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霹雳布袋戏发展特点研究
【引言】台湾布袋戏发展创新探析引言
【第一章】台湾布袋戏的源起与发展
【第二章】电视布袋戏的产业化发展——以霹雳布袋戏为例
【第三章】霹雳布袋戏的艺术性问题
【第四章】霹雳布袋戏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结语/参考文献】台湾电视布袋戏的继承与展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言
布袋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一种具有很强地域性的民俗艺术,但是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却逐渐失去观众,面临失去传承的危险。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开展,民间艺术研究逐渐受到了重视。台湾布袋戏在清代由大陆福建地区传入,经过从外台布袋戏到内台布袋戏的发展,以黄海岱开创的五洲园人形戏团成为台湾岛内最具势力的布袋戏团,其后他的儿子黄俊雄将台湾布袋戏搬上电视,使得《云州大儒侠》在台湾风靡一时。剑侠戏逐渐发展为后来的金光布袋戏,1988 年黄俊雄的儿子黄强华开创霹雳布袋戏。霹雳布袋戏经过变革创新,结合迪斯尼商业运作模式与吸取了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模式,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霹雳布袋戏适应现代化潮流,积极利用大众传播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一条独创的产业化道路。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与个案分析法的方式,重点以霹雳布袋戏为例,霹雳布袋戏在继承布袋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传播方式,经过对木偶、剧本、拍摄手法、配音配乐等一系列的革新,形成产业化模式。布袋戏传入台湾后经历一系列变革由民间手工艺走向影视化发展,以霹雳布袋戏为首的一系列电视布袋戏公司逐渐往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台湾特有的文化创意产业。
本文对台湾布袋戏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分为台湾布袋戏的源起与发展,以霹雳布袋戏为例的黄氏家族布袋戏的产业化发展,霹雳布袋戏的艺术性问题和霹雳布袋戏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四个部分。前两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文献以及布袋戏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学术论文、专着、网络资源等资料,整理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充分了解研究现状。还通过在台湾交流期间走访霹雳公司所在地云林县进行实地调研,实地感受台湾文创产业的发达。通过参观布袋戏博物馆、收集图片以及实物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后两部分以前两部分论述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法的方法以电视布袋戏中最典型的霹雳布袋戏为例展开针对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霹雳布袋戏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研究霹雳布袋戏当前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何危机以及通过霹雳布袋戏这一个体分析整个台湾布袋戏今后的发展。论文在第一部分分析了作为民间艺术的传统布袋戏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困境,而台湾电视布袋戏的欣欣向荣给在现代社会中处于尴尬地位的民间艺术带来发展启示。总结了布袋戏在台湾的传入与兴起,从早期的笼底戏到南管北管、外台内台布袋戏之分,再到电视布袋戏的出现的台湾布袋戏发展历史。电视布袋戏以黄氏家族布袋戏为主,通过个案霹雳布袋戏来看黄氏布袋戏的产业化发展。第二部分概述电视布袋戏的产业发展情况。霹雳布袋戏在口白、音乐、戏偶、布景上皆有改良与变革,运用现代分工及电影化拍摄手法走出了一条产业化之路。在商业营销上有多种传播渠道包括电视、电影、发行光碟、游戏等,开发周边产品获取利润。霹雳布袋戏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塑造核心品牌,内容推陈出新,多元化开发周边产品,企业化运营等。第三部分在艺术性问题上着重分析了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分类与延续不断的剧情。在继承传统文化上分析了其剧集中的诗词古文,融于儒道释文化的武侠文化以及传统民间所倡导的忠孝节义精神。第四部分总结了霹雳布袋戏自身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主线不清晰、角色批量化、流水线生产、布景单一、观众群定位等几个问题及霹雳公司的未来发展策略,关键在平衡传统与创新。
目前国内专着主要以研究木偶戏为主,对电视布袋戏相关研究的专着不多。电视布袋戏研究以学术论文包括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为主,有以下几个角度:一是从发展历史的角度。如郑烁的硕士论文《从霹雳布袋戏略看台湾布袋戏发展》、刘燕玲的硕士论文《台湾布袋戏的源起与演变》、刘倩玲的硕士论文《台湾霹雳布袋戏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主要介绍了布袋戏传入台湾的发展历史及霹雳布袋戏的现代传承。二是对木偶外形的艺术设计或雕刻技艺的研究。如南京艺术学院华海朋的硕士论文《台湾布袋戏戏偶造型研究》主要从木偶造型设计的角度对布袋戏戏偶的服装造型进行分析。王毅霖的硕士论文《漳州木偶戏源流与徐氏家族布袋戏偶雕刻艺术》主要研究木偶戏的演变及雕刻艺术的发展的角度。三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研究。王定亚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借鉴》,王淑娟、陈胜容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之研究--基于台湾霹雳布袋戏的经验》,胡瑛硕士论文《论传统木偶戏对中国动画的影响》。这几篇论文都是从产业或动画角度展开。四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如王彬的期刊论文《从台湾霹雳布袋戏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兆阳的硕士论文《霹雳布袋戏的传承创新--兼论中原传统文化的发展策略》。五是研究霹雳布袋戏自身的文学内涵,运用艺术学、文学与美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口白语言、角色功能、口头文学研究等。如王海的硕士论文《艺术定位、角色功能与文化内涵--台湾霹雳布袋戏研究》,主要分析霹雳布袋戏剧集中的角色与剧情功能。
