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的内涵与价值研究余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5 共623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思想探究
【绪论】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观的特点研究绪论
【第一章】黄药眠的生平与学术创作
【第二章】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黄药眠生活实践论的实践维度
【第四章】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色
【余论/参考文献】黄药眠生活实践论的内涵与价值研究余论与参考文献

  余论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价值

  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性概括,主要阐述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价值,包括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的学术贡献、理论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的影响

  一、对文艺美学学者的影响

  黄药眠先生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早提出要在生活实践论基础上贯通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重要美学家和文艺学家。其思想的源泉来自于其生活实践,其思想的精髓也是生活实践。黄药眠先生以其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大量的文学创作经验为理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文艺美学思想创新性地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强调了要从人类的生活实践立场审视美,独特的视角和前沿性的探索使得黄药眠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极具生命力与科学性,在当时影响了一大批文艺理论家。包括李泽厚等人,对黄药眠生活实践论中的“生活实践”“阶级立场”“民族传统”的理论思想多有继承,黄药眠先生的“积累说”在李泽厚先生的演变后转为“积淀说”.近三十年来,北师大文艺学为全国培养了大批文学理论人才,黄药眠先生的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如黄药眠先生的第一代弟子童庆炳先生强调“文学审美特性”的文艺思想,就是对黄药眠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拓新。此外,黄药眠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童庆炳先生、其子黄大地先生、二代弟子李圣传先生等人的不断总结、挖掘、拓展中,散发出新的能量,在中国文学理论界崛起了一个新的独特学派--“黄童学派”.

  二、对文艺美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黄药眠先生的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不仅走在了时代前列,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学人,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特别是文艺美学学科的发展。黄药眠先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角色,不仅是杰出的社会革命家,更是不仅是着名的诗人、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此外,他同时还是杰出非常优秀的教育家。

  他在北师大工作期间,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也在文艺学科的建设和文艺理论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黄药眠先生建设了中国高校的第一个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印了第一本文学理论教材《文学概论》教学大纲,开设了第一个文艺学研究生班,申报了第一个文艺学博士点,培养了第一批文艺学博士。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不仅开创了我国文艺学学科独特的研究范式,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用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很好的借鉴和参照。

  此外,现在很多学术史论着都认为是李泽厚在中国最早地提出了实践美学,但其实主体性实践哲学是在1981年才被提出的。黄药眠先生文艺美学思想中对生活实践的重视,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形成比较清晰的脉络。建国后,特别是在美学大讨论中,黄药眠先生自己进行了较为明确和充分的阐述。因此,虽然黄药眠先生的生活实践论美学观点是否早于李泽厚的实践论美学思想,尚存在学术争议,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黄药眠先生的生活实践论美学早于蒋孔阳先生的实践论美学、早于朱立元教授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则是无可争论的!黄药眠先生对实践性的先行性探索是难能可贵的,应该载入文艺学、美学和文艺美学学术史中。

  第二节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的价值

  在20世纪50年代的那场“美学大讨论”中,黄药眠先生一直是最为活跃的,不仅以一篇《论食利者的美学》引发了论战,而且一直积极联系诸位文艺理论家,提供论战平台,从而引发了长时间的、全国性的美学研究热潮。当然,关于黄药眠先生对文艺美学发展价值的思考,更多应将视角放在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上。在那场世纪大讨论中,黄药眠先生因为错划“右派”,在论战后期未能继续发表观点,错失了完整地、系统地阐释其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的机会,导致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但是,黄药眠先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开展了对“美”、“美学”“审美评价”等的思考和探索,这种大胆、创新的理论尝试极具创新性,也富有现实性;更为可贵的是,黄药眠先生改变了文艺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原来追究“美是什么”转向了“美学评价”和“美学的意义”的探究。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文艺美学发展一直被“美是主观--美是客观”的思辨模式困扰,黄药眠先生基于“生活实践”思想的文艺美学思想,将文艺美学研究中的原有认识论转为新的价值论视角,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蔡仪、吕荧、朱光潜以及李泽厚、高尔泰等四家学派的理论范式,超越了一直以来追求“美的本质”的认识论局限,开辟了一条从价值论探索美学发展的新路径,对于打破固有模式、冲出思想牢笼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近代文学理论众多派系中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是其文学理论思想的精髓,其独创性的文学观点拓展了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视域,在国内外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挖掘。着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黄药眠先生评价说:“黄药眠教授从事的艺术学和美学,也像那些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活动具有艺术个性那样具有学术个性。”

