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舞蹈摆手舞的风格类型及形成原因探究(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1-08 共6476字
(二)土家传统文化对“摆手舞”风格的影响。
历史上曾经有巴文化、中原文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有较大影响。“摆手舞”是土家传统文化的表征,在不同阶段都受到了上述两种文化的影响:
1.巴文化对“摆手舞”风格影响。“巴渝舞”是巴文化表征,“摆手舞”是土家文化的表征。巴渝舞是巴人的战争舞蹈,具有激励士气、振作精神,恐吓敌人的作用。整个巴渝舞的表演一般要披甲执盾,以锣鼓伴奏,且舞者须唱巴歌,其舞姿多为征战中击杀劈刺的动作。
土家族摆手舞至今保留着古代巴渝舞的征战、歌号、鼓乐和引牵连手等方面特色。认真揣摩,摆手舞渗透着巴文化因素的影响:披五花被,锦帕裹头实为披甲戴盔的演变形式;男女相携、蹁跹进退与巴渝舞中相引牵连手十分相似;且歌且舞与巴渝舞中叫啸歌号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摆手舞中至今仍有“大摆”一节,须持木棍、长矛而舞,足以说明巴文化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对摆手舞产生的影响如此深刻。
2.中原文化“摆手舞”风格影响。公元前 11世纪,巴人参加了周武王的伐纣战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周时,巴人参加了周朝诸侯的集会,贡献了方物。巴人在与周朝的交往中吸收中原文化,并加以发展。中原文化对土家文化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家族在融合了该地区的汉族人后形成了单一的民族,二是巴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中原文化的重要影响。
巫,《说文》解释为:“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两袖舞形。”古代的巫师皆为女性,明清后改为男性,主要职责为以舞降神。清初“改土归流”以来,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几次大移民,中原文化的渗入,摆手舞中的大摆手派生出小摆手,即在宗祠前举行。
这些现象说明土家摆手舞既有土家文化的影子,又有中原文化的痕迹。
3.土家族宗教信仰对摆手舞风格的影响。宗教是在人类思维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对自然界一些现象不了解,出于对自然界神秘的敬畏而自己创造出所谓的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并把这种超自然力作为自己的信仰。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左右一切,包括人的生死和自然界一切事情的发展变化。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伴随着土家人民的诞生而诞生,并呈现不同特征,影响着土家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内容包括崇拜自然,万物有灵,敬奉祖先,信鬼尚巫。摆手舞伴随其过程的始终。
其一,“女神崇拜”与摆手舞。土家族信仰的神是最原始、能干的,是女神。土家族中有一位女生育神,土语称为苡禾娘娘。传说她有一次上山采茶,口渴了,就嚼了口茶叶,回到家中就怀孕了,后生下八个弟兄。弟兄太多无法抚养,苡禾娘娘将八弟兄扔到山里,谁知八弟兄见风就长,靠吃虎奶长大。后被封为“八部大王”,后世为纪念兄弟八人,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八部神庙”,并在其前作“大摆手”及相应的祭祀仪式。关于土家女神崇拜还有一说法:传说,媒嫦(一常说媒山、梅山)原是土家远祖的一位打猎姑娘,她英勇无比,率众多男性上山打猎,每次都满载而归,大家都很敬佩她。一次,一只老虎出山危害百姓,媒嫦前往与其搏斗,最后与老虎同归于尽。此后,土家族围山打猎都要跳摆手舞,以祭女猎神媒嫦。
其二,“白虎崇拜”与摆手舞。土家族人民崇拜白虎,以虎为图腾,史上有“白虎复夷”、“白虎之后”等族称。湘西跳摆手舞,摆手堂神桌要供奉虎或虎皮,跳者要披虎皮(现今没有虎皮。以披土花锦被而代之),过年祭祖也要将虎皮供奉于神桌中央,且禁闻猫声。土老司跳神,手舞五彩柳巾,用这样的虎纹柳巾行法事,才能驱灾除祸,给人们降示预言,以避凶趋吉。
土家族崇拜虎,也有不少模拟虎的动作,如:“立巴若也”其动作是两手前扑,做老虎咬羊状。
(三)“土王崇拜”与摆手舞。
土王崇拜是土家族民间信仰的突出形式,各种形式的土王庙遍及土家族地区,酉水流域有土王庙、三抚宫、土王神堂、摆手堂等。这些庙宇大多是敬奉土司王的。
土王是土家族的历代首领,也是全民族的祖先。元代,实行土司制度后,被封建王朝册封的西南边境地区的土家族地区的土司王均由土家族首领担任,故而“土司王”亦被称为“土王”.在土王庙中,大多供奉“彭公爵主”、“向老关人”和“田好汉”三人,但也有供奉本地土王。
土家族人祭祀土王的主要时间是在举行摆手舞的前后,在“摆手舞”开头一段是“祭祖”,祭祖的同时要祭土王。摆手队伍先绕土王祠一周,举行祭祀祭祀仪式,然后到摆手堂中按摆手内容依次进行。古人曰:“相约新年同摆手,春风先到土王祠。”
[参考文献]
[1]湖南土家族苗族编写组.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2][3][7]段 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乾隆]永顺府志·杂记(卷十二)[M].
[5][6][8]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本篇论文引用格式:[序号]罗岚. 土家族摆手舞风格特征与成因浅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06:54-58.
