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潍坊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潍坊市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从而达到丰富农民的精神文明的目的。随着我国逐步加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也得到逐步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文化建设的需要,提高现代农民和农村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文化得到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3.1 潍坊地区概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一个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要地,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潍坊地区总面积 158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86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25 万人。辖四个区:潍城、坊子、奎文、寒亭区,六个市: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临朐,两个县:昌邑和昌乐,共 235 个镇。
潍坊是世界风筝都,也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 2010 年全市公路里程超过 250 万公里,位居山东省十七个地市第一名。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经济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解决现在改革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建设一个崭新的新潍坊,以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着力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
为了更好的了解潍坊农村地区人口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分布情况,从各个地区进行了近八百人次的访谈调查,调查对象包含了乡镇政府人员、村支部书记、农村学校教师、农民等多个群体。基本较为客观地反映农村人口分布情况。具体数据如表 1 所示:
3.2 潍坊农村现状
按照山东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潍坊市在近几年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农村新社区,潍坊地区农村居民点数量持续减少,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在 2000 年到 2013年之间,数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表 2 所示:
从分布的密度上看,潍坊地区从农村居民点密度分布上看,诸城、高密、青州等市处于比较高的状态,而临朐、昌邑等地区相对较低。诸城市已经将所有村都改成了社区。
潍坊市农村人口总量一直非常大,但是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人口出现了大幅下降。如表 3 所示:
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可以到附近的工业园、开发区就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 2014 年,潍坊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1520 元。潍坊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部分统计数据如表 4 所示:
其中寿光市在 2015 年省内第一个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 100%全覆盖。随着潍坊市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潍坊文化建设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潍坊在全市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且初步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3 潍坊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从 2005 年至今,随着潍坊经济的飞速发展,潍坊市农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总的来看,全市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化。
潍坊农村地区传统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潍坊的风筝、杨家埠的木板年画、潍坊核雕等等,潍坊市政府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结合潍坊当地的特色,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多种活动,例如舞龙灯、花灯游行等,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开发种类更为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春节期间,各地都进行专门部署,投入专项资金,举办新春游街、迎新春花灯会、民间文艺汇演、各地庙会等活动,参与的群众及演员逾百万人。昌邑、临朐等地农民还自发组织业余剧团,走乡串村为广大群众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县市区都涌现出了大量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伍、书画社、图书室、农民文化专业户等,这些组织和个人热爱文化事业,自筹资金、自我管理,各项活动搞的丰富多彩,红红火火,在农村文化事业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昌乐县民办文化发展迅速,全县目前已有 100 余支文艺表演团体和队伍。朱刘街道万庄村为促进农民文化发展,不仅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还制定了很优惠的激励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更新设备、壮大规模,参与演出人员不仅得到精神娱乐,还能得到物质奖励,深受群众欢迎。
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在日常文化娱乐过程中,形式却比较贫乏。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农民主要的日常文化娱乐方式和活动内容前三项依次分别是,看电视(91%)、相互串门聊天(72%)、听广播(71%)(见图 2 所示)。
2.文化基础设施有待继续改善。
目前,潍坊市的临朐、青州、安丘、寿光已成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高密、寒亭、昌邑、诸城、奎文已成为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但是各个地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达到农民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文化基础设施包含了乡村文化馆、乡村公共图书馆、村民阅览室、村级文化大院、乡村文化站等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这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文化建设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农村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宣传的主要场地。潍坊市委市政府在近几年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加强全市各地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村级文化站建设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有潍坊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扎实地推进潍坊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3.农村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潍坊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基本上每一个乡镇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潍坊市政府近几年对潍坊历史文化进行开发研究。例如在潍坊市寒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寒亭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在今年 3 月 6 日,“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组寒亭区高里街道禹王台村对禹王台庙会进行资料整理。禹王台庙会起源大约在明朝中叶甚至更早,历史底蕴非常丰厚,是寒亭区乡村文化的骄傲。