  黄药眠先生对美学问题的许多思考富有创造性,走在时代的前列。童庆炳先生也曾评价黄药眠先生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美是评价’的理论观点。它可以说是中国运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对美学问题进行考察的第一人。”52黄药眠先生区别于各家的“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深刻体现其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打破了传统文艺美学的思维局限和发展困境。进入新世纪,我们要站在历史新基点上,重新审视黄药眠先生的生活实践论文艺美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黄药眠先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浪漫的诗人、睿智的小说家、尖锐的批评家、勤奋的理论创作者,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呈现的印象是多面的,留下的价值是多重的,产生的影响是深厚的,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折射出中国近代史上数十年的革命历程、学术发展,不仅为中国文学史、文艺美学学科留下巨大遗产,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感慨不已!在其众多弟子的不断挖掘和深究努力下,其学术光芒不断绽放,丰富的学术营养孕育、培植了大量中国当代有影响的文学创作者、理论家、教育家,已然成为我国当代文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流派。

  本文对黄药眠先生理论思想的探索仅仅从生活实践论角度,相对其丰富的文学遗产来说只是沧海一粟,还有非常浩瀚的空间值得我们挖掘,但积小成大、积微成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文学理论界不断追求独立、个性、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当代文艺美学不断发展的今天,黄药眠先生丰富的文学作品、深邃的理论文章、独特的文学思想必将得到更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也必将获得新的、更公正的评价与认可,在实践和时代的检验下大放异彩!
 

  主要参考文献

  (1)着作类

  [1]黄药眠。黄药眠美学论集[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2]黄药眠。黄药眠文艺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3]黄药眠。黄药眠美学文艺学论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黄药眠。民主的呐喊[C].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5]黄药眠。迎新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33.

  [6]黄药眠。英雄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2.

  [7]黄药眠。抒情小品[M].香港:香港文化出版社,1948.

  [8]黄药眠。淡紫色之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9]黄药眠。面向生活的海洋[M].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

  [10]黄大地。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黄药眠卷[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纪念黄药眠[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2.

  [12]蔡彻。黄药眠口述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刘克定。黄药眠评传[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14][德]马克思。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苏]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德]黑格尔着,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8][德]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9][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0][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2006.

  [21][俄]季莫菲耶夫。文学原理[M].北京:平明出版社,1953.

  [22][苏]斯托洛维奇着,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3][英]摩尔。伦理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务馆,1983.

  [24][美]雷·韦勒克,奥·沃伦着,刘象愚,邢培明等译。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

  [25][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6]朱光潜。朱光潜全集[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2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05.

  [28]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1.

  [29]李泽厚。批判哲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0]李泽厚。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1]蔡仪。蔡仪美学论文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32]蔡仪。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979.

  [33]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4]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5]胡经之。文艺美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6]周来祥。文艺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7]杜书瀛,钱竞。中国 20 世纪文艺学学术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8]童庆炳。童庆炳谈审美心理[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0]曾繁仁。文艺美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0]李咏吟。价值论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1]李咏吟。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2]杨春时。审美意识系统[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43]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化[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44]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5]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着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6]冯雪峰。冯雪峰论文集[C].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7]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8]黄海澄。艺术的哲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49]黄凯峰。价值论视野中的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50]陶东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51]陶东风。文艺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陶水平。现代性视域中的文艺美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53]文艺报编辑部。美学问题讨论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2)期刊论文类

    [54]阎焕东。生活呼唤美学--五、六十年代美学问题大讨论的一次预演[J],北京社会科学 1990(4)。

  [55]蔡文锦。论黄药眠先生的散文艺术[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1999 年(1)。

  [56]黄凯峰。价值论美学论纲[J].上海社会科学学术季刊,1999(1)。

  [57]陈雪虎。黄药眠美学思路及其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1999(3)

    [58]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和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1)。

