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新自由主义作用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5 共55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大学生管理问题探究 
【导论】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导论 
【第一章】新自由主义与高校学生管理概述 
【2.1  2.2】新自由主义影响下高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2.3  2.4】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新自由主义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1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全过程 
【4.3  4.4】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加快职业化与专业化进程 
【4.5】建立服务型高校,积极搭建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 
【结语/参考文献】新自由主义作用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当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使中国高校的教育管理遇到了时代性的问题。而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新自由主义又表现着较为突出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在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推动下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并通过全球化向世界扩张,继而成为一种特定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反映和表达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其主张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信仰面临危机,价值观迷失,社会责任感淡化,集体意识淡薄,精神世界空虚以及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与行为习惯等。高校学生管理如何引导大学生发展其方向、服务其成长过程、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等,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应有清醒的认识,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在对社会思潮的认识上,立足国情,摆正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在工作方法上,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在管理队伍建设上,加快职业化与专业化进程;在学生管理载体上,积极搭建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同时重视网络的思想引导与新媒体平台运用。力求使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本文的研究在一定层面上有利于把握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当然,本文在研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在原因分析上,对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要依据时代发展不断挖掘。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与对策还缺乏系统全面和有深度的研究。此外,如何更紧密地将新自由主义与学生管理两者内在有机联系起来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我们应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战略目标的高度,深刻洞察、反思新自由主义。正本清源,切实掌控,进而提高防患与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专着类:

  [1] [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韩光明、潘琪昌、李百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2] 版社,1995: 61.

  [2]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着,杨玉生等译。自由宪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0-27.

  [3]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着,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21-157.

  [4] 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73-174.

  [5] [美]罗尔斯着,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92.

  [6]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着,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10.

  [7] 王生升。新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81.

  [8] [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着,冯克利、胡晋华等译。致命的自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57.

  [9] [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10] [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72( 98 )。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2.

  [1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16.

  [13] 朱孔军等。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2-237.

  [14] 车铭洲。现代四方政治思潮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1.

  [15] 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0:123-188.

  [16] 孙晓峰,储诚炜等。中西方高校德育管理比较研究[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7] 张成福,党秀云等。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8] [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M].王枚。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1.

  [19]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期刊类:

  [1] 张建宝。一个基础的辨析:何谓自由主义·[J].前言,2014(5)。

  [2] 梅荣政。西方自由主义的流变、实质与危害[J].红旗文稿,2014(3)。

  [3] 蒋志勇。论新自由主义[J].才智。

  [4] 姚中秋。自由主义第四波来临[J].人民论坛,2014.

  [5] 覃瑜潇。自由主义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源及发展导向[J].文教资料,2014.

  [6] 沈红梅。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形成[J].管理观察,2014(6)。

  [7] 杨源。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8] 周娟娟。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

  [9] 商树松。建国 60 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总结[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10] 黄蓉生,姜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J],思想教育研究,2009(9)。

  [11] 莫春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5)。

  [12] 林伯海,李锦红,宋刚。试析大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13] 王冠中。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实施研究评述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14] 杨亚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15] 王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才智。

  [16] 张丁杰。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4)。

  [17] 王学剑,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

  [18] 张志祥,胡子鸣,张音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19] 候燕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的哲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 组长何秉孟。 新自由主义及其本质--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对话[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 (002)。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及其本质[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4)。

  [22] 邓正来。哈耶克关于自由的研究[J].哲学研究,2008(10):68-75.

  [23] 张鹤。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 月)。

  [24] 金晓童。高校学生管理的传统优势、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5] 黄进。略论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换[J].教育与职业,2006 (9)。

  [26] 本刊记者。“张五常热”解析---吴易风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3 (4))[27] 李媛媛。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28] 王杰。谈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9] 陶倩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30] 肖桂珍,刘军。新自由主义思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1] 白海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专业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2] 丁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33] 武巍。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与消解[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1)。

  [34] 黄厚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问题--研究视角与改革路径[J].高教探索,2010(2 期)。

  [35] 彭小孟。学生发展理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理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36] 欧阳美平,蒋长新。论高等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J].三峡论坛,2013(4)。

  [37] 刘友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意识形态一元化之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

  [38] 朱小玲。思想政治工作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13)。

  [39] 贾少英。管理,何以能育人[J].中国德育,2014(9)。

  [40] 张丁杰 等。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1] 刘振国。对高校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3)。

  [42] 吴仁华。新形势下大学全员育人新要求[J].

  [43] 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

  [44] 吴向东。价值观:社会主义本质之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55-61.

  [45] 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46] 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7(4):7-9.

  [47] 薛立刚,周慧玉,张晓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8] 华秀梅。高校辅导员职业规范的意义及途径 [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9] 刘铁英。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0)。

  [50] 陈南 等。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J].职业教育,2014(5)。

  [51] 李显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2(12)。

  [5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0.

  [53] 陈杰,刘彦朝,李鸿浩。“道德银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再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报纸类:

  [1] 危兆盖。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N].光明日报,2008(5)。

  [2] 贺新。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N].河南日报,2014(4)。8

    [3] 高何荣。论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N].人民日报,2005-5-21(007)。

  学位论文:

  [1] 姚文婷。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2] 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3] 程婧。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3;43-44.

  [4] 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D].博士论文,2013(6)。

  [5] 王思顺。中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和出路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12)条例: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建,2014(1)。

  [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3]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英文参考:

  [1]David Harvey. A Short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Buckland, jerry. Ploughing up the farm: Neoliberalism,modern technology and the state of theworld's famer[M]. Fernwood Pub, 2004.

  [3]John Gray, Post-liberalism[M]. London,Routledge,1993,P.284,P.286.

  [4]Immanuel Wellerstein. After Liberalism [M]. The New press, New York, 1995.

  [5]Rodan, Garry. Neoliberalism and conflict in Asia after 9/11 [M].2006.
 

  致 谢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三年前我带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湖南师范大学这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学术殿堂,开始了我的公共管理硕士求学生涯。在湖南师大我有幸遇到了很多值得敬佩的老师,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术态度,大师的学者风范深深地感染着我。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系统的掌握了公共管理学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毕业来临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风华教授,两年多来,他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指导,而且在工作上也给与我指引。风华教授悉心指导我如何结合本职工作有效的开展研究,在工作实践中凝练理论水平,同时又注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尤其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及完善过程中,风华老师为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硕士班的第一任班主任刘灵博士也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帮助与鼓励。老师们悉心的指导与帮助,我铭记在心。同时,我要感谢在职研究生求学阶段给我授课的领导与导师--张怀承老师、张润泽老师、王敏老师、肖汉仕老师、吴家庆老师、周仲秋老师、孙建娥老师、刘先江老师、王翠绒老师、陈成文老师、彭正德老师、刘雪丰老师、彭定光等老师。他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我。我还要感谢 12 级 MPA 班同学们的友谊,感谢现任班主任邓老师为我们班悉心的服务,感谢家人朋友对我的呵护与支持。正是因为这么多我所敬重的,我所爱的人的付出与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现阶段的学业,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另外,还要感谢本文写作中所参考研究成果的作者们,感谢他们的辛勤钻研,感谢他们的优秀成果。

  千言万语也难表心中感激之情,只有用实际行动,用每个进步的脚印来回报我的老师、家人和朋友。

  由于学术水平有限,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导师们批评指正。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