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命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影响,从而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探讨幼儿园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供给大家进行探讨交流。
幼儿园生命教育论文精选范文第一篇:让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期许
作者:余琳 付国庆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摘要:幼儿期是生命的奠基时期,幼儿期的生命状态制约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生命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培植儿童生命成长的根基,根基是否稳固影响着儿童是否有意愿、有力量、有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策略包括:一是注重激发儿童的内在生命力;二是要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子宫;三是与儿童的成长节律同频共振。
关键词:幼儿园; 生命教育; 现状问题; 实践策略;
一、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内驱力的唤醒与激发
"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Waiters)于1968年提出,针对的是当时青少年成长问题(吸毒、自杀、性危机等),倡导一种在学习中释放自我压力,寻找生命中成长快乐的教育。[1]多年来,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教育学界重视和推广,在发扬的过程中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刚开始重在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成长问题,现在生命教育已经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其内涵也逐渐扩展至促进生命认知、激发生命意识、锤炼生命态度、滋养生命情感、培养生存能力、追求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等教育价值多元、意蕴丰富的教育活动。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建立积极生命观的重要阶段,对个体的生命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儿阶段也是人类体验生命,开始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阶段。因此,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生命,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幼儿教育应与幼儿生命共存并相互印证。有研究者以卢梭、康德、狄尔泰等人的思想为基础论述了幼儿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必须承担起促进生命发展的使命,呼吁把儿童视为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使幼儿园成为生命的乐园[1].幼儿园的生命教育的实施要遵循生命原则、体验原则等。所谓生命原则是指生命教育主要以生命来教育、涵养生命,而非通过传授生命知识的方式来进行。体验原则是指生命教育要以生命体验为基本手段,在真实、鲜活的生命体验中获得生命理解、感悟和意义生成。[3]
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这样定位:在幼儿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的价值更多是在于生命意识的唤醒、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及生命内驱力的激发。通过丰富自然而然的生活活动、多元的游戏活动、生动趣味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儿童在亲身参与体验中感受生命不断的拔节生长,从而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建构积极、独立、具有生命活力的自我。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忽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激发
(一)对生命教育内涵理解的片面性
从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来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核心主要包含个体生命的建构、生命意识的萌发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但是,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以及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普遍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幼儿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不是生命的本质,而是儿童生活的表面现象,比如,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更注重儿童安全意识和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也注重通过让儿童亲近自然来感悟生命的伟大与奇妙等。但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对儿童精神生命的关注,忽视对儿童内在生命力的激发,导致幼儿教师难以将个体生命的建构作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幼儿园生命教育应该视儿童为生命,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让幼儿园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乐园,充分激发和调动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培养完整的儿童。
(二)对生命教育内容认识的"窄化"
幼儿园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对象和内容,引导儿童从观察与分享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通过"知、情、意、行"的整合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帮助儿童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发展生命、激扬生命的教育活动。但是,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很多幼儿教师"窄化"对生命教育内容的认识,知识、技能往往成为教师引导的重点,儿童的动机、情感、态度、感受却常常被忽视。比如,有些教师会通过开展种植活动来帮助儿童认识生命,萌发对生命的珍爱之情。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教师的引导却更注重让儿童了解生命生长需要的条件;或通过做观察记录让儿童了解生命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变化;教师对儿童观察记录的评价上也较多关注儿童是否会观察、是否会记录;在教师的要求下给植物浇水、观察植物也成为一种任务,而不是儿童基于呵护生命的情感需求而萌生出的自主自发的行为。
正如研究者潘多灵主张的,"幼儿生命教育不是对生命相关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儿童在对生命诸多事件、情境的体验中,获得对生命默然于心的理解".[4]因此,对生命教育内容的定位不应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应该更多关注儿童的动机、情感和对生命的态度,抓住教育契机使幼儿从体验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和对生命积极的关怀,以此形成对生命正确的认知与态度。比如,当发现植物叶子发蔫、不发芽等情况,一起与儿童探讨拯救植物的方法,让儿童在不断尝试努力中感知生命成长的秘密以及萌发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之情。
