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庸,许多人可能会以为只有我国才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仅中国,古希腊也有中庸的理念。“中庸,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就方法论而言,中庸是评判美德的根本标准。在古希腊,“中庸”的思想很早就已经出现。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曾经谈及过节制和适度的问题,他们都非常推崇“理性指导下的节制,倡导通过节制使人的情感行为达到适度”.“亚里士多德继而对中庸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究,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中庸的思想理论化和系统化”.
一、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基本观点
“中庸”的“中”表达出了西方哲学智慧知性的特征。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中”.一个圆,圆心就是它的“中”.而“人事界之中,名为中庸”.“中庸”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他指出:“事物并不一定就是非好即坏,在好与坏之间还可以存在着中间物”.亚里士多德这里所说的“中间物”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中介。亚里士多德还指出了三个准则: 第一,以“中间物”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 第二,感觉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第三,应适当地感受这些感觉。
亚里士多德认为: “可以把中庸分为绝对中庸和相对中庸。”绝对中庸是客观事物的中庸,他与两个极端的距离都相等,并且它对一切人都是一样的。例如,10 较大,2 较小,那么 6 就是事物的中庸,因为 6 与 10 的距离及 6 与 2 的距离都等于 4,并且任何人的正确计算都如此。所谓“相对的中庸”就是指一种因人而异的适度状态。就人而言,身体的健康也离不开中庸。对此,他指出: “我们把诸如健康和适宜等身体好,看成是热和冷在体内相互之间按适当比例混合的结果,即中庸”.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美学家,非常重视“通过中庸来追求生命的健康”.在他看来: “唯有适度才能健康,清泻和器械,都是达到健康的方法之一”.另外,亚里士多德非常反对人们偏离中庸的行为。比如说,他反对为一味追求竞赛成绩而对运动员进行过度的身体训练。应当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根据具体情况来正确处理自身行为与情感的一种态度。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指出: “判别一个人是否是道德的,就看他的品格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过度和不及,均足以败坏德行”.因此,“德行就必定是一种志在求适中的品质”.惟有适度,才能增进和保持德行。德性的中庸,是对人而言的相对中庸。“一个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 一个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 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可以变为莽汉。”
对于怎样才能获得中庸,亚里士多德指出: “道德的建立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如是,即能拥有美德”.应当说,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学说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他将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达到中庸的条件之一。他的中庸思想强调以理智控制欲望,重视养成具有中庸品质的良好习惯。
二、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在其政治理论中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对“中庸”持褒扬态度。他认为中庸包含着各种德行,比如公正等等。“亚里士多德在其政体思想中非常注重适度与节制。”
在他看来,凡是适度的事物,就是善的; 反之,就是不善的。城邦的财富分配也是一样,倘若一些人赤贫而另一些人奇富,内乱就会发生,对奴隶的管理也一样,“如果宽于管理,他们则会企图谋反,如果对他们过于严酷,他们就会企图谋害主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极端显然并不是某种善,而是使城邦毁灭的原因”.应当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意味着以人的天生不平等为基础而求得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利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他认为,人与人在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实行一种不平等的分配,作为一种分配上的公正。而纠正的公正,也就是人们杜绝相互损害之后进行补偿的原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不平等的观点是有待商榷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极贫或极富都是不好的”.他主张加强中产阶级以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共和政体以稳固城邦的统治。而且,共和政体的维持必须同时兼顾富人和穷人的利益,并且要尽力地维护他们的权益,政体必须保持平衡,而中产阶级符合其中庸的理念。然而,在当时,他所奉行的中庸之道的政治主张是难以实现的。其原因在于他的主张是在不变更财产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加强中产阶级的人数和地位,来改变富有阶层和贫穷阶层之间的矛盾,从而稳定社会。可惜他所希望建立的政府形式实际上都是“在城邦制范围内的,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要求打破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所以他的政治理论有许多方面是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应当说,亚里士多德生逢希腊世界的动荡时代,处于奴隶制解体、封建制确立的社会大变动时期。
那种充满腥风血雨的现实,使他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忧心忡忡。对此,“亚里士多德与我国孔子的中庸思想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他们都从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出发,怀着救世治国的热忱,把中庸原则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他们的政治观点和主张。总的来说: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政治理念比孔子更为明确和形式化,虽然他们的思想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他们都把中庸之道当做最高的德,都意识到了中庸之道是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则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并非是先天具有,而是在后天的行为习惯中形成获得的”.孔子则认为中庸实际上是“仁”,是人生来就本有的,它内在于人自身的,“只要通过不断地修养就能最终获得中庸之道”.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相对来说,在内涵上包含有更多的求知成分,可以说是一种理性中庸,而孔子的中庸思想则“更加具有人性意味,可以说是一种性情中庸”.
