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是儿童基于对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和友谊地位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孤单、寂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绪体验,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1].孤独感会造成儿童相当大的痛苦,尤其儿童期的孤独体验与抑郁和被遗弃感相联系,使儿童找不到社会归属感[2.3].社交焦虑会使个体回避社交行为,进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4.5].不良社交情绪的强弱既是社会适应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儿童在交往困难时寻求帮助的一种重要信号。研究儿童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三者的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考虑到小学 1、2、3 年级儿童对问卷的理解能力,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 4 ~6 年级的小学生,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比较不同年级儿童的自尊水平、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差异; 探讨儿童自尊与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小学生自尊,缓解社交焦虑,减少孤独感提供实证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城镇一普通小学 4 ~ 6 年级小学生,各年级两个班,共 6 个班400 人。施测后得到有效问卷 385 份( 96% ) ,其中 4年级 126 人,5 年级 131 人,6 年级 128 人; 女生 198人,男生 187 人。填写方法为被试独立自填。
1. 2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实施,将自尊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分为三部分并合订成册。在学生和老师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讲解调查目的,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对 4 ~ 6 年级儿童进行团体施测。填写问卷时按指导语要求独立完成问卷,全部测验内容一次性答完,时间约 25 分钟,问卷当场收回。
1. 2. 1 自尊量表 ( SES)[6]Rosenberg 自尊量表( Self . Esteem Scale,SES) ,量表共有 10 道题目,4级评分,总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
1. 2. 2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 SASC)[6],该量表由La Greca,Dandes 等人编制,后由马弘于 1993 年引入我国,并于 1999 年再次修订。共 10 个条目,采用3 级评分制,总分越高表示社交焦虑越严重。量表包含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会回避及苦恼两个因子。
1. 2. 3 儿童孤独量表( CLS)[6]该问卷是由 Asher等编制,是用来评定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不满程度的量表。该量表有 24 个项目,其中 16 个条目评定孤独感,采用 1 ~5 级评定,总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8 个关于个人爱好项目( 为了使被试放松一些)不计分。
1. 3 统计处理
将所有数据录入 SPSS 17. 0,用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Amos 21. 0进行路径分析。
2 结 果
2. 1 儿童自尊、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
自尊和孤独感在年级方面均有显着差异( P <0. 01 ) ; 社交焦虑在年级方面差异不显着 ( P >0. 05) ,其两因子中社会回避及苦恼在年级方面差异显着( P <0. 01) ,并对年级差异进行事后检验表明,4 年级儿童自尊显着低于 5、6 年级儿童,4 年级儿童孤独感显着高于 6 年级儿童,4 年级儿童社交回避及苦恼显着高于 5、6 年级儿童。儿童自尊、儿童孤独感和儿童社交焦虑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着( P >0. 05) ; 在社交焦虑的两因子中,社会回避及苦恼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着( P > 0. 05) ; 害怕否定评价在性别方面差异显着( P < 0. 05) ,女生的害怕否定评价高于男生,见表 1.2. 2 儿童自尊、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三者的关系。
对儿童得分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儿童自尊与儿童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 儿童自尊与儿童孤独感呈显着负相关; 孤独感与社交焦虑呈显着正相关,见表 2.2. 3 儿童自尊和社交焦虑两因子对孤独感的影响及自尊的中介作用检验。
鉴于相关分析的结果,为考察自尊和社交焦虑对孤独感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分析自尊和社交焦虑两因子在孤独感的影响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见表 3.害怕否定评价、自尊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都进入了回归模型,共同解释了孤独感变异的32% .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孤独感都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自尊对孤独感有负向预测作用。
由 β 及调整的 R2可以看出害怕否定评价对孤独感最有预测作用。
为了进一步检验自尊在社交焦虑两因子和孤独感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建立社交焦虑影响自尊与孤独感的结构模型,并进行数据拟合。最终得到的最佳模型见图1.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为: χ2=2. 465,df = 1,P = 0. 116,TL I( NNFI) = 0. 956,CFI =0. 993,NFI = 0. 988,RMSEA = 0. 062.从图 1 可见,自尊在害怕否定评价和孤独感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自尊( 路径系数为 0. 28) 对孤独感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害怕否定评价( 路径系数为 0. 26) 对自尊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害怕否定评价对孤独感有显着的正面影响( 路径系数为 0. 25) .
