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

满族历史与歌舞呈现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1-04 共291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满族历史与歌舞呈现
  
  2.1 满族部落与政权归统
  
  满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先秦时期的古代肃慎族,肃慎又称“息慎”“稷慎”,生活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主要以渔猎为生。发展到战国时代,肃慎人改称“挹娄”,学会农耕和饲养家畜。随时间和王朝更衍,曾改称过“勿吉”“靺鞨”,至南北朝隋唐时期,已经发展成十多个部落,7 世纪末前合并为七个大型部落: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7 世纪末,大祚荣统一松花江上游及长白山北麓地区,以粟末靺鞨部为主体,建立政权统治,史称“振国”1.713 年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即以“渤海”为号,唐太宗在其中的黑水靺鞨部设黑水军,黑水府。辽灭渤海国后,黑水靺鞨南迁,契丹人称其为“女真”.北宋时期的完颜部是女真崛起的强大一支,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人起兵抗辽,建立金朝政权,与南宋政权抗衡百年之久。13 世纪初,女真受统于元朝,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及乌苏里江大片流域,当时的女真人就是今天满族人的直系祖先。
  
  15 世纪后明朝统治管辖下的女真称为“建州女真”,1583 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抗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苦抗战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建都称汗,在 1616 年成立了与明朝割据的政权,国号“大金”,在历史上称为“后金”,以“天命”建元,都址赫图阿拉2.努尔哈赤逝去后,皇太极即位,于 1627 年改元“天聪”,1635 年 11 月皇太极下令废除女真旧称,取名“满洲”代之,满洲族这个新的民族称谓就此出现。
  
  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3建都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1644 年清军入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统一的以中央集权制为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满洲族在辛亥革命以后被简称为满族。
  
  满族建立的清王朝统治得以稳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先后建立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制度依照女真牛录制修成,是集政治,军事,生产为一体的严格政治制度。清统治区中包含大量的汉族人和蒙古族人,因此又编入“汉军八旗”与“满军八旗”,满族“八旗制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行政,军事,法律,生产生活,是比较健全的封建国家组织形式。八旗制度促进满族,汉族,蒙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共融,既维护了清朝的王权统治,又平衡了民族关系,是当时巩固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政治保证。
  
  2.2 满族民俗礼仪文化与歌舞现象
  
  2.2.1 满语满文的溯源与说唱音乐
  
  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众多,根据 2010 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满族现有人口 10410585 人,他们与汉族杂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宁夏,天津等省,市,自治区,与很多少数民族一样,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满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中国民族志》指出“满-通古斯语民族是指使用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民族。阿尔泰语系包括三个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其中阿尔泰语系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中国。具体的讲在中国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共计10,914,427 人(2000)。这些民族及他们的祖先,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劳动、繁衍生息在内外兴安岭、白山黑水及松嫩和三江平原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狩猎和捕鱼为主,兼事采集、游牧和农耕的经济生活,构成了具有鲜明东北区域特点的民族文化。因此,学术界习惯将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称为‘东北民族’”4.由此可见,满族先民及后代与多个少数民族融汇聚居,既跨界又跨境,历经悠久的时间考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和文字。
  
  努尔哈赤建政之前就下令额尔德尼和噶盖借蒙语文字创造满文,当时所创的满文为老满文,没有圈点;皇太极即位后命达海改制老满文为有圈点的满文并得以施用。康熙,雍正年间满汉语文两者兼用,乾隆时期后,贵族和百姓皆多用汉语汉文,时至今日会使用满语满文的人数极少。
  
  满族多种说唱音乐类别中的一种着名曲牌“八角鼓”,代表名曲有《太平年》,《打枣杆》等,这些说唱作品内容及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唱词充分体现出满族满语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2.2.2 日常生活与信仰中的歌舞体现
  
