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探究
【第一章】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理论综述
【第三章】贵州小微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情况
【4.1 4.2】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3 4.4】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
【第五章】改善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对策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情况
3.1 贵州小微企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经济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贵州省政府响应国家号召,也重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融资、税收等方面颁布了多项扶持措施,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态势良好,数量也迅速增长。根据贵州农信社建立的小微企业经济档案显示,贵州小微企业数量从 2010年 10.6 万户增涨到 2014 年 32 万户,为我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陈允谋,2014)。小微企业的发展,对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局面、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3.1.1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目前,小微企业己经向我省经济的主要行业渗透,并参与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涵盖的行业小类是 859 个、行业中类是 362 个、行业大类是84 个,同时,小微企业的密集程度和数量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陈允谋,2014)。小微企业在贵州发展的越好,贵州省城乡居民就有会较高的收入。在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是主体,在创造收入、提高税收和促进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说,小微企业和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3.1.2 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因为小微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门槛较低,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满足了社会的就业需求,是就业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和我国其他地方众多小微企业一样,贵州省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它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要远远的超过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甚至要高出大中型企业的一倍以上。
3.1.3 对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现阶段贵州省已筹建多个高新科技园,旨在培育孵化一批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这些科技园已吸引了大量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小型微型企业入驻,科技型小微企业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我省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果占社会经济的 70%,对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允谋,2014)。虽然受工业格局和机制体制的限制,贵州省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依然是大中型企业,但创新能力最为活跃的微观主体,依然是崭露头角的小微企业。
3.2 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基本情况。
3.2.1 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调查设计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7月及 2015年 1月,由于贵阳市内小微企业众多,且大多具有代表性,故此次调查地点选在贵阳市内。调查是以"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调查问卷"为依托,以小型微型企业、家庭作坊、个体商户等为调查对象,由于家庭作坊、个体商户对融资需求较小,故本文调查分析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其中,男性 160 人,占 65%;女性 88 人,占 35%.年龄从 20-61 岁不等,其中 20-29 岁 49 人,占 19.8%;30-39 岁 75 人,占 30.2%;40-49 岁 93 人,占37.5%;50 及以上 27 人,占 10.9%;未填 4 人。从教育程度看,小学及以下的40 人,占 16.1%;初中毕业的 104 人,占 41.9%;高中毕业的 68 人,占 27.4%;大学及以上的 36 人,占 14.5%.调查的 248 人中,普通员工 176 人,占 71.0%;企业经营者 72 人,占 29.0%.
(2)调研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并结合个案访谈法等方法收集样本研究资料。此次调查问卷的设计适合自填式和访谈式使用。在自填式中,问卷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意愿直接填写,填完后由调研人员当场收回;在访谈式中,采访者以调查问卷的问题为主线和被采访者进行访谈,问卷由采访者根据访谈内容自行填写。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 300 份,总共回收问卷 278 份,回收率为92.67%.其中有效问卷 24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89.21%.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有效地整理之后,将数据输入 Excel 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3.2.2 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调查结果分析。
截至 2013 年底,我省小微企业数量为 32 万户,占企业总数的 95%以上。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局的划分,将我国的经济行业分为 16 个大类。但是,考虑到本次所调查地区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小微企业的行业属性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农林渔牧、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等。其中,"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维修、租赁、广告等个体服务业。具体行业分布数据见下表。
表中数据虽然显示小微企业涉足了多个行业,但这些行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产品差异性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是这些行业的特点。
另外,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又有所侧重,主要集中于制造加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三大行业,占有率总共超过 65%.
为了进一步考察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现状,我们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从评估体系包含的三大主体来设计问题,也即企业自身、信用评估机构和政府。
其中问卷的第 6-13 题,主要反映企业自身的情况;问卷的第 16-19 题,是有关信用评级机构的调查;问卷的第 20-22 题,是针对政府在信用评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的考察。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来分析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基本情况。
(1)企业自身。
从业人员方面,我们把"雇员人数在 10 人以下"界定为微型企业,"雇员人数在 10 人及以上"界定为小型企业。数据显示,35.1%的企业为微型企业,25.0%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剩下 40.0%的企业为家庭式作坊、个体商户等;营业收入方面,除了极个别规模稍大企业的年收入能达到千万元,其余小微企业的年收入基本都在 200 万元以内,小微企业的平均年收入(为避免数据失真,扣除最多、最少各 5%的企业)为 34.26 万元;企业主营业务毛利率方面,我们只统计企业经营者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微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在 15%以下,比例达到80%,其中在 5%以下的占到 11%,而毛利率在 20%以上的仅仅只有 6.9%.