这种整理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这些乡村文化。再如临朐的奇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临朐的一个重要产业,临朐县观赏石市场占地一千五百多亩,成为临朐文化的龙头产业,现在文化专业户有 1.2 万多家。象这样的潍坊市的文化经营形式还有很多种,例如还有著名的潍坊风筝,典型的代表是龙头蜈蚣;潍坊书画装裱技术;高密的剪纸和布艺;青州的花卉和盆景市场等等这些都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农村文化市场。并且以青州临朐为代表的旅游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截止 2014 年,潍坊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 11520 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数据如图 3 所示。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潍坊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总消费增幅提高很大,但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的增幅却在下降,并且根据数据统计来看,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的增长水平要远低于消费总支出水平,说明目前潍坊市农村居民精神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相对不足,这与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不符合,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改革,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水平。
4.农村文化内生机制逐步形成。
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组织引导培育下,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农村文化内生机制逐步形成,农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各县市区都涌现出了大量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伍、书画社、图书室、农民文化专业户等,这些组织和个人热爱文化事业,自筹资金、自我管理,各项活动搞的丰富多彩,红红火火,在农村文化事业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昌乐县民办文化发展迅速,全县目前已有 100 余支文艺表演团体和队伍。朱刘街道万庄村为促进农民文化发展,不仅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还制定了很优惠的激励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更新设备、壮大规模,参与演出人员不仅得到精神娱乐,还能得到物质奖励,深受群众欢迎。据统计,潍坊市目前共有庄户剧团十余个,民办文艺表演队伍 1326 支,农民文化专业户 5000 余家,他们已经成为潍坊市农村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 文化下乡活动渐成规模。
近些年来,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三下乡”号召,抓住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薄弱环节,坚持送先进文化到工厂、到农村、到学校、到军营、到基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使得“文化下乡”活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蓬勃发展。通过文艺演出、发放各类图书、放映科技影片、举办知识讲座、培训农村文艺骨干等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 9 个专业文艺团体,平均每年共送戏下乡演出 1000 余场次,观众达 200 万人次;其中市直文艺三院平均每年送戏下乡近 300 场次,观众达 50 万人次。市图书馆为部队、学校和劳教所送书十余次,送各类图书 3.5万册。市博物馆、市电影公司等单位,也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送展览、送电影到基层,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和欢迎。
3.4 潍坊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推广现状
潍坊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基层文化组织,也是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各个农村基层组织开展经常性文化娱乐活动的不多,影响因素涉及到文化建设设施、文化经费投资、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基层文化组织的健全以及农村广大群众文化素养。
对于农村文化设施,大多数出于无人管理状态,就是有人管理也是由乡村干部进行管理。而对于农村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能够积极的进行文化娱乐活动,需要大量的专业文化教员或社会力量进行指导。
在对农民进行目前文化娱乐方式是否满足自身需求情况调查时,仅有 5%的人认为能够满足自身的需要,而 72%的农民群众认为现在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不能满足自身需求,17%认为还可以,6%的人感觉无所谓,(如图 4 所示);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农村中的文化娱乐生活与过去的相比没多大的变化,而文化活动经费的缺乏和文化设施不健全是广大农村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很难达到满意程度的主要原因。
6结论在近期,潍坊市新建了20个镇公共图书馆,使镇街所有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达90%以上。全部行政村和新建农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性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均建有乡村文化小广场,城乡四级...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农村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国农村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的沉淀,富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山东拥...
1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伴随着社会精神领域的深刻变化,也就是说...
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属于新兴产业。相对于国外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突出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也正处于摸索阶段。相对于大城市的文化产业来讲,农村的文化产业就更加散乱、水平低下...
4潍坊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4.1潍坊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当前,潍坊市推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概括起来讲就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能适应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文化现状,全面剖析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我国农村文化振兴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必要参考。 ...
群众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积极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时期新农...
新时期,我国主要通过不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丰富文化设备和活动以及创新文化产业三条具体的文化实践路径来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河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片广袤的冀中平原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的民间艺术,以下以颇具代表性的几种河北民间艺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找出其应得以传承的价值所在,具体如下:1、丰富多彩的河北民间艺术1.1河北民间艺术的审...
花馍是以面作为主要原料, 以枣、黑豆、颜料等辅料做出各种造型的民间艺术, 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平阳花馍是山西花馍艺术的突出代表, 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研究平阳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