  满族拥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传统的满族男装为“长袍马褂”配“青鞋白袜”方便骑行射箭;女装则为贴合随身的旗袍,如今长袍马褂式的男装已不多见,但窈窕风雅的女士旗袍却独树一帜,受到世界各国和各族人民的热爱。
  
  满族的传统食品很多,黄米菜团,黄米豆包代表了满族人喜食黏黄米和小米的独特口味;最有趣的零食“萨其马”5是满族的着名点心;满族的铜碳火锅历史悠久,吉林地区的满族乌拉火锅最为有名。
  
  满族的节日一部分源于汉族如春节,中秋节等;一部分为本族特有如跳神礼,滑冰会。遇逢节日,满族人喜欢用歌舞的方式庆祝。表现满族丰收节庆的歌舞有《欢庆丰收》,反映儿童快乐生活的歌舞《笊篱姑姑舞曲》。
  
  满族的宗教信仰由三部分构成:哲学性的思想;萨满教信仰;祖先信仰。受天命观和理学思想的影响,满族人对万事万物进行哲学性的思考。萨满信仰有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之分,满族的“跑火池”和“秧歌舞”就是萨满信仰在民间信仰活动的呈现。满族萨满的信奉落实到具体的祭祀典仪,《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书明确的规范了萨满祭祀事宜。时至今日满族人认仍为萨满辟邪确有其实,有的住宅在门上挂一面小镜子镇宅,“托里”就是满语的铜镜,是满族萨满跳神时挂于身上的镜子,被视为辟邪的宝物,小镜子就是萨满铜镜的演化,《铜镜舞》就是典型的萨满舞蹈。满族人重视祖先信仰,满族祭祖的活动具有冗长的历史,满族的祖先祭祀活动与萨满教有所区别,受血缘观念影响,满族人开始了祖先崇拜,他们视建功立制的祖先如神明一般守护着子孙万代。现在仍有些满族家庭摆放神龛,满语称“窝萨库”6,满族人将供奉的祖宗板放置于此,供祭祖先以求福庇。
  
  2.2.3 等级式的满族礼仪与歌舞
  
  满族具有严格的习俗和礼仪7,由上至下分为皇帝礼仪,王公礼仪,官员礼仪和民间礼仪。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有文献记载皇帝参与的大型祭祀有:南郊大祀,方泽大祭,大祭太庙,恭谒祖陵。王公礼仪分为:外藩王公见亲王之礼,在京王公途遇礼仪,路过王公府第之礼,王、贝勒府庆贺之礼。官员礼仪有:京官平级相见的礼仪,京官途遇之礼让,八旗衙门之礼仪,驻防八旗兵长官与地方官交往之礼仪,夏季官员对长官的礼仪。民间礼仪有:请安,跪拜,抱腰接面,妇女摸鬓角。这些等级繁杂的礼仪要求体现着满族统治者重视礼仪文化的同时也凸显出封建集权统治的等级性和压迫性。清朝的满族宫廷礼仪歌舞有《禾辞桑歌乐》,《庆神欢乐》,《丹陛大乐》等。
  
  满族人的婚姻礼仪十分讲究,历史上按等级制划分为皇帝皇室婚仪,官员婚礼和庶民婚俗。传统婚仪程式繁复,现代的满族人将其简化,保留部分婚俗,重视“坐福”;在现今的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地区还流行由出嫁姑娘家的哥哥背妹妹送至夫家迎亲座驾的习俗;满族人主张“同姓不通婚”,婚俗有趣的展现了满族的民族特色,民间婚嫁歌的代表有小调《姑娘要陪送》,闹洞房时亲朋唱跳的歌舞《拉空齐》。
  
  满族的丧葬事宜依旧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分为“皇帝丧仪”“八旗官员的丧仪和恤典”以及“民间丧葬习俗”.哭丧歌悲切哀婉,哭丧调种类颇多,民间有守灵妇女唱的《哭九场》,举行葬礼时演唱的《解九连环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