三、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对我们建立和谐幸福生活的启发意义
苏格拉底强调“惟有自制才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快乐”;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对快乐的追求应是适度的,并且绝不能与理性相背驰”.亚里士多德指出:“以钱财为目的的生活是身不由己的生活,追求的不过是手段性而非目的,而以名声为目的的生活太依赖于外在的东西,这是本末倒置的观念,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净化”则有利于幸福的建立,“净化是中庸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的运用,它能够使恐惧达到适度和平衡”.亚里士多德重视悲剧的“净化”作用。为何悲剧能净化人的情感,并使之达到适度呢? 亚里士多德指出: “因为悲剧在激发人的怜悯之情时,能够积极引导这些情感沿着无害化渠道而 畅 流,从 而 感 到 轻 松 愉 快,有 利 于 身 体健康。”
应当说,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及我国的孔子为代表的中庸思想对我们幸福生活的建立与社会和谐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然而,“他们的中庸思想在当今社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反中庸思想的冲击”.在西方国家,“由于片面强调竞争与大国霸权,人们逐渐不顾中庸的平衡发展之道,导致涸泽而渔以及各种各样的霸权主义,最终导致自然与精神的失衡,并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
在反中庸的时期重新提倡中庸,显得非常迫切。“假如说别的国家是因为过而要重新回到中庸,那么中国正在过与不及之间重新找寻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所存在的道德严重缺失与过度急功近利的不良氛围下,“我们应当把握好内心的尺度,避免过度和不及,践行亚里士多德充满智慧的中庸之道”.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科伦理学[M]. 廖申白,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 31 -39.
[2]任继琼。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辨析[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 : 28 -33.
[3]张永刚,刘卓红。 中道与法则: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德性思想比较[J]. 学术研究,2012( 11) : 20 -25.
[4]陶艳华。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学术交流,2006,1( 2) : 20 -23.
[5]周逸萍。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就是中道”思想解读---读《尼各马科伦理学》有感[J]. 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6( 2) :63 - 66.
[6]陈君,崔恒。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政治思想[J]. 社会科学论坛,2009( 3) : 54 - 58.
[7]陶雅娟。 试论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及现代意义[D]. 华中科技大学,2007: 12 -18.
[8]李隼。 东西方“中庸”之比较研究---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中庸”伦理思想比较[J]. 现代哲学,1999( 3) : 110 -117.
[9]吕振。 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德观比较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2005: 21 -29.
[10]刘伏海。 孔丘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学说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 5) : 59 -6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思想界发生了一场语言哲学的转向,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卡尔纳普认为,一方面意义问题应该考虑到语言的形式,卡尔纳普是人工语言的倡导者,他所探讨的不是日常语言的意义,而是借助逻辑工具构造的人工语言;另一方...
二十世纪着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是奥裔英国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多年以来,各国出版的哲学论着言必称维特根斯坦,他提出的两种哲学观在世界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行为乖戾怪异,着作也...
弗朗西斯哈奇森是苏格兰启蒙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但他的思想一直被学界所忽略.作者通过解析哈奇森善恶思想中的功利主义元素,整理和检视其理论的脉络.边沁是功利主义的创始者,功利原则[1]可以描述为:每人都以趋利避苦的情感为动机行动;令最大多数人产生最大快乐...
在今天谈论解构会否显得不合时宜?尽管解构这个名词在西方人文学科中已很少被提及,但解构所建构的神话仍旧牵动着欧美思想界的神经。在宽泛的意义上,解构不单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个松散却旨趣相近的思想流派。在解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的当代欧洲大陆哲学...
20世纪英美哲学以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为主流,不过有一位哲学家却逆流而上试图建立一个包括宇宙论在内的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就是过程哲学或有机体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1861-1947).当然他跟过去传统的形而上学不相同,试图以谦虚的理性态度去克服传统形而...
在康德伦理学中,“神圣存在者”是一个重要概念,但或许因为人们过于关注“意志自律”,而让这一概念受到了轻视,有关它的研究相对少见。...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曾经提出许多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四假相说,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市...
摘要快乐主义作为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从产生之日就一直得到历代哲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伊壁鸠鲁以古希腊哲学先贤的伦理思想为基础,提出快乐是最高的善的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建立的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之后的发展中,有关快乐主义内涵的争论也...
一、何为自由自由这一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纵览西方思想史发展的时间历程,从古希腊到18世纪的法国再到近代历史,其间都不乏思想家对自由这一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18世纪,自由更是成为这一时期启蒙运动的时代主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
近年来,学界对异化问题的研究,以异化为视域的问题研究比较多,对异化概念和思想本身的研究较少。异化并非只是一个表达否定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丰富意涵的哲学术语。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异化逻辑和异化批判更是马克思理论建构的思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