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张升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李建芹。关于学生对教育冷暴力的感受和认识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3] 田晓霞。4-9 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D].温州:温州大学,2010.
[4] 刘学泳等。“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5.
[5] 任士恩。警惕校园“冷暴力”[J].教育,2009,(6):30-31.
[6] 陈仲刘。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及预防措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10.
[7] 廖友国。中小学教师冷暴力的危害、成因与对策的心理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9,(4):117-118.
[8] 李长庚,白素英。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教育管理),2005,(11):30-32,30-32.
[9] 张晓娜。教师言语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 A 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0] 李涛泽。校园暴力犯罪与非法入侵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实务全书[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2.
[11] 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12]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2.
[13] 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44.
[16] 苏春景,赵翠兰。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看‘问题学生’的生成[J].中国特殊教育,2010,(8):44.
[17] 彭聘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
[18] 饶淑园。教师职业压力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8.
[19] 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220-227.
[20] 杨玉春。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调研报告[R].当代教育科学,2009,(5):17.
[2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5.
[22] 熊丙奇。冷眼来看教育“冷暴力”[J].广西教育,2012,(4):22-22.
[23] 金东贤。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24] 吴霞。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个教师权威视角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70-72.
[25] 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26] [美]维克托·弗鲁姆。工作与激励[M].1964.
[27] 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3.
[28] 杨伯峻译注。论语·子路[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263.
参考文献
专着类
[1] 闫旭蕾主编。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巴兰坦着,朱志勇等译。社会教育学:一种系统分析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 孙晓彤编着。小学课堂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5] 彭聘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高厚主编。现代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1995.
[7] 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8]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 赵昌木。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11] 于淑云,黄友安。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 吴式颖主编。外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4] 饶淑园。教师职业压力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15]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16] 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17] 苏霍姆林斯基着。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18] 苏霍姆林斯基着,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9] 石中英。教育哲学的责任和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0]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期刊类
[1] 熊丙奇。冷眼来看教育“冷暴力”[J].广西教育,2012,(4):22-22.
[2] 丁曦。对中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反思[J].科教导刊,2009,(24):4-5.
[3] 李勇。“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J].中国德育,2007,(9):67-68.
[4] 田丽。关注学校冷暴力[J].当代青年研究,2009,(10):56-59.
[5] 廖友国。中小学教师冷暴力的危害、成因与对策的心理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9,(4):117-118.
[6] 杨玉春。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调研报告[R].当代教育科学,2009,(5):17.
[7] 崔玉华。从裴斯泰洛奇“教育爱”思想透析当今“校园冷暴力”现象[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160-162.
[8] 丁伟。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职场压力与自我心理调适[J].教育探索,2008,(7):122-123.
[9] 王祥修。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J].中国市场,2009,(5):150-151.
[10] 张路。教育“软暴力”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J].现代教育科学,2010,(1):86-87.
[11] 陈仲刘。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及预防措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10.
[12] 李长庚,白素英。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教育管理),2005,(11):30-32.
[13] 苏春景,赵翠兰。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看‘问题学生’的生成[J].中国特殊教育,2010,(8):44.
[14] 立青。“教育冷暴力”不是“管理创新”[J].广西教育,2011,(35)。
[15] 刘学泳,何世喜,熊路平,宋敏芳。“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5.
[16] 李向辉。中小学生被隐性伤害的表现形式及预防[J].教育探索,2010,(8)。
[17] 胡雯,彭熠。对校园“冷暴力”的热关注[J].科教导刊,2010,(3):163-164.
[18] 李继伟。中小学校园隐性伤害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4):37-40.
[19] 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8)。
[20] 王代军,易光琴。冷暴力在班级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J].校园心理,2009,(4)。
[21] 蒋红斌。从压制走向引导:教育暴力的消解路径[J].求索,2010,(9)。
[22] 顾海兵。消除语言软暴力[N].南方周末,2010,(2)。
[23] 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J].中小学教育,2003,(5)。
[24] 赵显莲。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4,(2)。
[25] 樊彩萍。我国教师工资的统计分析[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2):33-35.
[26] 田玉静。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势在必行[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
[27] 陈锦燕。教师权威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6,(8):54-58.
[28] 王伟。论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中的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博硕论文
[1] 于宏图。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3] 李建芹。关于学生对教育冷暴力的感受和认识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4] 张华。校园软暴力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5] 张升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 邹萌。教育软暴力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归因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7] 王红梅。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伦理学研究--以信阳市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8] 何宗艳。学校场域中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质性研究--以南京 A 中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9] 李艳。小学校园中学生隐性伤害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
[10] 金东贤。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 刘畅。巨型高中教育冷暴力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在山师的三年时光,山师极具人文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使我在学术和实践研究等方面获得很大提升与发展,在此非常感谢教育学院所有的老师和理解、支持我的同学们。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高伟老师,感谢他对我的宽容与理解,因为实习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与提升。感谢高老师在论文选题时对我的肯定与指导,若没有选题初期高老师的坚定与认可,我还深陷在困惑与犹豫中。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关于师生访谈方面的建议给了我很大帮助与信心,每次访谈期间因为繁琐想放弃的时候,总会想起高老师的建议和看问题轻松的态度,使我更有信心去完成访谈与调查,为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材料与依据。
一直以来对高老师都很敬畏和崇拜,但是因为自身原因,没能在学术上取得理想成就,是最大的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继续向高老师学习。
在此非常感谢我的舍友金志艳、冼海霞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她们一直以来对我的迁就与理解。三年来她们的真诚与善良使我获得一份最纯真的友情,这也是我在山师三年来的研究生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部分。
摘要目前,随着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与不断完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等显性暴力行为已经明令禁止,并且在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取得很大成效。有关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然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另一种教育现象--教育冷暴力。如...
第三章分析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现状与影响一、小学阶段教育冷暴力的现状。(一)教育冷暴力现象在小学阶段普遍存在。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向学生解释了教育冷暴力的概念及常见表现形式之后,学生对教育冷暴力有了一定了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条件相对落后,学校管理有其特殊性。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应有所提高,把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上升一个层次,...
一、合理运用说服教育初中生能够良好地成长和发展,与班主任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简单粗暴的育人方式只能得到与目的相反的结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来讲,留下的心灵创伤是无法抹平的。班主任在运用说服教育失败后,首先应该思考自身...
就目前来看, 小学的教学当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存在许多不足, 应试教育仍游荡在大多数学校当中, 这些学校将素质教育排除在外, 根本无法实现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愿望。...
众所周知,完善个体素质的最好时期莫过于小学,所以教育管理者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导向作用,以确保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人才。...
通过分析党团与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以推进特色班级文化活动为载体,创新党团与班级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我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对学生认知模式的健全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健康管理是全面管理个体、群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包括通过检查、监测健康危险因素发现健康问题,通过评价认识健康问题,通过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往复[1].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干预;目的是调动被管理对象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对健康...
作为校长,应该如何统筹协调做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如何结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其解决策略,是每一个小学校长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