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儿分离焦虑论文(最新推荐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11-11 共1062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每年九月,新幼儿入园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而家长的焦虑也不亚于宝宝。对幼儿园陌生环境出现许多不良情绪,对父母过分依赖,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宝宝多表现为哭闹,不愿意进入幼儿园班级。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也不同,这样造就了孩子的焦虑程度也有所不同。文中是特地为你整理分享的幼儿分离焦虑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幼儿分离焦虑论文第一篇: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分离焦虑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情绪现象,通常表现为哭闹、依恋物品、无法正常交流等,是影响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效地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将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家庭应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积极抓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教师应做好入园前家访工作,创设符合幼儿初入园需要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提升保教幼儿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育;分离焦虑;

  每年9月份幼儿园开学之初,一些新入园小年龄段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教师和玩伴,会表现出不能与家长分离而哭闹、无法顺利进餐和午睡、重复说一句话、独处、依恋自己的物品等行为,这就是典型的早期入园分离焦虑,是安全感缺乏的一种表现。这种分离焦虑最明显地表现在小班幼儿身上,是幼儿初入幼儿园与父母分离时表现出的不适应及过度紧张。分离焦虑已经成为影响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当过度的分离焦虑情绪困扰幼儿时,幼儿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影响。

  一、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分析

  第一,哭闹。“哭”代表幼儿在反抗,在控诉其不满,属于情绪发泄的一种表现。在入园环节中,幼儿的哭表现出其当时的心情是不安的、焦躁的甚至愤怒的。幼儿情绪具有外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成人可以从幼儿呈现的面部表情来掌握其内心的情感变化。

  第二,依恋物品。分离焦虑是一种情绪性障碍。处于分离状态的幼儿,为安抚自己的焦虑情绪,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会通过各种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不安。幼儿从家带来且经常使用的物品,能够暂时性替代妈妈给予的安全感,是幼儿情感的寄托。幼儿通过抚摸、拥抱这些物品来减少在陌生环境中或遇到陌生人群时产生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感。

  第三,无法正常交流。社交焦虑也属于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同伴关系是幼儿情感支持的力量源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发展友谊,推动幼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发展,也有助于幼儿对周围环境积极探索以更快地缓解入园焦虑,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一,幼儿自身因素。幼儿自我独立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大多数幼儿入园前的接触对象基本上仅限于家庭成员,缺乏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到幼儿园后,第一次离开了家长的陪伴,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陷入严重的入园焦虑之中。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幼儿焦虑程度可能更高[1]。

  第二,家庭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是很大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最直接的,家长的情绪、行为、表现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行为和表现。幼儿入园,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考验的也是家长。家长不注重培育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幼儿入园准备得不够充分,就会造成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很多家长自身往往焦虑不安、过度担心并通过语言、行动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幼儿。例如,有些家长在幼儿园门前与孩子难舍难分甚至抱头痛哭,有些家长扒门缝偷偷看幼儿,唯恐老师照顾不好。还有些家长下午接到幼儿的第一句话就是“见不到妈妈,宝宝哭了没”“老师有没有打你、骂你”“吃饱了没”。这些语言和行动都导致幼儿把焦虑加倍反馈在对亲人的依恋上。

  第三,教师专业素养因素。在幼儿园,陪伴幼儿最多的是幼儿教师,他们的亲和力、爱心和安抚会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减少陌生感。但是如果教师对幼儿的分离焦虑熟视无睹,任由其哭闹,认为只要他哭够了、哭累了自然就会停下来,甚至个别老师勒令幼儿不准哭闹,用言语威胁幼儿,那么这种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幼儿心理,使其产生恐惧、焦躁、不安的情绪,幼儿与教师之间形成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会加重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情绪。

1.png

  三、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研究

  分离焦虑是小班幼儿入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幼儿家长和教师应认真积极应对,以帮助幼儿迈好健康成长的第一步[2]。

  (一)家庭应做好幼儿入园准备

  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应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积极抓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首先,家长要提前训练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如独立吃饭、使用勺子和筷子、穿脱衣物、独立上厕所、自主入睡等;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增加幼儿与同伴交往时的愉快体验和经验,避免幼儿因人际关系而产生负面情绪,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其次,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幼儿园环境,认识到幼儿园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友善的小伙伴,吸引幼儿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期待感。最后,家长要做好幼儿入园后的安抚和沟通工作。在接送孩子时家长应适当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果断离园,切不可因孩子的哭闹而一时心软;应充分信任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向老师说明幼儿在家表现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和身体状况,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日常工作、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二)教师应积极应对幼儿分离焦虑问题