3 讨 论
研究表明,4、5 年级小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而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即 4 年级学生的孤独感比 5 年级高。与池丽萍等的研究结果[7.9]是一致的。同时,社交回避及苦恼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4 年级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高于 5、6年级,其中父母离异的儿童社交焦虑得分更高,与邹志礼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孤独感的年级差异可能和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有关,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适应水平比较低,因此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难免遇到困难,产生困惑或者苦恼的情绪体验,从而体验较高的孤独感。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人际交往技能,能够更好的与别人合作、交流,孤独感体验逐渐降低。4 年级在小学生社会交往的发展上很可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此时出现高焦虑水平,说明他们在学校人际交往不适应性。父母离异的儿童从家庭治疗的理论分析,他们会形成父母不喜欢自己的错误结论,为提升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表现为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而害怕否定评价。
研究发现,小学生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总社交焦虑与其自尊水平呈显着负相关,这与很多国内研究发现自尊与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11.12]吻合,说明低自尊的小学生显示更多的社交焦虑。儿童自尊与孤独感呈显着负相关,说明自尊水平越高其孤独感越低,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0,13].低自尊水平的儿童,具有较低的自我评价,更倾向回避社会交往,导致同伴关系发展不良,使儿童体验到较高的孤独感。社交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孤独感总分呈显着正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14].回归分析表明,社交焦虑及自尊均对小学生孤独感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从路径分析图来看,儿童害怕否定评价和自尊的相关达到显着,即儿童在乎是否为肯定的评价,别人的评价能显着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总的来说,从这个结构看得出来,自尊在害怕否定评价和孤独感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中介调节作用。自尊是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判断,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的认同程度,带有非常主观和情感的特点,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同样有孤独感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却有好有坏,心理状况好的儿童有着更高的自尊水平。
儿童的社交焦虑对孤独感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自尊的中介效用影响其孤独感强度。因此,提升学生自尊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沟通,有助于减轻社交焦虑,改善儿童孤独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引言攻击行为是儿童世界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行为不仅包括打、抓、撞、踢他人以及抢夺或破坏物品等外部攻击形式,还包括散布谣言、社会排斥、忽略漠视等关系攻击形式(Crick&Grotpeter,1995)。这两种攻击行为在小学阶段都非常普遍,并对...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的功能在个体身上主要表现为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在社交情境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然后他们就会做出相应的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反应。针对这一反应, 儿童会结合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 积极的使用多种策略来调节自身的情绪。...
2017年,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全国首套中医药小学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在全省范围内投入使用。届时, 浙江省所有小学都会开设中医药课程 (五年级) , 系统讲授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
一、引言在社会群体中生活,人们的行为不仅由个体的愿望、信念或目标决定,而且也取决于社会的规则和规范。①父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于如何教会儿童去遵守规范规则,或者至少在教儿童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使他们在违反规则后感到内疚或懊悔。②在日常生...
对幼儿而言,认知能力是他们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鉴于此,学者发现,睾丸素水平、基因变异和哺乳养育时间,这些都和儿童的认知能力联系紧密。...
结语目前针对自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青少年,研究方法主要是自陈量表和问卷调查。为了更全面的研究自尊在人生各阶段的特征和发展状态,应该扩大自尊研究的主体范围,包括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以后的青年人的自尊,工作时间在十年以上的中年人的自尊水平...
一、引言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成长时期,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躯体疾病,甚至会发生偏离社会规则的事情。所以关心青少年...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创新差距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非常关键。[1,2]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也呼唤着每一个公民创新能力的涌现。...
第四章讨论与分析一、不同民族大学生自尊的差异根据实验研究发现蒙、汉两族大学生在自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自尊量表分数上的不同,其内隐自尊测验的结果也有所差异。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两族大学生的初始生活背景、文化方面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