(三)生命教育实施方法的有限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应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的羁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儿童在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感知、欣赏和领悟生命,萌发幼儿的生命意识,帮助幼儿建立起一种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方法的认识有限,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应以生命体验、生命浸润为基本方式,让儿童在真实、鲜活的生命体验中获得生命理解、感悟和意义生成,而非通过传授生命知识的方式来进行。这需要一批能够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满足儿童内在需要,具备较强的生命感受力以及良好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品质的教师。因为生命教育就是一份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引领生命的事业。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及自身的生命样态都不尽人意。这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生命教育素养的培养,只有教师自身散发着生命的力量,才能将这种生命活力传递给儿童。
三、幼儿园生命教育实践主张:让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
幼儿园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奠基时期,根基是否稳固影响着儿童是否有意愿、有力量、有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幼儿园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才能够激发出儿童生命的活力,让儿童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对此,我们有以下实践主张。
(一)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潜能。[5]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儿童具有天生的"吸收"能力,尽管他们的学习需要借助于环境,但创造的根本在于他们自己。生命教育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儿童的自主建构获得,因此,幼儿园的生命教育要注重儿童内部动机和内在生命力的激发。
1. 幼儿园要给予儿童归属感
具有归属感的儿童,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此时,他们就会敞开自己的心灵与周围世界互动,通过探索学习获得更高的价值感,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幼儿园为儿童提供蕴含成长体验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园随处流淌儿童生活、游戏、学习的痕迹,看见自己的成长,享受被尊重的愉悦,这些都是幼儿园带给儿童归属感的重要保证。因此,幼儿园的环境中应该呈现具有儿童丰富的认知表征的作品,师幼之间更需要建立起能够应答的爱与接纳的互动关系。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孩子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能让儿童感到安全,体会到乐趣,有丰富的专属活动能满足儿童的操作、扮演、探究和想象,他们能在这里自由选择、共同学习、恣意梦想、大胆创造,他们可以从容参与,感到幼儿园如家般的温暖与幸福。
2. 幼儿园要赋予儿童自主感
具有自主感的儿童能够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儿童最初的自主感都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的,幼儿园应努力建构成儿童自主的世界,从刚入园在哭泣中学习自主吃饭、如厕、喝水、睡觉开始,让儿童在生活中逐渐学习做自己的主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最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的活动,幼儿园应该让儿童在自主选择玩什么、和谁玩、怎样玩的游戏过程中,实现儿童自主感的获得。基于生命教育立场的幼儿园,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儿童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中提供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行动、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儿童在自主决策中感知自己的重要性和自身的力量,不断从生活自主走向精神自主,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
3. 幼儿园要激发儿童胜任感
儿童天生渴望获得胜任感,儿童天生喜欢探索、模仿、游戏,这是他们对胜任的基本需要,具有胜任感的儿童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始终都会觉得自己"能做到".基于生命教育的幼儿园,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参与生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利用一日生活中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环节给予儿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儿童在轻松驾驭生活的同时感知自我的力量,获得"我可以""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体验。另一方面,要为儿童创设开放的、自由的游戏空间,给予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与机会,关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对儿童游戏中的想法、行为给予认可和鼓励,同时,在游戏学习中给予儿童适度挑战,引导儿童感知学习过程的内在满足,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胜任感。
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是让孩子充分发挥"内在生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都藏在生活化的幼儿园教育中。"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正是幼儿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二)幼儿园应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子宫
幼儿在娘胎里,是肉体生命成长的胚胎期;十月怀胎,孩子出生,仅仅是肉体生命的成熟。人是高级动物,精神生命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园是培育儿童精神生命的温床,应努力成为孩子的精神子宫。如何实现呢?我们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有童心的教师
有童心的教师,才能如孩童一般爱幻想、喜游戏,才能有和孩子玩在一起的游戏精神,体验孩童世界的喜与悲,乐其所乐,忧其所忧。基于生命教育的幼儿园教师,需要以儿童视角贴紧儿童心灵对教育调频,怀着一颗童心积极靠近儿童最本真的生命状态,天真烂漫地解读、发现儿童的兴趣与优势,认同儿童的认知与兴趣,而且不断将其放大,与之互动、交流,心灵辉映,让儿童充满自信地去接受各种困难与挑战,润育出乐观坚定的精神力量,助力儿童不断走向远方。
2. 创设爱与尊重的氛围
儿童内心是否有力量,关键看儿童是否能够感受到足够的爱与被尊重。基于生命教育的幼儿园,爱与尊重都带着对儿童学习的促进和发展期待,这样的爱与尊重基调是成全儿童的会玩与热情。"玩耍"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遭世界的感知与探索热情的方式。爱与尊重的氛围,就是儿童能在与丰富的游戏材料互动中建立多元的美好链接,并将这些过程的美好感受储存起来,滋养心灵的丰满与成长。同时,爱与尊重也是在儿童生命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予儿童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试错与坚持的权利和机会,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直面问题、接受挑战,经历沮丧、感知失败,体验艰难、享受成功。