  首先,教师应做好入园前家访工作。在幼儿入园前,教师可以到幼儿家中进行实地访问,了解其生长情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特殊需求、既往疾病史和过敏史等,了解父母的养育方式、教育期望和育儿观念。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也有助于家长认识和了解教师,为后期信任教师、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幼儿入园之前的家访,不仅仅要做到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提前与幼儿建立较亲密的关系。其次,教师应创设符合幼儿初入园需要的环境,以更好地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降低幼儿的紧张感和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爱上幼儿园。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创设温馨、柔和、生活方便、可以依恋、不压抑、有安全感的幼儿园环境。可以设计一面“宝宝之家”的墙体版面,粘贴每个幼儿的全家福或者对幼儿来说最有意义的照片,让孩子感觉到家人的陪伴;可以在墙面上布置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图案等,让幼儿在新环境中寻找到熟悉感,消除陌生感;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小玩具或者小绿植并自由选择区角位置摆放,使班级每个角落都可以寻找到幼儿熟悉的味道,让幼儿在园内感受到对环境的心安、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小朋友的友爱。最后,应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的细心关怀、爱与照顾可以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恐慌。对于哭闹的孩子,教师应积极做好安抚工作,切不可置之不理或恐吓。教师应以专业标准为参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素养,用爱去关心和呵护幼儿,如蹲下来与幼儿谈话,抱抱、拍拍、夸夸,以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幼儿,减少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亲近感,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对于个别焦虑情绪较严重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耐心做好安抚工作,还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自愈”,如委以重任,让孩子承担“小班长”或者“小值日生”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被他人需要的乐趣和自豪感,在集体生活中寻找到爱和归属感,在快乐劳动中得到大家的尊重与赞美。同时,教师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游戏或丰富的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与幼儿互动,吸引幼儿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而无暇顾及其他,转移幼儿注意力,从而帮助其缓解分离焦虑[3]。

  (三)家园合作共同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提升保教幼儿的教育质量,需要幼儿园与家长通力合作。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内的家园联系栏了解幼儿园每周、每月的活动计划和每日食谱,阅览教师给予家长的一些科学育儿建议和温馨提醒;可以通过幼儿园网站、论坛了解幼儿园最新动态,如幼儿园近期的教育教学动态、重要活动、园所基本情况等。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等实现开放的、动态的家园合作,把幼儿在园一切情况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缓解家长的焦虑恐慌情绪,进而有效缓解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情绪。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等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给幼儿讲述幼儿园以外的知识,成为幼儿的家长教师。例如,警察家长可以讲讲大人不在家时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医生家长可以讲讲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牙齿、口腔等。家长与幼儿零距离接触,既可以丰富幼儿在园生活,扩大幼儿知识面,也有助于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实现家园良性沟通与互动。

  幼儿入园面对的分离焦虑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爱心、耐心、责任心,通过家园配合最大限度帮助幼儿预防及缓解分离焦虑,形成积极稳定的入园情绪,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波。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应策略[J]。教育观察, 2020(28):31-32.

  [2]张晓丽。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 2018(2)-:50.

  [3]吴亭蓉.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及缓解措施[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18.

  幼儿分离焦虑论文第二篇:幼儿入园焦虑与母亲情绪特征的关系:基于新浪微博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幼儿入园焦虑与母亲人格特质及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幼儿园”和“第一次”作为关键词,搜索到约90万条新浪微博。根据人工筛选获得的幼儿母亲所发布的768条微博。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分离焦虑障碍诊断标准评估幼儿入园焦虑程度,利用“文心”中文心理分析系统(TextMind)分析母亲的人格特质和母亲在幼儿入园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 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在幼儿入园前1个月、入园后1个月和3个月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与母亲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呈负相关,与母亲的神经质无显着相关关系。结论 母亲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及其在幼儿入园前的焦虑水平,可以预测幼儿入园焦虑的严重程度。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在幼儿入园前如何开展对其母亲的干预。

