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农村中职学生闲暇生活调查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4 共54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乡村中职生闲暇生活管理探析
  【第一章】农村中职学生闲暇生活调查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中职生闲暇生活理论基础
  【3.1 - 3.3】对农村中职生闲暇时间调查
  【3.4  3.5】对农村中职生闲暇活动与空间的调查
  【3.6 - 3.8】农村中职学生闲暇技能与生活体验调查
  【第四章】农村中职生闲暇生活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五章】针对农村中职生闲暇生活现状问题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农村中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研究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时代的变化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作为新时代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准,闲暇生活的时间长短及闲暇生活的质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带来的效应是社会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也一定程度的解放了人民的双手,赋予人们更多的属于人们自己的生活娱乐时间,这样就促使了人们闲暇生活的丰富多彩化。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5 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并在 1999 年开始实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节假日的休息休假制度。这也就是说,人们在一年的生活中,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实在休息和休假中度过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闲暇生活。

  另外,从 2008 年开始,我国又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纳入法定加入的范围,这进一步增长了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同时推行的带薪休假办法也是国家鼓励人民休假,度过快乐闲暇时光的重要措施。而作为祖国未来的重要力量的中职生在教育部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推崇下,获得了大量的“减负”好处,而与普通中学生的在校生活相比,中职生的学习负担较轻,不再承担高考的重重压力,他们的闲暇时间能够真正用于放松和娱乐,中职生的在校闲暇生活是否高质量的度过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中职生的闲暇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安排的合理性也达不到一定的质量。中职生的对于闲暇时间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并不能针对性的对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安排。由此看出,中职生对于闲暇时间的安排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将会对其健康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中职生的闲暇时间的利用和合理安排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闲暇时间不仅是中职生休闲娱乐的好时机,更是其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须的部分。闲暇生活是中职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简单看成娱乐与玩耍的时光。应该采用劳逸结合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一定的安排,在娱乐中学习,获得闲暇时间中应该获得的价值。同时,还应培养出良好的闲暇时光利用的能力和观念。但在实际情况中,中职生很少有能充分利用闲暇时光的,甚至在闲暇时光中发生了很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的一个现状,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中职生闲暇时光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一的一个实际情况,应该展开针对性的调查,充分而深入的了解现今中职生,特别是处于周边硬件条件不是很充分的农村中职生的闲暇生活进行了解、研究和探讨。在实际调查数据的帮助下,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进而给农村中职生如何利用闲暇生活时光来真正丰富生活提出一定的已经和建议。这样的一个调查和研究是具有其特定价值和意义的,此课题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和讨论的课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闲暇生活研究综述

  关于闲暇的研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而在近代,我们可以将闲暇相关的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性的时期。首先,最早将闲暇这一定义纳入学术讨论范围,并进行相应的讨论和研究的是 19 世纪中期的斯宾塞,他在自己的着名刊物《教育论》(1962)中明确提出了闲暇的定义,并对闲暇进行了解释和阐述,还对闲暇进行了一定的期望与设想:到了自然的力量完全被人征服、供人使用,到了生产的方式己经到达圆满的程度,到了劳动已经节约到最高程度,到了教育已经安排妥当,能比较迅速地为比较重要的生活做好准备,到了因此而有大量增加的闲暇时间,那时闲暇教育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5].在当时,由于具体的实际社会情况,塞斯宾将闲暇的定义纳入了教育学的范畴内。而在其后的马克思对于闲暇的认知则更加深入,马克思在其着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2)中将闲暇与人类的发展和未来联系到了一起,并对未来的闲暇时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苏霍姆林斯基则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进行了讨论,并在其论文中提到:自由活动时间是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6].

  1984 年曾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着名的“自由时间与闲暇世界研究大会”将闲暇与教育直接联系到了一起,并让参与会的众多研究者积极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个3观念的看法。而这个会议的讨论中心就是如何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而在近代的认识中,美国经济学家 T 凡博伦在其着作《有闲阶级论》中的对于闲暇的定义被认为是近代关于闲暇定义最早也相对完善的一个标准。在此书中,凡博伦围绕社会地位及其功能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阶级与闲暇的关系,并系统的分析了各个阶级中对于闲暇的认识已经拥有情况,进而揭露了阶级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并且,凡博伦在书中对闲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一切有教养的人们看来,有闲生活,就其本身来说,就其产生的后果来说,都是美妙的,高超的。

