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各个时期民众的喜爱。而且中国戏曲由于自身的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因此被视为世界三大古剧之一。本文将就中国戏曲所具有的独特艺术形态与美学特征进行探讨。
一、戏曲的名称、指义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出现了不少用以指称戏曲的名词,诸如“戏剧”“戏曲”者,或者是“戏”“剧”“曲”.就这些名称来看,最容易被混淆的两个就是“戏剧”和“戏曲”.尽管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戏剧”一词,然而杜牧彼时提到的“戏剧”乃是游戏和戏弄的意思,与后来戏曲的指义相距甚远。在戏曲形成之后,便有人用“戏剧”来泛指戏曲。
而“戏曲”直至宋元的时候才被提出,可以说它是伴随戏曲而生的。在西方话剧、歌剧等进入我国以后,为了区别西方戏剧和我国的传统戏曲,有学者就称西方戏剧为“戏剧”“,戏曲”就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专门称谓。如此,这两个原本指代同一物的名词就有了不同的指义。不过还是有学者将二者看成是指义相同的名词,还都用来指称戏曲。
二、戏曲的艺术形态
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态也独具特色。戏曲产生之后,古代戏曲理论家就解释了戏曲的艺术形态问题,这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统一的过程。例如明代的周之标在《吴歈萃雅·又题辞》中首先就将戏曲的叙事性形态特征提了出来,但是戏曲作为叙事文学,要兼具“有是情”和“有是事”.此外,他也将戏曲代言体的形态特征指了出来。但戏曲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剧中人物情感的体现,要求词人务必“肖之”.近代以后,新建立了戏曲史研究学科,学者们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戏曲艺术形态方面的特征。例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界定戏曲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时就带有总结性。王国维给戏曲下的定义较为科学、明确--“现存大曲,皆为叙事体而非代言体,即有故事,要亦为歌舞戏之一种 , 未足以当戏曲之名也”.[1]
根据王国维关于戏曲的定义,即要求戏曲在艺术形态上具有的特征包括:第一,一定要综合言语、歌舞等不同类型的表演艺术,其中的歌、舞是最关键的两种表演艺术;第二,戏曲一定要具有故事情节,也就是其所说的“演故事”,而歌舞表演只是手段,借助各种手段表现故事情节,进而感动观众才是最终目的;第三,戏曲是代言体而非叙述体。戏曲演员一定是扮演成剧中人物来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而非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这一点便是戏曲与小说等叙事文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戏曲的美学特征
(一)综合性。就综合性来看,王国维所讲的“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2]即指出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然而相比于其他综合艺术,中国戏曲具有更高的综合性。具体有两方面的表现:第一,综合的范围广。艺术可被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大类,而戏曲有机地融合了二者,还对两类艺术中的诸多艺术进行了综合。相比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对唱、念、做、打等多种不同的表演艺术进行了很好的综合。由此可见,我国戏曲综合了比任何综合性艺术都要多的艺术形式。第二,综合的程度紧。我国戏曲综合的艺术有不同的门类,但并非简单的混合和拼凑,而是体现出了有机结合。
(二)写意性。写意性也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戏曲具有写意性,这首先在内容上有所体现,古代戏曲作家和理论家一直都重视要通过戏曲将自身的生活感受表现出来,也就是“意”,并非对生活的简单模仿。这也就意味着,戏曲所表现出来的“意”应当和真实生活相符,但是可以虚构故事情节来对这一“意”进行表现,并非必须根据“生活应当有的样子描述”.古代戏曲家们对这一“写意”传统进行了坚定的继承,继而将相应的戏曲理论建立起来,同时用来对戏曲创作实践进行指导。
(三)地方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民情风俗和方言土语。最早的戏曲便是产生于民间,并使用了当地的方言土语和民间小调来进行演唱。由此可见,自产生之初,戏曲就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性。等到其流传到其他地方之后,也就必然会将那里的民间小调、方言土语等吸收进来,如此便有了带有当地特色的新的剧种或唱腔的产生。我国的戏曲从北宋末年发展至今天,形成的地方剧种已有几百种,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我国的戏曲在艺术形态和美学特征上具有的独特性,才促使其对比本民族的其他艺术形式或其他民族的戏剧形式,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且这也成为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3].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王骥德 . 曲律·杂论上 [A].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 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四)[C]. 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3] 王国维 . 欧罗巴通史序 [A]. 王国维 . 王国维遗书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戏曲演员肩负着这个新时代的历史责任,理应在成就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国家为时代鼓掌与欢呼,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裕的精神食粮。...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但在戏曲的内容中有所体现,而且也是不同剧种之间进行划分标志,因此戏曲音乐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把戏曲伴奏的继承与革新放在...
原标题:数字在戏曲中的巧妙运用。摘要:中国戏曲喜用数字,成串的数字出现在戏曲的唱词和道白中,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从数字功用上看,可分为数字序列体、数字归纳体、数字镶嵌体三大类。数字的使用,使戏曲的唱词和道白易记易传,巧妙的数字还...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近年来缺乏关注,面临衰退危机。根据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戏曲种类在1983年有373个,而到2012年剩下了286个。业内专家估计未来戏曲剧种的消亡可能还会加速,传统戏...
何志云在《浙江戏曲史》序中说,中国戏曲以南戏为宗,而南戏则诞生于浙江也成熟于浙江。有人说,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要写浙江。笔者认为徐渭对此功不可没。徐渭创作的杂剧《四声猿》影响的作家不是一个或是几个个体,而是作家群体,产生影响的时间不是...
摘要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和文明记忆,以其悠久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声腔音乐、精妙的表演技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成就了它在中国古典艺术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保护、传承和...
舞台如同生活的一面镜子, 生活里我们喜欢什么, 舞台上我们就想看到什么。最好的舞台艺术是雅俗共赏的, 勿庸去讨论舞台表演是贴近生活好, 还是脱离生活的好。...
在戏剧的结构方面有三个重要问题:是否需要遵守三一律?悲喜成分能否混合?结尾可否体现因果报应?学者们已经就莎剧和戏曲的这些方面的异同展开了不少讨论,但人们对异同的成因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就这方面的论著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并探讨三方面背后...
《曲品》着录明代戏曲作家戴子鲁所撰传奇《青莲记》《靺鞨记》各一本,从中知其号金蟾,永嘉人,而生平事迹不详[1]81。《曲品》是明代戏曲家吕天成万历三十年(1602年)撰写的一部戏曲理论专着,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曲目史料,并不乏真知灼见的评语。其将嘉靖...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一位对戏曲十分熟悉的小说家,他本人也非常爱好戏曲。在《外史》中,吴敬梓描写了大量戏曲演出活动(涉及之处迨几十处之多),有的全景式展示了清代雍乾时期南京、扬州等地戏曲发展的盛况,有的详述了士绅堂会演出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