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程海明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探析
【序言 第一章】程海明防卫基本案情及相关争议焦点
【2.1 - 2.3】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2.4 2.5】正当防卫的认定
【第三章】程海明案件引发的思考
【结语/参考文献】故意和过失作为犯罪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束语
从理论的角度列举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容易的,而在司法实践中面对具体的案件时,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却是复杂难辨的。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对接,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程海明过失致人死亡案”为例,依据相关刑法理论,深入分析了此案的争议焦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文章中的谬论和拙见难以避免,希望读者予以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 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 姜伟。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0 年刑事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法院案例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 冯殿美。刑法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7] 周光权。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 彭卫东。正当防卫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9] 陈兴良。正当防卫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马克昌。犯罪通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期刊类:
[11] 刘东昱。浅谈间接故意[J].魅力中国。2011,07.
[12] 孙孝。论“明知”的范围和程度[J].知识经济。2014,08.
[13] 赵秉志、刘志伟。正当防卫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2001,02.
[14] 赵艳红。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J].武汉大学学报。2003,06.
[15] 曾永俊。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05.
[16] 马俊。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界限探析[J].财经政法资讯:学术观察。2011,01.
[17] 廖华。浅谈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J].四川行政学院报。2001,01.
[18] 刘术永。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19] 何通胜。试论间接故意犯罪与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异同[J].法学杂志。1989,01.
[20] 袁秀岩。论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区别[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06.
[21] 刘力。论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标准-由“汽修工恶作剧案”引发的思考[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2.
[22] 谢勇、温建辉。区分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最终方案[J].河北法学。2007,01.
[23] 石慧、周铭川。论间接故意中的放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
[24] 王群、杨月斌。 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理论与实际的矛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03.
[25] 朱永德。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26] 玉品健。不法侵害行为开始的界定[J].法制与经济。2007,06.
[27] 吴骏。论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2,07.
[28] 丁旖。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J].法制博览。2015,03.
[29] 张建兵、张涛。正当防卫行为的认定与界限[J].中国检察官。2014,10.
[30] 李娟。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J].考试周刊。2008,42.
[32] 高畅。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以大巴车司机关门夹死劫匪为例[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33] 王翠霞。论非暴力型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基于时间条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2.
[34] 于雪婷。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J].行政与法。2003,09.
[35] 吕小燕。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J].科技向导。2010,04.
[36] 刘华北。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J].法学之窗。2012,12.
[37] 刘曙光。议正当防卫中的若干问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9.
致 谢
在硕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老师在百忙之中审阅并修改了我的论文,论文能够最终完成,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中日两国在刑事起诉方面奉行起诉法定主义为主,辅之以起诉便宜主义。在国家掌握刑罚权之前,人们依靠自己的私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重要的人身权,生命权,财产权,但是这种私力救济必然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以致个人的权利更加得...
片面共犯是指参与犯罪的人中一方有同他人实施犯罪的意思,暗中配合他人实行犯罪或协力于他人的犯罪行为,而另一方却不知道有人配合或协力于自己实施犯罪,因而缺乏共同犯罪双向意思联络的情形。...
中文摘要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对其行为所能产生的危害结果所抱有的心理态度,是行为人内在的心理表现,揭示了行为人是在怎样的心理状态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与犯罪客观方面互为表里,成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和彼罪的原则界限之一...
摘要随着人口流动加速,需要社会救助的特殊人群增多,如流浪乞讨人员、养老院三无人员等。而某些负有救助职责的人员,比如个别民政人员,不仅不予以救助,而且为了所谓的政绩,将流浪乞讨人员推向无人救助的危险境地,最终导致其死亡,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
引言不纯正不作为犯,是一种特殊的构成要件类型。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论断,是因为其表现形式与犯罪论体系构造均与作为犯相异。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犯罪论体系中,保证人地位可谓判断核心。[1]保证人地位是德日刑法理论中的用语,其含义等同于我国刑法理论中的...
我国公安系统指纹库日渐完善,侦查人员通过指纹库发现犯罪嫌疑人,将其抓获并经过指纹比对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对于同时拥有指纹鉴定及被告人有罪供述的案件,定罪毫无悬念,而本文关注的正是缺乏被告人供述,指纹鉴定成为唯一证据的盗窃案件,一般直接定罪.我院于...
我国现行刑法中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由此笔者在此推论出在我国刑法中是存在共同过失的说法,即是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但是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还有刑法的司法解释中涵盖这一内容即最高人民法院《交通肇事解释》中的第五...
故意轻伤但实际未造成伤害的是属于轻伤罪(未遂)还是根本不构成犯罪?对此厘内学者一般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不以犯罪论处J第二种观点认为加果能够确凿地证明行为人具有轻伤害的故意而综合全部案件又不属于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完全可以认定为故意轻...
我国刑法渎职罪一章将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一并作出规定。针对这种两罪合一的独特立法,刑法理论界关注更多的是罪名、主体身份和法定刑配置问题,而对该罪的犯罪客体、刑事责任认定标准,特别是对信息化导致上述要素的变化没有进行过深...
第三章终身监禁作为死刑替代措施考察第一节终身监禁是重要的死刑替代措施。一、废止死刑是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死刑是彻底毁灭肉体的刑罚,肉体是生命存在于世界的唯一物质载体,消灭肉体,就是断绝一个生命与这个世界的一切联系,否定了该生命的所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