3. 体验开心的幼儿园生活
开心是一把幸福的尺子,丈量着生命的内涵。基于生命成长的幼儿园生活,十分注重让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积累正面积极的原体验,不断在幼儿园寻常生活中获得一种内心的幸福感、满足感,体验到一种属于日常意义上的愉快与享受,从而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与意义。同时,开心的幼儿园生活具有一种奇异的能量,能让儿童接纳生活中的诸多不完美,并乐意作出不懈的努力,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与挑战,成为有力量面对世界与未来的生命个体。
(三)与儿童成长节律同频共振
幼儿期的生命教育要遵从儿童生命内在的需求和自身的节律,让儿童去直接感知世界,用整个生命拥抱外部世界[6].《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告诉我们:"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一百种方式聆听、惊喜和热爱,一百种喜悦去歌唱和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一百个世界去梦想。"[7]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都是鲜活灵动而独特的,幼儿园的生命教育要遵从儿童的成长节律,就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让儿童在充分的感知、体验与互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美好。
其一,让儿童通过嘴巴与世界实现链接,悦纳自我。儿童最初是用嘴巴感知世界的,故此,吃是儿童最喜欢的事情,对于儿童而言,吃绝不仅仅是生理满足,还是心灵与世界的对话。食物对儿童来说,是世界的缩影、力量的源泉。基于生命教育的幼儿园,应将"食物"作为最好的教育资源,以"食在有意思""食在不简单"为理念,依食而教,让儿童在充分与食物互动中感知食物的丰富与变化,认识食物的美好与力量,并通过食物建立与自然、与他人、与科学、与文化、与世界的链接,因食物的辅佐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二,让儿童在天马行空中实现探索与学习,建立自信。陶行知先生说:"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当教师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就会实现与儿童同频共振。
在幼儿园有这样一个故事:教师发现孩子们对怪兽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怪兽的话题。在谈话中,教师了解到每个孩子心中的怪兽形象都不一样,于是教师支持孩子将自己心中的怪兽制作出来。当所有的小怪兽聚集在一起后,孩子们说他们的怪兽王国还需要一个国王和女王,在教师的全力支持下,孩子们在幼儿园用了一学期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巨大的怪兽国王和女王。当孩子们提出怪兽国王和女王要结婚时,教师理解到孩子们对大人的婚姻很好奇,于是发动家长专门帮助孩子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怪兽"婚礼".看起来瞎折腾的活动,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儿童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正是因为教师愿意俯下身来,聆听童声,融入儿童的世界,支持儿童的奇思妙想,才成就了这场充满童趣的"婚礼",让儿童感受到自身想法的重要性。
总之,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应当重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激发以及儿童精神生命的滋养。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儿童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感受与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更重要的是基于儿童视角,想儿童所想,感受儿童的感受,让儿童在爱与自由中创造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2]张卫民,王兵。从生命教育视角审视和建构幼儿园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9,(4):59-67.
[3]冯建军。关注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试行)》的核心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3,(3):20-22.
[4]潘多灵,夏成。论幼儿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21.
[5]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高潮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01.
[6]张文质。可实践的生命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6,(5):20-22.
[7] [美]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文献来源:余琳,付国庆。让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期许[J].教育科学论坛,2021(08):20-24.
幼儿园生命教育论文精选范文第一篇: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园课程生命教育取向的路径探析
作者:魏诗颖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生命教育启蒙幼儿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强调生命的个体性、整体性、过程性和人文性。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社会价值及个人发展意义有了新的内涵,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生命教育取向,启蒙幼儿的生命意识有其必然性和迫切性。加强幼儿园课程生命取向的关键在于:把握幼儿兴趣取向,捕捉生成生命课程的契机;立足幼儿生命经验,避免灌输式知识学习;扎根传统文化背景,开发有效文化生命资源。将三者统一于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幼儿园生命课程的适宜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生命教育; 幼儿园课程; 生成课程;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1]目前,学界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解读,主要是强调生命教育要在个体生命自然、生理的基础上,遵循生命的规律和原则,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就中国的生命教育而言,更加强调的是生命的个体性、整体性、过程性、人文性。[2]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对开展关于生命的幼儿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进行新的解读。当前亟待解决的众多理论问题阻碍着幼儿园一线生命教育实践的开展,幼儿园生命课程的长期、深入开展并非易事。
一、幼儿园课程加强生命教育取向的必要性
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有关生命教育的探索从萌芽期到形成正式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其内涵与层次不断丰富和升华。自2004年起,我国辽宁省、上海市、黑龙江省等省市陆续发布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文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生命教育实践探索阶段。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乃至全球,在教育部及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均强调了生命教育。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通知》中指出要"将防疫知识、战疫先进事迹、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在线教育。"强调借助教育机制和大众传媒加强幼儿对生命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生命意识。在此背景下,让幼儿认识和热爱生命已成为众多国家与地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构成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加强生命教育取向的社会意义