相关内容推荐
-
东北萨满文化和舞蹈发展特点探析
摘要萨满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热点和世界瞩目的显学。东北是萨满文化的核心区域,所以,深入开展萨满舞蹈文化调查,广泛、系统地收集各民族萨满舞蹈文化资料,并在次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不仅对于认识萨满文化的性质、特征以及演变规...
-
鄂温克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探究
摘要本文以鄂温克族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在梳理鄂温克族民间舞蹈历史源流、表现形式及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形成因素及风格特征,提出传承与发扬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为鄂温克民族概况;第二章重点阐释鄂温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分析...
-
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探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在浩瀚如星空般的历史文化之中,舞蹈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星,它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是用肢体的律动来表达内心情感和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在舞蹈众多的组成部分中,民族民间舞蹈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各族人民对...
-
地域性对舞蹈风格、语汇及表演形式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如繁星般璀璨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漫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许多神秘而独特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或起源于民间或在特定族群中不断发展,世代相传。而民族民间艺术正是其中不可或缺、令人为之自豪的一部分。...
-
微媒体时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推广传播
微时代概念从提出到现在逐渐走向成熟。微信的广泛运用是微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微时代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变化,影响传播的形式和方式。而民族民间舞蹈与微时代的交叉研究还没有受到关注,这应该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在探析微时代的特点基础上...
-
满族歌舞的当代传播特点探析
摘要满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统治的民族,较之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而言,满族的民族文化历史更为悠久,内涵更为丰富。历史上的满族先民生活在我国北方广袤的土地上,他们保持着典型游牧民族的生活传统,逐水草而居,历经着农业生产与...
-
如何创作民族民间舞蹈的意境
舞蹈是一种以艺术化的形式来传播特定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情感的特殊载体,是一门比较讲究意境的时空艺术形式。所谓的舞蹈意境,是指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充满美感的想象空间,它借助对比、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舞蹈语言...
-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况与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被赋予新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当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些文化新元素迅速的充斥我们的社会生活,使得民族民间舞蹈不能够极快的顺应社会的发展...
-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
舞蹈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融合音乐、戏曲等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民族民间舞最早起源于巫,巫是对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心理和思...
-
土家族舞蹈生成的文化背景及其文化意蕴
舞蹈是与人类生命最为贴近的独特文化现象,作为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以人的身体为表现工具,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把想象、观念的东西化为形象性的舞蹈形态,来表达对生...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