  20 世纪 20 年代,关于闲暇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于“三八”工作制度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其中,研究成功较为卓着的有林德夫妇,他们以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社区中人民的闲暇生活与安排,并将他们的研究成功发表于《米德尔顿: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一书中,此书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响应。而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则关于闲暇的研究在当时的背景下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并且,这些研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的代表着作有《机械扩大了休闲》(1932)、《游戏中的美国人》(1933)、《休闲:一个郊区社区的研究》(1934)、《游戏的理论》(1934)和林德夫妇的《米德尔顿: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的续篇《变迁中的米德尔顿》(1937)等。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关于闲暇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了欧洲、美洲等大多数当时相对发达的地区。而闲暇所涉及的众多概念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其中,不乏影响力卓着的休闲、消费自由等重要文化概念。 20 世纪 70年代达 80 年代之间,随着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入工业时代的后期,其工人们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部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而针对这样的时间,人们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当时的学者们也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不乏设计闲暇、娱乐等重要概念的论述和着作。在这一时期,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有美国的乔治梅森大学的约翰凯里教授的《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卡拉亨德森的《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杰弗瑞教授的《21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你生命中的休闲》等。这些论着中提出了大量关于休闲、娱乐、闲暇时光的概念及相关概念,并在其中提出了对于闲暇时光使用、利用的重要设想,为后来的社会发展,闲暇时光的观念、观点的形成树立了大量的标杆。同时这也极大的推动了闲暇理论的研究进展。目前,关于闲暇生活及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学汇总。国外闲暇有关闲暇教育的研究比国内的要丰富很多,一些着名教育家对闲暇教育的问题给予了重视。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学生闲暇时间的活动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查理斯曾着有《以闲暇为中心的教育》一书,书中指出闲暇教育对人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上世纪 60 年代后,发达国家日益重视闲暇教育问题。尤其是美国,突出表现为美国是最早在中学开展闲暇教育的国家。在学校为学生提供活动所需的设施和场所,开设课程培养学生多种技艺和各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的国外教育学家开始强调闲暇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认为闲暇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1.2.2 国内闲暇生活研究综述

  由于具体国情的影响,国内关于闲暇的近代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其取得的成就也相对较少。但是,在起源方面却有着较早的可参考的文献。早于两千年前的《学记》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闲暇的记载,在《学记》中有着对于闲暇的这样的认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此句子任务,学习的时候应该有学习的样子,而在休息的时候则不必再顾忌着学习。

  在上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加,社会劳动效率的提升,人民的生活闲暇时间也逐渐的增加。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闲暇时光的增加而增加。此阶段,我国关于闲暇的研究也开始进入一个学术的阶段。大量学者开始进入该领域,并对闲暇时光了的人们进行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并与此阶段提出了大量的关于闲暇时光的认识和调查报告、论述、着作等。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原因,此阶段的着作多为借鉴国外的着作,并没有很好的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当时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主要有 1989 年,由春秋出版社出版的,由叶京等人着手翻译的《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而在原创着作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王雅琳的《闲暇社会学》,该书系统的阐述了社会学中关于闲暇的概念和定义,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和举证,此书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0 年,由庞桂美编写的《闲暇教育论》则系统的将闲暇时光与教育联系到了一起。并融入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多领域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对闲暇时光里的教育进行了探讨。2013 年,我国着名学者于光远等人主编的《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则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对休闲等相关理论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是我国现阶段关于休闲、闲暇时光等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标志。

  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闲暇等相关概念及领域的研究着作较多,但多存为理论研究,而在实际的实践和操作的过程中,则鲜有实例。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策略等也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成果。在教育领域对学生闲暇生活特别是中职生的闲暇生活的研究比较少,能够查到的就是一些零散的论文。如李庆峰的《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斯彩英的《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研究》。

  其实,因学生的教育阶段,类型的不同,他们的闲暇生活呈现不同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也各有差异。对中职学生尤其是基层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农村中职生的闲暇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引导他们度过更健康的闲暇生活的教育管理策略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3 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1.3.1 研究的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会从国内外关于闲暇的文献中查找相关的资料与内容,并进行一定的整理归类于分析。进而将总结归类出来的问题进行实例化,并编写调查问卷,在平乡县中职学校进行问卷发放式调查。并在随后收回发放的问卷,并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问卷内容统计。从统计内容里挖掘潜在的信息与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闲暇时间是指非劳动时间,也是人们日常工作时间之外属于他们自己的可支配的时间。在闲暇时间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并在闲暇时间里进行休息和娱乐。也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以促成自身智力的成长,精神的自由活动,并且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以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兴趣爱好的领域。马克思说,人民可以在自己的休闲时间里充分的享受生活,当人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就等于拥有了享受爱好、兴趣和发挥才华和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思想吃撑的天地。在这样的一个自由的天地里,人民可以不为谋求生活物资而在读奔波劳累,可以充分的想时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闲暇领域的研究中,着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曾说: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闲暇时间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现象,是人的本体论意义之所在。由此可以看出,闲暇时间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人类的发展是有益的,是有促进意义的。

  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常常吧刻苦劳动与奉献精神联系到一起,而不能很好的理解闲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在生活中,人们会过得很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却不能换来很好的回报,这就是典型的不能顾及闲暇的表现。也是不能把闲暇当成一件“正事”来看待。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法定劳动时间的大力缩短直接将闲暇引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也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充分的理解了闲暇时光的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闲暇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部分,是一个基本权力。

  如今,已经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人们也从以往的繁琐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闲暇娱乐时间。我国则随时代的变化增加了大量的法定节假日,例如五一、十一、春节、清明、中秋等。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是否能利用好时间以及利用的效率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能很好的利用闲暇时光,则不仅能享受生活,更能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情感、才华等,从而充实人生。

  作为祖国未来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生,如果能很好的利用闲暇时光,并在这些时光内过得丰富多彩,将会得到生活上质的飞跃,并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利于其人生的深入和发展。相反,如过中职生不能很好的利用闲暇时光,甚至在闲暇时光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来,这将直接导致其不能很好的享受生活和学习。所以,针对中职生在闲暇生活中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利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