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武术舞台剧国内外文献综述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2-03 共497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近几年,武术与艺术相关的研究课题众多、学术成果显着,其中不乏中国武术与舞蹈、动漫、京剧、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案例,但有关中国武术与舞台剧融合发展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各类报刊、正式出版物中有关“中国武术与舞台剧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舞台剧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分类和比较分析之后,发现当前学界对“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 “舞台剧”、“戏曲舞台剧”、“武术舞台剧”、“武术表演”、“武术表演舞台化”以及武术舞台剧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研究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意义上,导致了对“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文化产业”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德国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 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的“cultural industry”.英国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 ,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
  
  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 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②1997 年,欧盟轮值主席国芬兰,对欧洲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后文化产业被定义为”是基于文化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除了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网络业、文学艺术、音乐创作外,还包括一切具有现代文化内容标识的产品和贸易活动。而美国在同期出台的《北美行业分类系统》把新闻出版、影视、通信和信息四大门类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与欧盟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有着较大区别的文化产业体系。
  
  澳大利亚把文化和休闲作为一体来定义文化产业的。“③在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文化产业被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2.1.2 关于舞台剧概念的研究
  
  中国的舞蹈史、戏曲史在可以提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还尚未见到有舞台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本身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1 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公元前 1066--公元前 771)。着名的《大舞》(中国第一部大型有情节性的歌舞。)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情节的大型歌舞。”《东海黄公》“①剧目的出现,从内容到形式上有了显着变化。从单一的文艺表演转而成具有故事情节的小戏,被判定为戏剧形式确立的标志。此后,又出现了《九歌》(着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祭神乐歌),具有更强烈的舞剧因素,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台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舞台剧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投入,要有相对稳定的庞大的专业演员队伍和现代化装置的剧场。此外,舞剧艺术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而在那动荡的年代里,直到 20 世纪初叶,中国的舞蹈也还未成熟到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中国舞台剧在 20 世纪 30 年代才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
  
  舞台剧在《辞海》中将其定义为:”由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场合(舞台)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 美术、 文学及声光等艺术形式,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同时马力在《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中将舞台剧定义为:”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 美术、文学及声光等艺术形式,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③田小辉在《论我国舞台剧如何市场化运作的思考》中认为”舞台剧是指呈现于舞台三维空间的戏剧艺术,是以时空联合、视觉为主、视听兼用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动态艺术。“④而贺劲绮在《浅谈舞台剧艺术片的编辑制作》中认为”舞台剧是一种以舞台为呈现地点的戏剧艺术,剧情一般为原创,或者根据畅销小说、动漫、电视剧等改编。按照内容属性,舞台剧可以分成喜剧、悲剧和正剧三种;按照表现形式分有舞剧、歌剧、哑剧、木偶剧、话剧和哑剧等。舞台剧的一般形式为演唱、对白、舞蹈结合,因大多数是现场演出,故而对于演员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精通音乐、剧本创作、造型设计、舞台设计和灯光等专业知识的人协力配合,是一项极为严谨可贵的艺术门类。“①

        2.1.3 关于武术舞台剧概念的研究
  
  1994 年,奥地利演出商凭借对武术的痴迷,在少林寺待了两个月,对少林武术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决定要排一个带有故事情节的武术舞台艺术作品,耗费几十万美金聘请编剧和导演,最终将《沙弥走进少林》搬上国际舞台。这场演出是武术表演走向国际与舞台艺术结合的首次。
  
  在 20 余载的不断探索中有关武术舞台剧漫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没有定论,匈牙利·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认为”武术舞台剧是在武术文化领域里开辟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它将武术和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所产生一种新颖的艺术样式。吸引外国人的眼球,使外国人产生浓厚兴趣,人们坐在剧院里,不需要看许多文字说明,纯粹通过视觉来体验事件、性格、感情、情绪,甚至思想。“②李巧玲认为武术舞台剧是指:”具有故事情节并以武术元素为主体内容,以武术动作技能、技巧为主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的物理空间展开的具有故事情节的舞台艺术。“③李海霞在《少林功夫:技艺与禅如何融合》一文中认为”武术舞台剧是指以中国武术为主要元素的,其他艺术形式为辅,将武术的技能与音乐、舞台背景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有完整故事情节,最后整合出的理想的视听效果展现给观众的艺术形式。功夫舞台剧不是一般性的武术竞赛表演,它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舞台剧中的武术是作为一种表演手段,去达到整个戏剧所要表现出的目的。“④樊艺杰《商业化”功夫舞台剧“ 的传播及传统武术技术发展走向》认为”功夫舞台剧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产物,通过舞台展示完美的故事情节,把中国武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并同美轮美奂的现代舞台灯光、音效、布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新颖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为观众奉献上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⑤王国志在《从舞台剧《风中少林》看武术的艺术化之路及国际传播》一文中认为”功夫舞台剧是以中国武术为重要元素而创作的艺术精品,它别具一格, 不同于西方的芭蕾、音乐剧、歌剧等艺术形式,而是以中国功夫为艺术载体,通过 “武”动的身体、故事、情节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外国人更容易接受,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接受中国文化。“①陈芳在《浅谈现代舞台表演武术与舞蹈元素的融合》一文中写到”韵即神韵,有了神韵,节目就有了灵魂,有了灵动鲜活的生命力。武术与舞蹈都是通过肢体的律动来展现一定的意境美,来与整个故事的情节所对应。“②