  关键词:分离焦虑,入园焦虑:微博:开放性:外向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dmission anxiety and mother' 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nxiety level.Methods Using “kindergarten” and “the first time” as the keywords, about 900 000 messages from Sina Weibo were searched. A tolal of 768 Weibo messages posted by mothers were selected through manual screening. Textmind According toDSM-5,children's Admission anxietywas evaluated. The mother' s anxiety level before and after children entered the kindergarte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was analyzed using.Results Children admission anxie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her's anxiety at 1 month before,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children entered the kindergarte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her' s extraversion and openness, a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ther's neuroticism.Conclusion Mother's extraversion openness,and anxiety level before children entered the kindergarten may be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children' s admission anxiety. Future studies need to investigate how to conduct the intervention to mothers before their children enter kindergarten.  幼儿入园焦虑是幼儿在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阶段,对新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上强烈的、消极的体验[1,2],是幼儿分离焦虑的重要表现形式[3,4]。分离焦虑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产生的恐惧、担心或不安[5]。过度的分离焦虑情绪可能发展为分离焦虑障碍[6]。童年时期的分离焦虑障碍可能是成年期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的潜在风险因素[7,8]。分离焦虑障碍的心理病理模型认为,儿童和家庭相互作用可能使儿童发展出分离焦虑障碍的早期易感性因素[2,9,10]。父母的特质焦虑水平越高,幼儿的焦虑问题越严重[11]。父母的焦虑情绪可能通过情绪感染、代际传递影响幼儿的焦虑水平[9,12,13,14,15,16,17]。

  国内现有对于入园焦虑的研究主要以自然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方式为主[18,19]。已有研究的样本量小,且无纵向研究。本研究拟利用微博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探讨幼儿入园焦虑与母亲人格特质及其在幼儿入园前后的焦虑水平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幼儿园+第一次”为关键词,通过Python抓取幼儿入园焦虑相关的新浪微博条目,获得约90万条微博信息内容。首先,通过微博内容,人工筛选后获得768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第二步,确定研究对象(微博用户)。为确保研究对象的有效性,逐一核实微博内容,依据博主描述确认幼儿入园焦虑事实,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的分离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确定了6项入园焦虑具体表现(见1.2.2),再根据这6项表现标注入选微博中对应内容,作为判断有效研究对象的依据。因存在同一用户发布多条微博的情况,所以在这一步中确定研究对象为新浪微博用户540名,涉及母子对540人。其中,391名幼儿通过微博内容可以确定性别(男孩189人、女孩202人),其余幼儿的性别未被提及。540名微博用户全部被纳入接下来的入园焦虑程度评估。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抓取工具:

  以社交网络平台(新浪微博)为自然实验的载体。研究调用新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Python相结合的方式下载相关用户的微博数据。通过微博的公共平台下载,通过授权、获取Token,调用API获取数据,下载原创微博等微博数据。

  1.2.2 入园焦虑程度评估:

  本研究参考DSM-5的分离焦虑障碍诊断标准,拟定入园焦虑程度的评估标准。具体方法:通过逐句阅读768条微博,对其中涉及的幼儿入园焦虑的具体表现进行筛选与整理,依据DSM-5的分离焦虑障碍症状条目,得到以下6项具体表现:“出现大哭且持续时间不同”、“直接表示拒绝入园”、“吃饭不顺利”、“午睡困难”、“无法与父母分离”、“找借口拒绝入园”6项内容。同时,根据孩子哭闹程度给予评得分,轻度哭闹记1分,中度哭闹(持续性的、多次的哭)记2分,或重度哭闹(撕心裂肺的、长时间的大哭,给分依据为父母的微博描述)记3分。然后,其余5项表现中出现1项则记1分,未出现则计0分,6项分数累加即为该幼儿的入园焦虑分数(0~8分)。入园焦虑分数总分为0的幼儿分入非入园焦虑组,其余幼儿分入入园焦虑组。通过每条微博的入园焦虑分数加和/用户所发微博数计算出每个幼儿的入园焦虑程度。

  1.2.3 母亲的焦虑水平及人格特质分数:

  本研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文心”中文心理分析系统(http:∥ccpl.psych.ac.cn/textmind/),通过微博文本计算出母亲在幼儿入园前1个月、后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的焦虑水平和人格特质分数[20,21],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文心”中文心理分析系统(Text Mind)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心理实验室研发的一款针对简体中文的文本分析工具,由中文语言心理分析词库(Simplified Chinese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SC-LIWC)和文心软件程序组成,为用户提供自动分词、语言心理分析功能,从微博数据中提取用户的行为特征。其中,SC-LIWC参考了英文版LIWC和繁体CLIWC,包括超过5 000个常用词汇,覆盖了微博中的常用词,用于形容与心理行为相关的语言情绪表达及其程度,能够反映用户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t检验探查入园焦虑程度的性别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各时间点焦虑水平、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幼儿入园焦虑基本情况

