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

太极拳与社会分层、控制及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6 共35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太极拳的社会功能探究
【导言】基于社会学的太极拳研究导言
【第一章】太极拳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分析的理论视角
【3.1 3.2】太极拳与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行为
【3.3 3.4】太极拳与社会互动及其初级社会群体
【3.5 - 3.7】太极拳与社会分层、控制及问题
【3.8 - 3.10】太极拳与和谐社会及其自身发展
【结语/参考文献】太极拳的社会学解读结语与参考文献

  (五)太极拳与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社会分层所指的就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高低不同的等级排列,类似于地质学中的'地层'

  概念,社会学家用'阶层'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结构。"社会阶层具有多元性,可以说任何社会特征几乎都可以作为社会阶层的分析视角。因为职业是人们主要的社会地位的代表,它对获取经济、权力和声望资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多以职业作为分层的划分标准。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类型的太极拳群体虽具有社会分层的性质,但受社会分层的影响比较小,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太极拳对社会不同层次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太极拳在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适应性很强,高层次的人可以把它作为放松的手段,太极拳运动能使紧张的人们扮演较为轻松的社会角色。低层次的人也可以把它作为健身、养生的手段。不像号称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具有明显的社会分层意义,一般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去消费这种运动。另外,像网球也是消费较高的运动,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分层色彩。

  太极拳在民间开展地相当广泛,许多高手都来自民间,每年度开展的太极拳比赛都有许多民间团体踊跃参加,许多地方举办庆祝活动也多有太极拳的表演项目。

  闲暇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内进行地运用体育实践活动消费时间的一种实践行为,它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闲暇体育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人们生活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太极拳作为闲暇体育的内容之一,被人们选择和应用有着其它体育项目无法代替的作用和优势。

  1、太极拳广泛的适应性。

  (1)太极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许多说法,有人说是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有人说是陈王庭所创等等。但不管是谁所创,至少说明太极拳在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目前,在中国太极拳主要有五大流派,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太极拳等。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练习者,老少都有。尤其在河南山东等地练习者较多。在河南焦怍温县可以说是老少都会。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老年太极拳协会。

  (2)太极拳的内容广泛,可供人们选择的范围大。

  我们说目前在中国,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太极拳等。

  这五种流派的特点不同,比方说陈式太极拳多有发力动作,而杨式太极拳注重养生锻炼的作用,所以,练习者可根据需要的不同去选择。

  (3)太极拳运动的投资少,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武术中有句俗语,"拳打卧牛之地".意思是说练习武术对场地的需要不高。

  作为传统武术之精髓的太极拳更是如此,练习太极拳对场地的需求非常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2、太极拳与社会流动。

  研究社会分层就不能不谈到社会流动,由于社会分层在社会中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当今开放性的中国社会中,不同层次间的社会流动也就具有必然性。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称为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又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两个方向。

  通过对太极拳的深入研究发现,太极拳这项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其成员获得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众所周知,太极拳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国外也有相当的市场,如日本的太极拳运动就开展地比较好。众多的拳师通过教授太极拳,获得了经济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当前,在一部分大学特别是体育院校中成立了武术系,相当多的练习太极拳者就有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些受高等教育的太极拳练习者就实现了向上社会流动的愿望。各地的太极拳协会、团体等都为其成员提供了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

  (六)太极拳与社会控制。

  群居性、社会性是人类的本性,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社会秩序。由于个人利益与他人和社会利益经常出现冲突,以至社会便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决这些冲突是为了实现社会整体和个人利益都优化的保证。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控制是为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包括"硬"控制和"软"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属于"硬"控制,运用的是强制性手段;舆论、习俗、道德属于"软"控制,运用的是非强制性手段。太极拳的社会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软"控制方面。

  1、太极拳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蕴涵丰富伦理道德思想的太极拳在实现社会控制方面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礼、义、仁、信"是武术的道德规范,同样也适用于太极拳。"仁"最基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这种爱人一方面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要宽、惠、恕;另一方面对人要忠,即待人诚厚。"仁"还包括了朴实、坚毅、谨慎、谦逊等一系列内容。"信",《说文解字》云:"信,诚也。""诚,信也。"是说诚实可靠,信守诺言。"礼"指礼仪、礼教、礼节。"义"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包括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和为正义与真理而奋斗的崇高思想境界。还包括舍己救人、锄暴安良、抑恶扬善的精神。

  这些伦理道德思想对型塑人和社会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在长期的太极拳文化和道德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道德对社会控制的作用。

  2、太极拳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

  以河南温县为例,作为陈式太极拳起源地的温县,太极拳理所当然是家喻户晓的,练习人群相当之多。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小孩,对太极拳都比较熟悉。这种庞大的群体,而且又是长期的传统。所以在练习中就会形成以太极拳为依托的习俗,习俗中就包含许多的社会规范,人们在这种内化了的规范中品味着太极拳,那么自然而然的这种习俗便对社会控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太极拳与自我控制。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多次提到太极拳伦理道德的控制作用。现在我们着重讨论太极拳"节奏感"对自我控制的作用机制。动静、刚柔、虚实的把握都是节奏的体现。按照太极拳的要求来做,是处处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太极拳对节奏的要求不仅表现在对身体的控制,而且表现在对心理的控制。随着动作和情况的变化,心静和鼓荡处于变换之中,一切尽在自我控制中。这种控制的训练迁移到做事和处世中也有良好的作用。做事循序渐进、控制节奏,处世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节奏,都是对节奏的体现。所以说,太极拳的修炼有助于自我控制。

  (七)太极拳与社会问题。

  现实社会不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总是处于和谐及发展状态,个人和群体可能遭遇不幸,社会可能遇到一些麻烦。这些被称作社会问题的现象与社会相伴随,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1、太极拳与劳动就业问题。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在宏观上已经积极地做出很多有利的措施,促使失业者加快再就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长期的"铁饭碗"思想使那些失业者短时间无法摆脱思想的困惑。作为带有适欲性文化思想的太极拳具备缓解困惑的条件,虽然可能其力度根本不够,或者说人们并不认同这种文化,但至少从方法论上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太极拳文化已经渗透到一定的人群中去了,能否扩大其影响力度只是工作的努力度和具体传播方法的问题。特别指出的是,笔者并不是说困惑的人们练习太极拳就可以有比较好的生活了,就不必去关注工作、不求上进了。在此,只是阐明当在特定地位、已经通过积极努力,但暂时只能是一种不太理想的社会地位时,一定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笔者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希望通过太极拳文化渗透到暂时困惑的人们的思想中,期望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就是笔者的良苦用心。

  2、太极拳与生态环境问题。

  "现代性"的一个弊端就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过度,以至带来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话题,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寻求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实施中,对环境优良化起到相当的作用。但许多地方许多问题仍需要解决,如果笔者说太极拳能对保护环境起到作用,可能很少有人能相信。因为似乎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仔细研究发现,其实,两者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为太极拳文化讲究和谐,其中就包括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恶化是一个结果,但毕竟是社会中人对它的破坏,吸取太极拳文化中和谐的理念是可以起到防止继续破坏的效果。说到底,太极拳是对人的塑造、对人的影响。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并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贯彻这种理念,是可以起到保护环境之效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