        2.1.4 关于武术舞台剧发展现状的研究
  
  樊艺杰在《商业化”功夫舞台剧“的传播及传统武术技术发展走向》一文中认为”自标正宗的门派之争、演出团队各自经营互相拆台、急功近利的经营方略、一贯小而全的演出模式,都是阻碍其传播发展的弊端之源。另外,演出市场长期缺乏武术专业经纪人,武术演出单位缺乏既懂武术又懂市场营销的综合型人才,导致许多武术资源没有得到优化整合。在断断续续 10 余年发展中,精品剧目屈指可数,不容乐观。“舞台剧是一种运作周期长、投资大的项目,知名投资商单独投入资金时,怕市场反应欠佳,收不回来成本,往往商演完见好就收,获取短期效应。剧目多数集中在少林功夫题材上,由海内外演出公司、海内外演出剧院、香港知名导演、上海世博会组织与少林武僧团、少林武术馆、武校、演出团共同投资制作的,资金投入均较少。有 20 余部剧目都属于双方合作,精品剧目较少, 演出周期均不长。政府部门、武术协会官员投资的。”
  
  邱丕相在《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一文中提出:“功夫舞台剧的生存根基是武术技术,在表演时,应以纯正武术为主,其他艺术形式为辅, 武术技术核心应定位为技击。而现在功夫舞台剧为了提高舞台上的审美性、感染性、震撼性,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基本上往观赏性的方向在发展。”④陈沛菊,乔凤杰在《 武术与舞蹈》一文中认为:“武术演员技术动作由”武“ 向”舞“的趋势发展,攻防技击性逐渐减弱。而武术表演主要在舞台上为观众展示武术的项目魅力。”
  
  吴晓梅在《功夫传奇》的传奇》中认为“目前从商业演出单位和个人经济收入情况,一种是国内政府主导投资。这种方式优势为资金投放快、节目进程快、 调动资源快、媒体介入快、社会关注快。一种是海内外投资商负责市场营销,演出单位负责演出人员和剧目制作。这种方式事半功倍,双方各取所长;但这种方式局限性也很大,第一演出单位没有自主权,只能负责分内工作,第二收入虽然稳定,但收入不多。另一种是演出公司自产自销,这种方式只局限于资金雄厚、 社会交往较广的大型实力公司。”
  
  王飞在《功夫舞台剧--武术文化的表现与传播》中提到;“武术舞台剧的剧情单一,苍白无力,大部分剧情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少林传奇的故事,很少有经典产品的出现,没有循环利用价值。缺乏综合性的表演人才,懂表演的不懂得武术专业技能,武术专业水平高的又不懂艺术表演。”
  
  石婷婷,郭玉成。在《少林功夫舞台剧发展阐析》一文中提到:“武术演员对差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不足,也普遍存在着艺术理解力及表现力欠缺的问题,演出剧本的内容单调,剧目的制作水平不高。”
  
  姬瑞敏在《武舞结合--武术表演舞台化的新思考》一文中提到:“我们看到的功夫舞台剧大多叙事苍白,仅仅为了展示功夫而展示,缺乏舞台表现所必须的柔美感,不少甚至可称得上有些粗糙。必须认识到,功夫舞台剧不是棍棒拳脚,而是通过艺术化的肢体语言呈现武术的魂或者说精神。”
  
  2.1.5 关于武术舞台剧发展对策的研究
  
  麻江利在《现代武术的舞台表演艺术》一文中认为;“功夫舞台剧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断创新、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其观赏性和吸引力,更好地在世界上展示中国武术的魅力。”
  
  王国志在《从舞台剧《风中少林》看武术的艺术化之路及国际传播》一文中提出:“以武术创作为核心, 全力打造武术强势品牌;打破纯语言传播的障碍, 架起身体语言沟通的桥梁;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石婷婷、郭玉成认为:“武术舞台剧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更要重视与其他资源的整合与交流。武术舞台剧的对外传播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在牢牢把握”武术文化“ 核心定位的同时,还需考虑传播受众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接受能力。提升”武术舞台剧“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武术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与舞台张力,只有形成多方位的合力,才能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武术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亦可参考采用”武剧“的传播模式。”
  
  樊艺杰在《商业化“功夫舞台剧” 的传播及传统武术技术发展走向》一文中提出:“深入挖掘、大力发展、全面传播各类题材功夫舞台剧和传统武术内容;摆正传统武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在技术表演上的”主次“关系;创作精品剧目离不开艺术专家们的联手合作;演出市场制定统一规划,武术演员要更专业化与职业化;运用市场营销学再创功夫舞台剧演出商机;精品剧目的推出需要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媒体大力宣传,来提升品牌影响力。”
  
  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在断断续续 20 余年发展中,精品剧目屈指可数,不容乐观。剧目创作团队国际合作较少,艺术编导外行、武术演员素质不高,具备武术表演能力的人才匮乏;懂表演的不懂得武术的专业技能,武术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不懂艺术表演;知名投资商只关注由艺术家、大导演参与的剧目;而舞台剧是一种运作周期长、投资大的项目,知名投资商单独投入资金时,怕市场反应欠佳,收不回来成本,往往商演完见好就收,获取短期效应;剧目多数集中在少林功夫题材上,由海内外演出公司、演出剧院、香港知名导演少林武术馆、武校、演出团共同投资制作的,资金投入均较少。大多数剧目都属于双方合作,精品剧目较少,演出周期均不长。政府部门、武术协会官员投资的。
  
  2.2 国外文献综述
  
  通过学术期刊网查询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后发现,暂且没有关于武术舞台剧的相关资料。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文化产业视域下的武术舞台剧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苏州大学图书馆(本部、东区、新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网络查询等资源,查阅国内相关报刊、体育期刊、正式出版物中有关本研究的文献与资料,为论文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3.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推理、分析、归纳与演绎等手段,对收集、整理出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综合与概括。
  
  3.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武术学、文化产业学、管理学、文化学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和交流,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架构、方法等获得意见与参考,保证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文献综述范文
返回: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