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

当代文学疾病叙事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09 共2857字
论文摘要

  母爱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吟诵不息的文学母题。现代女作家冰心对母爱的赞美构成其重要的文学主题。 在中国当代小说疾病叙事文本中,母爱主题也异常突出。人们之所以赞美母爱,在于母爱伟大而无私。可是母爱到底伟大在哪里?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罗姆经过思考,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他说:“母爱说到底就是对孩子的生活和需求做出的毫无条件的肯定。 ”在这句话之中,弗罗姆就阐释了母爱之所以“伟大”和“无私”的原因。 并且,弗罗姆将母爱和其他类型的爱进行了比较, 比如在比较了父爱和母爱之后,弗罗姆得出结论指出: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而母亲的爱则是无条件的。而在将母爱和博性爱等基于平等关系的爱进行比较之后,他得出另一个结论,即“母子之爱就其本质说是完全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主要是由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给予这种帮助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由于母爱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所以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把爱看做最高形式的感情和最神圣的爱”。

  可以说,弗罗姆对母爱这种人间大爱、至爱给予了理论阐释。 正是因为母爱的护佑,人类才能生生不息,血脉相承。母爱的伟大不仅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更迸发于孩子身处的非常困境之中。 正因为此,对无私而神圣、伟大而可怕的母爱的表现成为很多文艺作品所着力展示的重要主题。 而在讲述疾病故事、疾病时间发生频率颇高的疾病书写文本中,对母爱的歌颂与赞美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首先凝结于疾病书写文本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即“病孩母亲”形象。“病孩母亲”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一直不乏其例。 鲁迅《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在独子宝儿生病时孤苦无依,只能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眼睁睁看着宝儿死去。 阮海彪《死是容易的》 中辛苦瘦小经济困窘的母亲一次次无奈地带我去医院看病,辛苦备至。

  在与疾病赛跑、与绝症争夺孩子的过程中,母爱迸发出了璀璨的人性光芒。这正是毕淑敏小说屡屡以母爱作为主题的重要原因。她说:“我是女性、母亲,还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看到母亲们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医生的职业使我看惯了生命更迭,一次次被触动。”而她的《生生不已》和《血玲珑》这两部小说可以说最集中地展示给读者母亲的可敬和伟大。

  《生生不已》讲述的是小女孩姜小甜突患脑瘤,备受病魔折磨,医学无能为力,女儿不治身亡,母亲乔先竹精神完全崩溃。 她夜半哭喊女儿,“不吃饭,瘦得像两纸贴在一起。在亮光里,从她的后背,能看到前面的肋骨”。邻居们都诅咒她半夜哭喊。乔先竹的生命和精神都濒临灭绝。 而当她不顾丈夫的担心和身体的危险,再次孕育小生命时,坚决不让丈夫碰她,甚至不惜要求丈夫出去找女人。 然而,乔先竹却在最后生产时被一种怪病夺去了生命。 与此同时,一个强健的男婴诞生了。 这是一部歌颂母爱、女性的寓言。 毕淑敏说:“《生生不已 》不更像一个寓言 ,一个关于女人和生命的寓言,正是出于人性和母爱的顽强天性,生命才源远流长。关于男人我只写出了他们在生命初始阶段的作用,但其他的工作则无选择的由母亲来承担。 ”《血玲珑》在故事情节上与《生生不已》有些相似。

  女儿夏早早突然查出白血病, 为了救治女儿的生命,卜绣文接受了医学泰斗钟百行的血玲珑计划,即让她重新孕育新生命,以新生命的骨髓救治夏早早。 为了救活女儿,卜绣文宁愿将自己作为礼物送给医生魏晓日。 为了救女儿,她不得不与自己最厌恶的强暴过她的匡宗元睡觉,以图重新孕育生命。 而高龄再孕期间,她患上凶险的子痫,母子几度生命垂危。在医生魏晓日爱的保护下,卜绣文生下了女儿夏晚晚。两个女儿的取舍令她进退两难。 因为,拯救夏早早必须以牺牲夏晚晚为前提,而出生之后的夏晚晚不再只是治疗夏早早的药物了,而是一个如夏早早一样鲜活可爱的生命。 母亲对两个孩子的生死抉择显得异常残酷。 在救治生病孩子的艰难历程中, 母亲始终扮演着受难者和拯救者的形象。 为了拯救孩子她们宁肯受难,以自己的生命获取孩子的生命。 这就是伟大而不可理喻的母爱。

  如果说毕淑敏塑造的病孩母亲形象是伟大的受难者形象,那么史铁生小说中的病孩母亲形象则如春晖般沉默而温暖。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道:“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 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为我担心,就来地坛找我,又怕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母亲死后,我才深刻地领悟到母亲的辛苦,才知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合欢树》中的母亲在我瘫痪之后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为了我的腿, 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秋天的怀念》中讲述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为了我的病,母亲养的花也死了,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但是她的心里只有瘫痪的儿子,一心让儿子高兴,活出希望。 总是要求推我去北海看花,当她意外地得到我的同意时,竟高兴得絮絮叨叨、手足无措。而她的肝病已经到了晚期,临终之前还惦念着自己的儿女。 病孩母亲的形象感人而伟大,如史铁生所说,孩子的痛苦在母亲这里会加倍很多。

  谈论母爱,张洁是一个绕不开的作家。 她的长篇《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她的母亲衰老生病、住院去世的经历,表达了她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我终于明白: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是唯一的。”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生命总结!对母爱伟大与珍贵的体验与珍惜似乎只有在母亲病倒之后才开始进行的。

  除了正面歌颂母爱,很多作品从反面衬托母爱的重要和伟大。比如,缺少母爱常会导致精神疯狂。张洁的小说《无字》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小说以吴为精神疯狂的形式表达了母爱缺失的严重后果。吴为发疯的原因是母爱的离去。 在艰难的人世中,能够给予吴为以爱的温暖的只有她的母亲叶莲子。《无字》在题记中写到“献给我的母亲张珊枝”。《无字》中虽写到了男女之爱,也写到了父女之爱。然而,无论是男女之情爱还是父亲之父爱,都无法使吴为获得真正的温暖:男女之情爱总是充满了伤害和背叛, 兵痞父亲更让父爱无从谈起。唯有母爱才是温暖和快乐的源泉。小说中的母亲叶莲子与吴为在乱世艰难相依,尤其是孤苦无依的叶莲子带着幼小的吴为讨生活是这部小说的亮点之一,其母女之爱也是整部小说最动人、最精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美)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7.
  [2] 毕淑敏.能否预知你一生的苦难[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31.
  [3] 张英.生命的追问———毕淑敏访谈录[A]//文学的力量[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6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现当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