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

消肿活血定痛汤配合西医手术治疗痔疮效果观察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20 共1820字
论文摘要

  2010 年 6 月至 2013 年 6 月对 168 例痔疮经手术治疗后应用消肿活血定痛汤并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168 例患者均为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82 例,女性 86 例; 年龄最大58 岁,最小 27 岁,平均( 41 ± 5. 7 岁) ; 病程 2 ~ 15年; 混合痔 61 例,环状痔疮 16 例,三个以上晚期外痔 68 例,反复出血内痔 23 例; 病因以便干便秘引起最多,共 82 例,饮酒引起 26 例,恣食辛辣烧炸引起27 例,久坐久立诱发例 25 例,其他诱因不明但痔疮反复治疗,及肛门反复脱垂,水肿发炎者 8 例。中医辨证分型: 燥火型 74 例,湿热型 49 例,瘀血型 20例,热毒型 15 例,虚寒型 10 例。

  1. 2 诊断标准按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内痔、外痔、混合痔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凡诊断为内痔、外痔、混合痔者均纳入临床观察范围。中医辨证分型: 1) 燥火型: 患者因实热留置肠胃,久而燥结化火,或因津液耗损。一般均有便干便秘或数日排便一次的不良习惯,年老者多为津液不足,粪便燥结,排便时用力过度,发生痔疮,舌多红少津或舌红苔薄黄燥,脉细数。素喜煎炒烧炸辛热者,肠内久积燥热便结,排便时肛门努张过度而致痔疮,舌多红或降红,苔黄燥,脉洪实有力; 2) 湿热型: 患者平素喜醇酒肥食,以致湿热下注,发生此症,舌质红,苔多黄腻,脉濡数; 3) 瘀血型: 临床表现以痔外静脉丛因各种原因破裂出血,形成瘀血阻滞为主,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数; 4) 热毒型: 痔疮以红肿为重,伴剧痛,并有畏寒发热等,患者舌红降,苔黄厚,脉实数; 5) 虚寒型: 患者常因感受风寒,或过食寒凉,以致腹痛腹泻,泻痢过度所致,其舌淡,苔白或滑,脉沉迟或沉缓。

  1. 3 疗效标准按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内痔、外痔、混合痔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 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有效: 症状改善,痔核缩小; 无效: 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1. 4 治疗方法先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换药。同时应用消肿活血定痛汤辨证加减治疗。消肿活血定痛汤组成: 泽泻 12g,赤小豆 30g,栀子 10g,白芷 9g,乳香9g,没药 9g,牛膝 9g,丹皮 9g,甘草 7g。在以上基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燥火型加麦冬 15g,玄参 30g,胡麻仁 30g,瓜蒌 15g,花粉 24g。湿热型加滑石24g,黄柏 15g,苍术 1g 2。瘀血型加芒硝 9g,桃仁9g,三棱 5g,莪术 5g。热毒型加黄连 7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 15g,败酱草 25g。虚寒型去泽泻加冬瓜仁 24g,白术 9g,苍术 10g,厚朴 12g,藿香 9g,茯苓24g,扁豆 15g,薏米仁 24g。每天 1 付,水煎服,每天2 次,连服 7d。
  
  2 结果
  
  本组 168 例均一次手术,治愈 166 例,治愈率98. 81% 。有效 2 例,占 1. 2% ; 住院时间最短 7d,最长 17d,平均为 9. 5 ±4. 5d。术后均能忍受疼痛,出现术后并发症较少,仅出现尿潴留者 8 例( 4. 8%) ,水肿 4 例( 2. 3%) ,伤口肉芽增生 2 例( 1. 2%) ,无术后大出血及肛门感染,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及黏膜外翻、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及后遗症。各类痔疮治疗效果见表 1,中医辨证分型疗效见表 2。【表1-2】
论文摘要
  
  3 讨论

  痔疮多由于患者脏腑本虚,复因外伤风湿燥热,或其人过食辛辣,内蕴热毒,或久坐、久站、负重远行,或久病泻痢,致气血下坠,血液郁积,湿热下注,热与血搏,结聚肛门而发。治疗既往多用局部热敷,坐浴,有一定的疗效,但此疗法疗程长,对痔疮晚期患者先行手术治疗,急则治其标,同时对其进行辩证论治,分型治疗,并采用消炎活血定痛汤加减治疗,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因中医辩证治疗,着眼局部,顾全整体,辩证求因,因证施治,故消肿、止痛作用快,缩短了疗程。消肿活血定痛汤中泽泻、赤小豆、木通可通利小便,使水液外渗,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丹皮、牛膝活血祛瘀,疏通经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且牛膝引诸药下行,乳没、白芷善于止痛,并能加强诸药消肿,活血的作用,诸药协同,共奏消肿活血止痛功效。临床观察本方对燥热型、湿热型、瘀血型有效率 100%。而且术后后遗症很少,说明消肿活血定痛汤对于改善肛垫及肛周组织微循环,改善组织缺氧,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粘稠度均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31 -132.
  [2] 广州中医学院. 外科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44.
  [3] 徐廷翰,欧亚龙. 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3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外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