∶ 1 的比例抽取门诊处方 85 张,急诊处方 15 张,共计 100 张( 不包括儿科处方) 。

  1. 2 方法 分别对三年的处方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名称、使用品种、使用率、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统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药品限定日剂量( DDD) 作为药物利用评价的测定单位,抗菌药物的 DDD 依据第 17 版《新编药物学》[1]或法定的说明书确定。用药频度( DDDs) = 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 DDD 值,以此作为衡量药物使用频度的指标。同时应用药物利用指数( DUI) 作为判断合理用药的标准,DUI = 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1 为合理,反之为不合理。

  2 结果

  2. 1 各年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及比例 分别统计 2011- 2013 年抽取处方中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张数及比例,结果见表 1、图 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2. 2 各年度联合用药、不同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处方数及比值分别统计 2011 -2013 年中单用抗菌药物处方、二联用抗菌药物处方、口服用抗菌药物处方及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及所占比例,结果见表 2。
论文摘要

  2. 3 各年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处方数、比值及排序 分别统计2011 - 2013 年中抗菌药物使品种处方数、比值及排序,结果见表 3。

  2. 4 各年 DDDs 排序前 l0 位的抗茵药物及 DUI 分别统计2011 - 2013 年中 DDDs 排序前 10 位的抗菌药物及计算其 DUI值。见表 4。
论文摘要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也是我国推行临床合理用药中需要整改最重要的一类药物,其整体使用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抗菌药物方案》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的规定中,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从表 1 的数据可以看出,我院从 2011 - 2013 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逐渐减少、比例降低,但仍然高于抗菌药物使用规定比例;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门诊处方数降低幅度大于急诊处方数,可能跟我院作为 120 定点医院急诊外科病人居多有关。

  《抗菌药物方案》中指出: 联合用药的指征包括: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情况。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2011 - 2013 年单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逐渐增高,二联用药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逐渐降低,三年的单用抗菌药物比例保持在 80% 以上,2013 年提高到 92%,表明我院在控制药物联用方面符合方案要求。注射剂使用比例是合理用药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按照能够口服就不注射,能够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注射剂使用比例应该远远低于口服用药。我院从 2011 -2013 口服抗菌药物比例逐渐增高,注射用抗菌药物比例逐渐降低,2011 - 2012 年注射用比例皆高于口服比例,2013 年口服比例提高至 57%。三年的比例显示出注射剂使用率过高,不符合 WHO 制定的标准[2]( 13. 4% ~24. 1% ) ,其中原因可能跟生活节奏加快,医生及病人为了达到短期的疗效以及人类体质下降,口服药品不能控制病情有关。提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急性期给予注射剂使用,待病情稳定后改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及向病人宣传抗菌药物使用的常识等来降低使用注射剂的百分率。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从 2011 - 2013年大致趋势相同,以头孢、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为主导用药。三年的用药过程中头孢类用量始终占比最高,其原因可能与头孢菌素类具有因品种多、临床疗效好、毒性低和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特点有关。相比 2011 年排序,2012 年氟喹诺酮类用药量显着提高,从第 4 位提升至第 2 位,其原因可能跟氟喹诺酮类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合成抗菌药物[3]有关,其特点为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等。2013 年的排序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环内酯类用量提升,由第 3 位提升至第 2 位,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提示其增加的原因为 2013 年呼吸科病人支原体致病者增多以及妇科大环内酯类使用量增加,加上其具有不良反应率低,不需皮试等优点。硝基咪唑类和氨基糖苷类由于抗菌谱窄和不良反应多[4]等原因很少被使用。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2011 - 2013 年中 DDDs 排序前 10 位涉及的 12 种制剂中头孢菌素类占 7 种,且多为口服制剂,符合临床安全用药的安全和方便原则[5]。但多选用头孢第 2代、第 3 代,用药档次过高,这可能与医师诊断不明确、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从排序变化中可以看出,2011 年注射用药使用频度最高,前三名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克林霉素、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大环内脂类排序较后; 2012 年注射用克林霉素降至第 5 位,同时口服制剂头孢克洛分散片口服制剂升至第 1 位,提示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由注射剂为主向口服为主转变,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增加; 2013年注射用药使用频度大幅降低,大环内酯类使用占据排序前两名。整体观察 2011 -2013 年中 DDDs 排序变化趋势与表 3中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排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从 2011 -2013年中 DUI 的值可以看出,三年中不合理用药的制剂数逐渐减少,2011 年 DUI >1 的制剂有 5 个,2012 年降为 4 个,2013 年为 3 个。不合理使用剂量的药物集中在罗红霉素片和头孢呋辛注射液和片剂三个制剂上,提示我院医生在使用这三个制剂中依然存在超剂量使用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抗菌药物方案》,大力整治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从 2011 - 2013 年的各项抗菌药物指标分析中可以看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但还存在门、急诊抗菌药物比例高、注射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使用剂量高( DUI > 1) 的现象,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整改。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 新编药物学[M]. 第 1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4-122.

  [2] WHO/DAP/INRUD. 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S]. WHO Geneva,1993: 74.

  [3] 高 硕,张红梅,蒋若冰.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28( 9) : 756-759.

  [4] 陈 江,周广青.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2013,6( 5) : 65.

  [5] 马旭东,黄 垄. 武汉市 32 家医院 2010 ~2012 年抗菌基本药物应用分析[J]. 医药导报,2013,32( 11) : 1517-152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