某种意义上,幼儿园课程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期望。就中国而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匮乏让人们产生了反差,成人自身的生命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冲击。在世俗物欲之中,在试图厘清自身生命意义的同时,成人对青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和关怀可能会存在一定忽视和偏差,一味要求青少年儿童迷茫地追求优秀和上进,对其压力与困惑却视而不见,这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导致校园暴力等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青少年自杀的报道也屡见不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另外,学校教育对生命意识的强调不足,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也窄化了生命教育的含义,将生命教育局限于安全教育,忽视对幼儿情感、精神、生命价值观的启蒙。
现代学校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在理性工具主义的冲击下更加凸显,但要真正培养出热爱生命的独立个体,而非追求有用价值的"工具人",现代学校需要承担起比以往更全面的教育职能。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民族要想从物质上富起来到精神上同样富起来,就必须加强对年轻一代的生命教育。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奠基幼儿的个体价值
近年来,国内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人们日益认识到,生命教育是从人的生命现实性出发,围绕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而展开的现实发展性生命教育。[3]考虑幼儿对生命教育的接受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列为教育目标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位于五大领域之首的健康教育,也要求指导幼儿拥有良好的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等重要生命素质,科学领域目标制定上也强调要重视发展幼儿对生命的认知。生命意识不能只关注维持和延续生命,应关注美好的生活,能唤醒生命意识的教育才能使生命之光得以展现和再造。[2]
生命教育哲学基础之一--存在主义哲学认为,需要借助同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以理解个人存在的意义,之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存在。因而幼儿园课程应当将幼儿个体的生命以及生命存在视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的有意学习或无意渗透,使幼儿理解、体验生命在个体自身、他人以及环境中的存在,并在行为上体现出相应的生命意识和倾向。这样,最初的生命感受才可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并成为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情感爱好和行为倾向的驱动内因。课程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塑造、构建着个体思考与行动的价值观基点,使生命教育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情感倾向。幼儿园课程通过启蒙幼儿对生命的初步感知和喜爱,从内心种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种子,帮助幼儿用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自然及我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未来不断进入更加复杂的环境时,游刃有余地适应和应对新的变化和冲突,为找寻生命意义、完善生命的精神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生命教育的社会价值及个人发展意义,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生命教育取向,启蒙幼儿的生命意识有其必然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幼儿园课程生命教育取向的关键
(一)把握幼儿兴趣取向,捕捉生成生命课程的契机
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来理解,预设课程是基础,生成课程是发展。[4]生命意识的生成性特征指人对于自身生命存在的感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生成的,是面向无数可能性去筹划、生成的。[2]加强幼儿园课程生命教育取向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发现一日之中能引发幼儿兴趣的东西和探索生命之间的联系,捕捉联想生命的契机,智慧把握一日之中有关生命生成的机会,将幼儿的生活经验灵活地纳入预设目标和内容中。
笔者在福建省F市H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一名大班幼儿不小心将午间水果小番茄掉落在地,主班老师提议捡起来放到小菜园区种植,不要浪费。一名小朋友发出疑问:"这个可以种吗?"教师回应可以一试。"那我吃到肚子里面也会长出小番茄来吗?"而后教师和幼儿讨论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幼儿得出结论:"肚子里没有太阳,所以不行。"再次引发疑问:"我们之前种过豆芽,豆芽一定需要太阳吗?"经过热烈讨论和列举排除,幼儿了解了胃会分泌胃酸使种子无法生长,而后复习曾经简单了解过的消化系统及其他器官的位置,并决定下午对小番茄进行解剖种植。
食物掉落在地板上本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由于幼儿已具备观察植物生长经验(小班)、种植植物经验(中班),对植物整体生长情况不陌生,因此,这件小事就成了教师生成生命教育取向活动的基础。教师顺应幼儿的疑问进入植物生长条件的讨论,以幼儿实际经验为基础进行发散,让幼儿互相验证问题,从空气、阳光、水分的必要性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条件有了更准确的了解。这样的发散生成并非直接灌输,而是结合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营养知识和进食习惯,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根本出发点并不是要求幼儿掌握精准的科学知识,而是在幼儿的对生命的感知、生命健康和个人习惯的养成上。
(二)立足幼儿生命经验,避免灌输式知识学习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越发被理解为一个文化实践的过程,而非过去人们所认为的客观文化知识的载体。[5]幼儿园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已有不少,但仍存在课程内涵单一、局限于安全教育、开展形式单一、重视科学知识传授、优质幼儿生命教材缺乏、参考小学生命教材导致趣味不足等不利于幼儿园生命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开展的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明晰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立足幼儿生命经验,避免灌输式知识学习。
