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论文(专业范文8篇)之第三篇
摘要:对男性、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在“男1”、“女2”视野中均可找到分散较好、形态较清晰且数量为46条的淋巴母细胞染色体。介绍了不同秋水仙素终浓度 (0. 3μg/ml、0. 6μg/ml) 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的影响,认为这两种终浓度的秋水仙素均适合应用到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过程当中。找出了分裂相数量较少的原因,如PHA浓度、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滴片的高度或力度不合适。要多考虑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这两个指标,进而找出染色体制备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
关键词: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
人体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是不能增殖的分化细胞群,本实验对其进行体外培养,用植物血凝素 (PHA) 将其转化为可进行有丝分裂的淋巴母细胞,再经72 h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制片等步骤,得到了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分裂相。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采集男性、女性静脉外周血样各一份。试剂:RPMI-1640培养粉等。仪器:恒温培养箱等。
1.2 方法
第一,配制低渗液溶液,进行器皿灭菌等其他准备。第二,采血,对样本细胞进行收集、培养、染色、镜检。第三,分析染色体核型。
2 结果
2.1 男性、女性淋巴母细胞染色体显微拍摄结果
经光镜观察,发现“男1”、“男2”、“女1”、“女2”染色体均呈紫红色,细胞核蛋白与染料结合紧密,染色效果较好。
2.2 男性、女性淋巴母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编号图
因“男1”、“女2”视野中均可找到分散较好、形态较清晰且数量为46条的淋巴母细胞染色体,故选用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男1”、“女2”均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外1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按长度顺序、着丝粒类型等指标,可将其分为A~G七组:A组长度最长,着丝粒在中部或接近中部。B组含2对较长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C组为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D组为中等大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具有随体。E组中的第16对中央着丝粒最大,第17对亚中着丝粒为中等大小,第18对最小。F组为小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G组是最小的近端着丝粒,第22对略大于第21对,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第7对与第8对常染色体之间。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秋水仙素浓度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
为探究秋水仙素浓度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本实验使“女1”、“男1”中的秋水仙素终浓度达到0.3μg/ml,使“女2”、“男2”中的秋水仙素终浓度达到0.6μg/ml。经镜检观察,发现“男1”、“男2”、“女1”、“女2”中均能找到形态较为清晰的染色体。通过比较发现,“男1”中的淋巴母细胞染色体比“男2”更为细长,“女1”中的淋巴母细胞染色体比“女2”更为细长。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它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并让染色体处于细胞赤道板上,还能使染色体缩短或加粗[1]。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时,秋水仙素终浓度越高,染色体越短粗。四者均可见形态清晰且适合进行核型分析的染色体,说明0.3μg/ml、0.6μg/ml终浓度的秋水仙素均适合应用到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过程当中。
2.3.2 分裂相数量较少的原因
与分裂相数目最为相关的因素是PHA浓度。因实验前对多方已完成实验的组别进行询问,确定了最适PHA终浓度为65.00μg/ml,故此处不再分析PHA浓度对分裂相数目的影响。秋水仙素处理环节对染色体中期分裂相的数目和形态影响极大,因秋水仙素具有细胞毒性,能抑制细胞生长,导致细胞凋亡,还能抑制染色体分裂,使染色体形态出现变异[2]。在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作用下,当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5μg/ml时,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分裂指数 (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占有效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反而会下降[3],故推测分裂相较少与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有关。此外,滴定前加入了8滴固定液,导致稀释程度过大,在酒精灯上的烘烤时间较短,滴片的高度或力度不合适,使部分细胞未能破裂,这些操作问题也可能是导致分裂相较少的原因。
3 讨论
本次实验样本较少,若能增加样本数,所得结论会更具客观性和普适性。在实验中出现了滴片高度、力度不适等可控人为因素,必须减少实验误差。本次实验只设置了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3μg/ml、0.6μg/ml的两个梯度,若能将其进一步细化,查阅资料设置出更多的浓度梯度,便可进一步探究制备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最适秋水仙素浓度,能为涉及染色体制备的各方研究提供帮助。在实验前期阅读了相关文献,得知研究染色体制备影响因素的实验多会考虑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这两个指标。在后续实验中,可将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设置为另一个变量,探究二者的综合作用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判断主次因素,检验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4],高效率找出染色体制备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
参考文献
[1]赵小平,陈绍坤,黄燕,等.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 36 (11) :2108-2109.
[2]张清健,郑立新,田佩玲,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技术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2, 25 (01) :53-56.
[3]熊晓芸.秋水仙素终浓度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09, 20 (02) :54-56.
[4]杨秋月,赵俊鹏,蔡超,等.秋水仙素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研究[J].医学动物防治,2019, 35 (03) :267-270.
细胞培养污染是指培养环境中侵入了对细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变异的异物。体外细胞污染可分为3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污染[1].其中生物性污染常见且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培养的细胞一旦遭到微生物污染,将具有不可逆转性,轻则污染细胞废弃,重...
细胞技术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1,2], 已成为当今医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 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 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日趋增多...
本文以猪乙型脑炎病毒在猪肾上皮细胞 (PK-15细胞) 增殖培养为例, 介绍一下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 和一些注意事项。...
简要地介绍细胞培养时常见的污染物,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着重讨论污染途径及对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为细胞培养操作者提供参考。...
细胞培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本文总结了8篇专业“细胞培养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肝脏是体内功能最多且最复杂的实质脏器,主要功能包括参与物质代谢、胆汁的生成和排泄、生物转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凝血物质的生成与消除,并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1].肝脏作为人体物质代谢的中心,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 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 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相较于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其伦理学限制较少,有利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范围开展,且BMMSCs自体移植免疫原性更低,可作为良好的供体与...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疫苗和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等生物制品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其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CHO细胞是生产蛋白类生物制品最重要的表达系统...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是动脉发生钙化的主要细胞,最近研究发现血管钙化类似于骨的形成,它是由细胞介导的主动调节过程,同时存在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并与多个成骨相关类因子相关[1].以往体外研究动脉病变的平滑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