  [59]童庆炳。黄药眠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的美论和文论[J].文学理论研究,2002(6)。

  [60]方兢。主观性与生活实践的统一:黄药眠美学思想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4(1)。

  [61]巫小黎、林红。黄药眠文艺观的当代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

  [62]黄大地。黄药眠创作社时期的诗歌创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5)。

  [63]朱金顺。略论黄药眠先生的散文[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1)。

  [64]李得顺。关于我们的价值哲学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06(3)。

  [65]张玉能。论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J].三峡大学学报,2006(3)。

  [66]童庆炳。黄药眠的“生活实践”文艺观[J].东疆学刊,2007(3)。

  [67]程正民。作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的黄药眠[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2)。

  [68]郎济明。艺术情感论[J].大众文艺,2009(9)。

  [69]王珂、代绪宇。黄药眠是被遮蔽的优秀诗人[J].南都学刊。2008(11)。

  [70]李圣传。从“生活实践论”到“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美学中“社会性”与“实践性”的思想来源[J].文艺争鸣,2013(4)。

  [71]李圣传。看佛与塑佛:黄药眠的美学立场及其历史意义--以黄药眠对蔡仪、朱光潜、李泽厚的批评为考察中心[J].河北师大学报,2013(4)。

  [72]李圣传。黄药眠:生活实践土壤中的价值美学倡导者--从朱光潜与黄药眠的“梅花之辩”说开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6)。

  [73]王一川。革命的浪漫诗人文论家--黄药眠先生诞辰 110 周年纪念[J].文艺评论,2013(12)。

  (3)学位论文类

    [74]李兆坤。黄药眠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

  [75]谢咏芬。黄药眠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76]李静。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

  [77]周景耀。“生之意识”的探寻--黄药眠文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
 

  致 谢

  时间的力量总是最伟大也是最无情的。当论文写到这一部分时,一方面宣告着我写论文的煎熬时期趋于尾声,另一方面也告示着我的硕士研究生时光即将结束,我也将离开象牙塔,走向社会、迈入工作岗位。本科四年,支教一年,再加上研究生三年,我的青春在师大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八年时光。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除了学习上的进步外,我还有两个大的收获。

  一是收获了珍贵的师生情。研究生入学之初,我有幸拜在陶水平老师门下,这是研究生阶段最幸运的事情,当时心中充满着惶恐与激动。惶恐是因为才疏学浅、基础薄弱,担心学不好,惹老师嫌弃;激动是本科时就修过陶老师的课程,深知老师学识渊博、学贯中西,治学严谨、要求甚高,这对我既是鞭策更是机遇。

  所以,三年来,我小心翼翼,始终在忐忑中度过。幸运的是,陶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与帮助,一方面对我高要求、高标准,要求我贯彻严谨、踏实的学术精神,一方面对我总是特别耐心、细致,虽然事务繁忙,课上课下总是谆谆教诲。

  陶老师用一言一行为我们树榜样、立标杆,用点滴的关怀感动着我,这份师恩终身难忘。遗憾的是,因为工作原因,未能有足够时间接受老师更多的教导,但这也让陶老师对我的所有教诲更显珍贵。在此,衷心祝福陶老师身体安康,祝愿陶门桃李芳菲!

  文学院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也给了我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戴训超院长、曹泽华书记,赖大仁教授、汪群红教授、李舜臣教授、詹艾斌教授、詹冬华副教授、宁媛副教授、肖明华副教授等,这些优秀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传授我专业知识,更在生活和工作中教我如何做人,我对此深表感谢,必将铭记于心。

  二是收获了美好的同学情。因为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师大结识了各个学院、各个年级的许多同学,特别是与我一起支教回来的九位队友,不仅在千里之外的贵州省望谟县留下了许多回忆,更在回校后互勉互帮互助,延续、加深了同窗之情。还有文艺学的“勇士”们,大家在不知不觉间都将一份情谊留在了内心深处。

  硕士论文的写作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在这期间,许多许多同学给了我鼓励,很多同事给了我支持,还有家人、朋友的关怀,我对此深表感谢,祝所有亲朋好友万事如意!

  最后,感谢所有在学习和论文中给予我批评、指导和帮助的各位老师,祝老师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艺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