  经过对已经获得的540名用户的768条微博内容的人工分析和编码,其中有384名用户的孩子被划分为入园焦虑组,涉及590条微博。其中,485条微博表明幼儿直接对家长表示“不愿意去幼儿园”,222条微博报告幼儿伴随哭闹的现象,其中157条为轻度哭闹。此外,114条微博报告幼儿出现无法与父母分离、不睡午觉、不愿吃饭等表现,62条微博报告幼儿以借口或拖延的方式拒绝入园。接下来的研究结果均是基于对入园焦虑组的384名用户微博的分析。

  入园焦虑程度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女孩高于男孩[1.5 (1.0,5.0)vs1.5(1.0,6.0)]。在入园焦虑表现上,多数男孩和女孩直接对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幼儿园”,该项表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表现,且有该项表现的女孩占比显着高于男孩(χ2=4.94,P<0.05)。此外,微博报告中出现哭闹的幼儿占比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

  2.2 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人格特质的关系

  母亲人格特质的宜人性、尽责性、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维度得分均值分别为(59.17±7.00)、(53.86±8.25)、(40.22±11.21)、(47.20±11.78)、(57.46±8.68),母亲在幼儿入园前1个月、后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的焦虑水平均值分别为(4.83±1.72)、(4.98±1.99)、(4.65±1.71)、(6.70±3.94)。

  对母亲4个时间节点的焦虑水平和人格特质的5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亲4个时间节点的焦虑水平均与外向性得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1个月、后个2月母亲的焦虑水平均与开放性得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下载原表

1.png 

  *:P<0.05,**:P<0.01(双尾检验)

  2.3 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焦虑水平、人格特质的关系

  对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4个时间节点的焦虑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前1个月、后1个月、后3个月的焦虑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下载原表

 1.png

  *:P<0.05,**:P<0.01(双尾检验)

  对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人格特质中的5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5大人格中的外向性、开放性维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微博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探讨幼儿入园焦虑严重程度与其母亲的人格特质、母亲在幼儿入园前后的焦虑水平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两个:(1)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母亲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呈负相关,与母亲的神经质无显着相关;(2)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其母亲在幼儿入园前后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

  3.1 幼儿入园焦虑与母亲的人格特质

  本研究发现幼儿入园焦虑水平与母亲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呈负相关,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的结果类似。例如,有研究发现母亲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与幼儿的焦虑、胆怯等问题行为呈显着负相关[22]。另有研究发现,父母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开放性与儿童的依恋风格显着相关[23,24],而不安全亲子依恋和儿童焦虑程度显着相关[25],来自亲密与高回应性的家庭的幼儿入园焦虑水平相较其他家庭更低[26]。

  此外,本研究发现母亲的神经质水平与幼儿入园焦虑水平无显着相关,与以往研究不一致。有西方研究者发现,母亲的神经质水平能够预测学前儿童的焦虑情绪[27],但中国文化下母亲神经质对幼儿的影响还需更多研究证实。

  3.2 幼儿入园焦虑与其母亲在幼儿入园前后的焦虑

  本研究发现,幼儿入园焦虑程度与其母亲在幼儿入园前后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同时,本研究获得的微博内容表明,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园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如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久久不愿离去、不停地担忧孩子是否适应集体生活、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在微博内容中表明“感觉自己先患上了分离焦虑症”。家长的这些焦虑情绪会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这又会加剧孩子的入园焦虑。这与以往学者的观点一致[28],家长焦虑程度越高,越可能增加幼儿的入园焦虑。一项对幼儿园小班儿童的研究发现,有些家长会对幼儿在园情况进行追问,“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在幼儿园想妈妈了吗?”、“老师有没有批评你?”等,这不仅会加重孩子对幼儿园的紧张情绪,还会使孩子产生幼儿园不好的暗示,从而更加害怕和抵触去幼儿园[29]。