研究显示,拥有宠物饲养、植物种植经验的幼儿更能关怀生命,对生命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幼儿本身的兴趣和在生命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愉悦、自信、成就以及萌生的责任感等良性体验,会使得幼儿在行为操作和社会交往上有比较好的表现。这即是说,幼儿在日常选择情境中所表现的生命态度偏好同自身积累的经验有关。因此,加强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对幼儿在生命意识上的偏好有重要引导作用。幼儿园课程中所提供的儿童读物、游戏、玩具、童谣等均体现着生命的基本含义,一日生活运作的常规也是幼儿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户外玩沙、玩水活动时的自然体验,还是动物饲养与植物种植时的直接生命感受,或是进食、排便等常规秩序的建立等,都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着生命的意蕴。当今深受幼儿喜爱的绘本,其内容常常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提取,以幼儿生长生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活为基本内容。当教师能够将看似平常的幼儿生活经验进行信息转换,凝练为我与自己、我与他人以及我与环境(社会、自然)等主题时,便能较好满足并优化幼儿生命教育,提升幼儿的生命意识。
(三)扎根传统文化背景,开发有效文化生命资源
生命哲学认为,要从人类的精神文化当中寻找人生的意义,生命教育不只是生死教育或道德教育,其丰富的内涵最终是要落实到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上面,关注幼儿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生命活力。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广泛且深入,幼儿园生命课程建设更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关注幼儿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身边的文化实践辐射到对社会群体的认知和接受度,以满足个体的生命需求和文化需求,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幼儿最重要的三个社群,即家庭、社区、幼儿园的文化资源和其教育可能性。幼儿园和教师能够提供和呈现的教育理解、教育态度和教育资源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对自身文化经验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知识需求的满足度。
幼儿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实践是幼儿园生命课程中的重要资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进入园本课程的可能性,让幼儿参与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生命课程,体验本土社会角色。选取具体的物质层面的资源,如以传统节庆、特色戏剧、民间游戏、民族风俗等为生发点,选择绘本、多媒体、游戏等载体进行表征转化,结合进餐、出勤、装扮等活动进行行为渗透,创造生活性、游戏性和情境性兼备的课程,更能让幼儿获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意义感,进而转化为自我认同感和生命意义感。引导幼儿进入园本生命课程的同时又将幼儿返送回文化生活之中,使生命课程生发出更深的个人意义。这样沉浸式体验的课程学习是幼儿产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生命课程区别于中小学生命课程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域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2004(8):6-8.
[2] 刘济良,王定功。提升生命--生命教育的温情守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7,13,236.
[3] 冯建军。生命教育教师手册[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11.
[4] 吴荔红。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及其处理[J].教育评论,2003(4):72-74.
[5] 陈梦琪,邹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堂追问的桎梏与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4):57-60.
文献来源:魏诗颖。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园课程生命教育取向的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9(48):26-28.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内容,是激发孩子灵感,赋予他们学习热情的主要方式,有助于他们创作性思维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美术教育,它不仅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能够借助画笔,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创作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
近些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所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区角活动是幼儿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其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幼儿园的教...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的基础性工作,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幼儿生存与发展权利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幼儿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幼儿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在现今的幼儿教育当中,往往仅对幼儿的身体发育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高度重视,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关注,这就容易导致幼儿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之...
游戏"是什么?是孩子对玩具的摆弄,还是幼儿想象意识的爆发?是幼儿获得纯粹快乐的来源,还是赋予某种使命色彩的工具?尽管读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和研究报告,笔者还是想说:游戏,想要懂你不容易!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关于幼儿游戏的论文6篇,以供借鉴参考。...
第一篇有关幼儿园大班教师论文:题目:大班授课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摘要]大班授课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和大的授课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有深刻和全面的要求。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文化水...
在幼儿园中,不少孩子有独占玩具或食物的行为,这表明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合作。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受到了家长们的宠爱,甚至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到了幼...
幼儿大多指3~6岁的孩子,他们的年龄...
摘要摘要:美术活动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勇于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寓品德教育于整个艺术活动之中。要做个有心人,要经常注意挖掘各个教育活动及教育环节中所包含的品德教育因素,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并能够充分利用艺术教学...
一、我国幼儿园男教师缺乏之现状分析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意识到。学术界对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这一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近30年过去了,这一情况并无多大改变。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