台湾当地对布袋戏的研究比大陆更为深入细致,多以历史源流及布袋戏的文学内涵为主,已经有布袋戏研究的相关专着,其中对台湾电视布袋戏的典型霹雳布袋戏的研究也很深入。研究历史源流类的有以下专着:石光生等的《屏东布袋戏的流派与艺术》,江武昌、郭吉清等的《掌中乾坤:高雄布袋戏春秋》,邱坤良的《真情活历史:布袋戏王黄海岱》,陈龙廷的《台湾布袋戏发展史》等专着。
通过研究布袋戏的文本、剧本,结合文学、美学知识的研究专着有:刘德耀的《从霹雳布袋戏剧本与口白间的差异看剧本台语书写的重要性:以龙图霸业第二十九集为分析范本》,吴明德的《台湾布袋戏表演艺术之美》,石光生的《南台湾傀儡戏剧场艺术研究》等。其中陈龙廷教授对台湾布袋戏的口头文学及语言、源流历史都颇有研究,着有《听布袋戏:一个台湾口头文学研究》、《台湾布袋戏的语言喜剧与情境喜剧》、《掌中风云一世纪:黄海岱的布袋戏生涯》、《台湾海洋文化的混杂性:台语歌与布袋戏角色的塑造》等专着与学术论文。
国内论文研究以分析台湾布袋戏的成功为主。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既讨论了布袋戏在商业上的成功经验,如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把握消费者心理等策略。分析了霹雳布袋戏传承了哪些传统文化,又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如布袋戏偶的创新,拍摄手法的创新以及剧情的创新。同时也分析霹雳布袋戏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过度商业化导致的弊端,以 3D 电影《奇人密码》作为失败案例分析,得出布袋戏在商业化发展中需要平衡传统与创新的观点。过度求变使布袋戏自身的传统元素弱化,只有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布袋戏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下去。通过回顾布袋戏的发展历程、历史沿革,从电视布袋戏的发展和经营之道作为切入点。台湾布袋戏的发展对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霹雳布袋戏的成功之道给予传统文化的发展启示,台湾当地更以霹雳布袋戏为典型展开对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化的研讨,研究台湾电视布袋戏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浪潮、如何产业化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从被统治阶级的角度来看,就连普罗柯比也认为汪达尔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他甚至认为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次因为皇帝的错误导致的战争。虽然利比亚历尽艰难重获和平,但其大部分地区饱经战火,满目疮痍,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在这里,普罗柯比表现出朴素...
相声成戏,既有新剧种生成之共性,亦有其特殊之处。反观20世纪大量新剧种的出现,产生了诸多由民间歌舞、说唱发展而来的新剧,如越剧、沪剧、楚剧、滩簧等。考量它们的生成过程,离不开表达体系成熟和受众群的稳固,再经由城市这个场域精致化与规范化的淬练而形成...
吉林是一片色彩斑斓的土地,这里不仅有漫野的青纱帐,这里更有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以其火爆热辣的风格,上接青天下接地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1958年,周总理提出了东北应该有自己的戏曲剧种,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1959年初,吉林省在东北...
一、前言阳新采茶戏是湖北省阳新县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剧种,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新采茶戏渊源于茶歌,经由黄梅采茶戏与阳新当地花灯戏结合流变而成,从发展至今,约有200余年历史。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阳新采茶戏在当代遇到受众缺乏...
梁启超引领了20世纪初年中国启蒙新民的思潮,也把近代戏曲变革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中国戏曲加速度进入了以自我批判和自我改造为主导语境的新变时代。梁启超所倡导的戏曲改良是以旧的戏剧样式,熔铸新的时代内容,使戏剧达到宣传新思想和重塑国民性的作...
曲艺事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的创作。近几年,我国的曲艺创作有了很大的成果,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满足了百姓的精神需求。但是,在曲艺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具有影响力的曲艺作品并不多,曲艺作品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曲艺作品...
二人转是民间表演形式的一种,是我国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是我国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代表,研究二人转的发展历史对把握民间文化走向,研究民间文化发展脉络,传承中华文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人转的良好发展和其文化的传承...
东北大鼓是广泛流传在东北三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曲艺形式,极具民间的地域特色,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在我国制定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名单的时候,东北大鼓以其代表性和普及性得以入选,是文化部指定的重要保护对象。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扶持,...
前不久,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粤剧院承办的2015粤剧新年盛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共有约1400名观众观看了精彩的表演。创立于2001年的粤剧新年盛会被粤剧艺术家和观众称之为粤剧春晚,是一场展现名伶、名剧、名曲的大型贺岁演出活动,以弘扬岭南文化...
一、花鼓戏的由来花鼓戏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花鼓戏最初的雏形源于宋代的一种民间技艺花鼓,这是一种没有故事情节且简单的歌舞艺术形式。经过明、清的发展,也开始融入其故事情节,并初步形成了一旦一丑角色的戏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