  3.3 幼儿的入园焦虑程度存在性别差异

  本研究还发现,女孩入园焦虑程度高于男孩。以往研究中也有学者发现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存在性别差异。例如,有研究发现女孩午睡时段的入园焦虑程度显着高于男孩[30]。另一项对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中,女孩出现分离焦虑的人次多于男孩,且大多以更强烈的形式表达[29]。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幼儿的分离焦虑无性别差异[31]。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32]。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纵向研究设计,使用微博大数据,探讨了幼儿入园焦虑与母亲情绪特征的关系,所获的样本量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该样本也有其局限性,微博用户中年轻人、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更高,且受教育程度偏高,在地域、人格特质方面有微博用户独有的特征。因此,本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验证。未来可以通过微博大数据研究技术,利用入园焦虑的特征词结合时间节点,识别需要进行预防性干预的家庭,了解这些微博用户的相关需求,在数据上结构化之后与绑定相关的服务支持,形成智能评测与推荐体系,为存在入园焦虑困扰的家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文教资料,2007,29:133-134.

  [2]李善英杨智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4):64-66.

  [3]滑红霞幼儿长假后入园分离焦虑情绪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20,34(23):4260-4263.

  [4]沙晶莹,王玩,房卫鑫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 ,22 (6):955-956.

  [5]Schiele MA, Bandelow B, Baldwin DS ,et al.A neurobiological framework of separation anxiety and related phenotypes[J].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20,33:45-57.

  [6]Battaglia M,Garon-Carrier G,CoteSM,et al.Early childhood trajectories of separation anxiety:Bearing on mental health,academic achievement,and physical health from mid-childhood to preadolescence[J]. Depress Anxiety,2017,34(10):918-927.

  [7]Lipsitz JD,Martin LY,Mannuzza s,et al.Childhood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adult anxiety disorders[J]. AM J Psychiat, 1994,151 (6):927-929.

  [8]Dogan B,Yoldas C,Kocabas O,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orbidity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 in adult patients[J]. Nord JPsychiat,2019,73(6):380-386.

  [9] Schneider S,Lavallee K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M].New Jersey:.John Wiley &Sons,Inc . ,2013:301-334.

  [10]Hatherill S .Child and Adolescent Therapy:Cognitive Behavioral Procedures (Third Edition);:Edited by Philip C Kendal[J].Journal of Child&Adolescent Mental Health,2007,19(1):85.

  [11]周婷易春丽行为抑制性、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5)-:828-832.

  [12]马月,刘莉,王欣欣,等焦虑的代际传递:父母拒绝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23-27.

  [13]周扬.母亲焦虑、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4]Ono Y,Takaesu Y,Nakai Y,et al.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care and overprotection,neuroticism and adult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J]. J Affect Disord,2017,217:66-72.

  [15]Orgiles M,Penosa P,Morales A,et al.Maternal Anxiety and Separation Anxiety in Children Aged Between 3and 6 Years:The Mediating Role of Parenting Style[J].J Dev Behav Pediatr,2018,39(8):621-628.

  [16]罗雅琛,边玉芳,陈欣银等父母拒绝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268-272.

  [17]Eun JD,Paksarian D,He JP,et al.Parenting style and mental disorders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adolescents[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18,53(1):11-20.

  [18]李晓利.幼儿入园焦虑研究[J]现代交际,2011,9: 136-137.

  [19]王桂春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20]李昂,郝碧波白朔天等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心理计算针对心理健康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科学通报2015,60(11):994-1001.

  [21]Li L,LiA.Hao B.et al.Predicting active users'personality based on micro-blogging behaviors[J].Plo sOne,2014.9(1):1-11.

  [2]李曼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个性及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30(4):2-6.

  [23]秦瑞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关系[J]林区教学2019,34(12)-:109-111.

  [24]Fransson M,Granqvist P,Bohlin G,et al.Interlinkages between attachment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in middle childhood and young adulthood:a longitudinal approach[J].Attach Hum Dev,2013,15(2):219-239.

  [25]朱晶晶张云,李燕,等母亲依恋风格和幼儿焦虑: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4):763-766.

  [26]马添慧.亲子互动对幼儿入园焦虑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7]Edwards SL,Rapee RM,Kennedy S. Prediction of anxiety symptoms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examination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perspectives[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10,51(3):313-321.

  [28]魏中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1):117-119.

  [29]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30]王巧婧预入园亲子训练对2~3岁幼儿入园焦虑的缓解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1]Spence SH,Zubrick SR,Lawrence D.A profile of social,separat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 in an Australian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revalence,comorbidity and correlates[J] Aust NZ J Psychiat,2018,52(5):446-460.

  [32]钱红,钱国英,余珍有幼儿园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研究-以江苏省某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33(3)-32-3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