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概念研究(7)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詹世友,傅适也
发布于:2017-06-26 共21277字
质和实际存在,所以,“反省思维必然是原本直观世界的摹写、复制……因此,把概念 叫 做‘表象之表象',那倒是很恰当的”[9]76; 对康德而言,意志就是实践理性,而叔本华认为,这是错认了意志。他说,意志确实是本体,但意志却不是康德说的实践理性,而是那种不可认识的宇宙的生存意志,它是自然界万千表象背后的真正本体( 自在之物) .他说,“要把自然界中每一种力设想为意志”[9]166,比如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其“作为单纯的成长,作为盲目的冲动力而显现的东西,我们都将按其本质自身而认定其为意志”[9]174 -175.在人身上,意志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无根据的、盲目的欲求和求生冲动,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它的表象。由此,他认为,在伦理领域,人的意志品质即德性是天生的、无法认识的,我们的日常行为就是由天生的德性支配的,是它的表象。由此,叔本华才创造了一种与康德伦理学迥然有别的伦理学。
但是,康德在道德哲学中抉发出了理性法则,它对所有有理性者都有普遍的约束力,所以特别适合于用来进行公共领域和政治领域的伦理价值建构。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罗尔斯、德沃金和哈贝马斯等现代政治哲学家都认同康德的基本立场,都发展了一种康德式的伦理学。这足见康德实践哲学的理论空间是巨大的,也有着相当宝贵的现实适应性。
其三,其实,从康德整个实践哲学的框架和义理而言,实践当然还可以包括通过经验性的进程而不断接近纯粹理性的实践功能---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道德化---这一最终目的的所有人类活动。康德在形而上学层面上考察纯粹理性的实践能力,获得了道德实践的真纯原理,就是要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行为确立一个总体的价值理念,并指导在历史和社会的经验舞台上通过自己的活动而不断朝道德化取得进步的人类行为。人类的活动都是在历史和社会的经验舞台上进行的,这就可以包括我们通过训练自己的各种人性能力而使之与理性自身的实践应用相协调( 实用人类学的主题) 的人类学实践; 通过问答法而使人认识到道德的真纯原理,从而确立一种真正的道德思维方式( 道德教育的主题) 的教育实践; 通过人们的相互争斗而使人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通过人群交往而获得文化教养,以及进入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的普遍法治状态,从而外在地促进人们的纯粹理性的人类政治与社会实践; 通过启蒙而使人们能独立地使用自己的理智,从而使人作为一个类,在无穷尽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地总体性地达到道德化( 历史理性批判的主题) 的整体历史实践,等等。所有这些人类活动,也都是康德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在这样宏大的视野中来看待康德的实践哲学,才能最终把握其高远志趣和深刻内涵。
总之,在康德看来,道德实践是人类的最高实践,也是人类的最高本质的实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总体地道德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可以说,康德的实践哲学为人类的教育、技术活动、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等具体的实践样式提供了一种价值目标的引导,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受到道德法则的最高约束,也推动它们朝着人类总体道德化这一目标不断取得进展。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2]( 德) 康德: 《康德着作全集》( 第 4 卷) ,李秋零主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 德) 康德: 《康德着作全集》( 第 5 卷) ,李秋零主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4]John Callanan. Kant's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Morals,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3.
[5]( 德) 康德: 《康德着作全集》( 第 3 卷) ,李秋零主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Immanuel Kant. Key Concepts,edited by Will Pudleyand Kristina Engelhard,Routledge,2011.
[7]( 德) 康德: 《康德着作全集》( 第 6 卷) ,李秋零主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8]Allen W. Wood. Kant's Ethical Though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9]( 德)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詹世友,傅适也. 康德的“实践”概念格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8-20.
相关内容推荐
-
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蕴含的道德神
一、向善的禀赋与趋恶的倾向1793年出版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是康德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宗教哲学着作,与三大批判不同,这是一部专门探讨宗教问题的着作,系统地表述了康德的道德神学思想.可以说,在三大批判中基本形成的道德神学思想,在这本书里才系统而全面...
-
康德在启蒙运动方面所做的贡献
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等社会政治理念对康德哲学具有重大意义,它们直接促成了康德哲学从前批判时期向批判时期的转变。康德垂暮之年回忆《纯粹理性批判》的发端史时披露,正是卢梭关于自由的二律背反(即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促使...
-
哲学解释学作为“实践哲学”
5走向实践的真理观我们所讨论过的有关伽达默尔真理观的内容,已经实现了第一层的意义,即将真理从自然科学认识论的樊篱中解脱出来,并将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领域中,并发展为整个人类科学的问题。真理的实现过程也不再同认识论哲学中那样借助于方法论的工具...
-
康德纯粹统觉中的自我意识探析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做出了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区分,并且将这样一种区分也用于对自我的认识上,从而认为可以通过内感官获得关于主体的现象的知识,但那作为自在之物的自我则无法被我们所认识。然而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康德并不满足于这样两种自我,他说:...
-
康德先验自由与自然之间关系
把自由概念视为现代政治哲学的根基,是政治思想的常识。自由概念根本上与自然概念内在相关,而自然概念的政治哲学意义却常被忽视,这种忽视是当今政治思想混乱的根本原因,各种自由主义之间、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诸多争执多由此而起。如何从哲学上确立...
-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与康德的先验演绎哲学
关于认识论的一切分析和诠证都要从主体方面入手,主体必然成为认识论的根本前提和基本课题,关于主体问题的分析是区别不同哲学的方法问题。这里的主体是指一种有意识、思维的、感觉的、认识和行动的本质,它同一般意义上的人的概念是不等的,主体概念是基于...
-
康德对第三种“二律背反”的论证与消解
一、康德的二律背反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理性(reason)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理性以感性(sensibility)和知性(understanding)为基础,处于认识的最高层次;另一方面理性不可避免地对人施加某种误导作用,以至产生超验幻象。这种困局的极端形式...
-
-
中国哲学界对康德著作《纯批》翻译的问题探究
《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简称《纯批》)不仅是康德最重要的着作,也是西方哲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着作之一.目前,《纯批》已有六个不同的中文译本:一是胡仁源译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也是最早的中译本;二是蓝公武译本,1957年由三联书店初版,19...
-
康德关于时间与空间二律背反哲学问题的探讨
从理论与实践上解释宇宙的创生奇点与膨胀本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就象古人无法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一样,因为宇宙太大,并且还存有我们无法感知的物质,比如黑洞只能间接论证其存在。所以我们只能从哲学角度推测宇宙的起源。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