可见,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等因素,是导致信用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信用评估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会进行贷前调查,对企业借款需求,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等进行分析,根据银行所获取的信息,判断企业信用能力,信用条件是否成立。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指标都表现出了信用能力不足。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评分系统里,小微企业难以达到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硬信息"的要求。小微企业在抵押、担保和利率上浮方面很难与大企业具备同样素质,从而严重影响到对小微企业信用的评分结果,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无法树立,客观上造成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
在"您认为企业信用重要性"的问题中,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认为企业信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比例达到 96.8%,剩余的人都认为企业信用比较重要;而在"您对企业信用具体内容了解多少"的问题中,结果与上个问题就截然不同,146 人选择不太了解,有 35 人选择完全不了解,选择比较了解的有 32 人,而非常了解的只有 7 人。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基本都是企业经营者,并且文化程度相对都较高,非常了解的 7 人中有 6 个都是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有几个企业主对企业信用的理解确实比较深刻,还有自己的见解,例如:
刘先生(贵阳市云岩区某服装厂厂长):企业信用对于一个企业当然重要,没有信用的企业不要说做大做强,连基本的生存都不可能。我认为企业信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买方信用,一个是卖方信用,就拿我自己的厂来说,我们制衣要从其他企业买进布料、染色剂等原材料,这方面我们是买方,要及时支付他们货款,如果是赊购,也要按时付清货款;我们售卖成品衣服,也要讲究企业信用,收到服装店的定金和订单,要按时按量的完成订单,并且要保质保量。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对自己的员工也要讲信用,不能拖欠员工的薪资,这也是最起码的企业信用。
虽然,少部分企业主或者企业员工对企业信用有一些了解,但大多数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信用还不甚了解。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信用意识也很淡薄。有的小微企业完全不注重自身诚信,虚报瞒报财务信息以骗取银行的贷款,并随意拖欠银行本息。更有甚者恶意抽逃资金、逃废银行贷款,从中获取利益的同时也造成大量的银行坏账。
这不仅严重危害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也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
在问题"据您了解,贵公司每年是否做预算和计划"中,除去 18 份没填写,剩余统计数据显示,有 39 人认为自己的公司从未做过预算和计划,55 人认为预算和计划都在心中,没有形成文字,78 人选择了有时做预算和计划,有时不做,有详尽计划但不严格执行和有详尽计划并严格执行的人数分别为 48 人和 10 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企业的财务记账方式一般是怎样的呢?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反应贵州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混乱。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我省小微企业四成是家族经营,采用相对落后的管理方式。另外,小微企业负责财务的员工专业性整体偏低,并大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而这恰恰是商业银行审批贷款时看重的因素。
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银行难以获取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了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格外严格,这不仅加大了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难度,往往也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自身信用等级。
(2)以银行为主的信用评估机构。
在问题"贵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是否筹集过资金"中,有 214 人选择了"是",占到样本总量的 86.3%,有 34 人选择"否",占到 13.7%.这个问题是本次调查的一个分水岭,选择否的调查对象没有填写剩下的问题,也就是从下个问题开始样本总量变成了 214.我们在问卷中用"贵公司主要通过何种途径筹集资金"来调查小微企业的借贷途径,由于有些企业曾通过多种途径向不同的对象筹集过资金,因而该问题设为多选,总统计项大于回答者的人数。具体的选择结果如下图所示:
经过简单计算知道,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向家人、亲戚和朋友借款的人数是最多的,高达 54.4%,其次是向小型国有金融机构借贷,占到18.8%,商业银行排在第三位,是 14.3%,剩下是民间放贷机构为 7.0%、政策性银行为 3.1%、地下钱庄为 1.4%.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家人、亲戚、朋友"借款这项的企业行业分布中,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分别为 67 人和 24 人,占比接近六成;选择"金融机构"借款中,制造加工和建筑建材分别为 55 人和 31 人,比例达到八成以上。不同企业类别借款途径分布如下图所示:
在下述针对评级机构的问题中,主要涉及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小型国有金融机构,所以以下问题的参考样本数均出自上面借贷对象选择这三项的人数为115 人。
调查对象被问到"向金融机构借贷时是否每次都对自己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问题中,14 人选择每次借贷都进行过评估,56 人选择大多数借贷时进行评估,24 人选择一般都没有进行评估,甚至还有 3 人选择从没评估过,剩余 18 人没有进行作答;在问题"评级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企业信用状况"问题中,超过半数回答不太符合企业真实信用状况,其中 47 人认为结果不太符合,占到 45.6%,认为完全不符合的有 26 人,占到 25.2%,看来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者或者员工对于评估机构的工作都不太满意。那到底信用评估机构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影响到评估结果呢?通过整理回答者的答案。
可见,信用评估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处在前两位的问题分别是:
1、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关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还都不完善,就算是目前广泛存在于金融市场中的信用评级体系也都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制定。信用评级机构选用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也都是延用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这显然是不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就这个问题与某企业经营者进行过交流。
周先生(贵阳市小河区某机械厂厂长):第一次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会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但是续贷一般就不会再查看了。在对公司进行信用审核的时候,主要是觉得银行看中的指标是按照大中型企业的标准来选取,不太适合我们小微企业,所以每次评估的结果都不太满意,批下来贷款额度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数目。
为了更加细致的了解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选取指标的不恰当性,我们也就此问题与周先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周先生对于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有着更为直观、切身的体会,所以他的意见对于我们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先生(贵阳市小河区某机械厂厂长):我们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在账面上肯定存在较大差距,但银行以此为依据就判定我们信用不良,显然是不公平的。银行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但不能只作为唯一的依据,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企业的还贷记录、比如企业在赊购产品时还款的意愿、再比如企业对员工工资是否拖欠。另外,小微企业大多都有着较强的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银行也应该看重企业的这些方面,看能否制定与之相关的评估标准进行衡量。
从访谈中,我们获知企业经营者对于银行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只看重小微企业财务方面是不满意的,企业财务固然是企业信用的一个方面,但不能作为单一的参考依据,应该综合考察企业财务性指标和以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为主的非财务性指标,以此客观的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
以指标体系为基础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是银行进行信用评估的主要方法,显然是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其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我省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中评估方式的不合理,我们将会在第四章对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重点说明。
2、评级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省信用评级人员的匮乏,专业评级机构信用人员的流动性很强,在人员变更时往往对信贷资料的交接不够重视,导致信用资料出现缺损甚至断层;很多所谓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人员其实并不专业,在专业知识技能很是欠缺,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不全面,评级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
另外,很多金融机构为获得利益,把贷款营销作为工作的重点,导致了重视建立客户关系、轻视资料审查的弊病,在贷前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对企业进行评级时,容易走过场。
由于选取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不完善、信用评估方法的不恰当,以及评级机构自身存在的种种原因,往往导致了评级结果与小微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有较大差异,这也是小微企业主对评级结果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3)以政府为主的监管部门。
在对信用评估体系中的最后一个主体--政府,本次调查问卷主要设计三个问题来考察政府在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您认为政府在信用评估中起到什么作用",选择"监督管理评级机构评估行为"的为大多数,有105 人,占到 47.3%,选择"保障引导评级机构评估行为"的为 55 人,占到 24.8%,选择"培育小微企业自身信用意识"有 31 人,占到 14.0%,认为"没作用,完全是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事情 "有 30 人,占比 13.5%;在对"政府在信用评估过程中是否尽责"问题中,认为"不太尽责"和"完全不尽责"分别为 32 人和 21人,占比 30%和 20%,两者刚相加好是一半的比例,这说明对于政府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过程的尽责程度,褒贬各占一半;最后,问题"政府在信用评估过程中有哪些方面不太满意",对受访者答案统计发现,"没有形成有效监管体系""缺乏足够惩处措施"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处于前三位,并且比例相差不大。
分析结果可知,政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政府等职能管理部门没有对信用评级机构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由于贵州省在企业信用评级方面的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尚且不足,因此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监管体系,职能管理部门的外部监管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管,串通勾结、遗漏疏忽等行为时有发生,不但削弱了作为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信用,也影响了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性,并严重破坏了其他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信用氛围。进一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违规行为频频发生的原因,政府等职能管理部门监管的缺位固然是罪魁,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这样就引出了下述第二条。
2、政府等职能管理部门没有对违法犯规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足够严厉的惩处。在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徇私枉法、串通勾结的行为发生后,职能部门往往只是对该评级机构进行数额不等的罚款,并没有真正发挥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罚不仅不能对违法机构有震慑作用、减少违法行为的频率,反而会变相鼓励了违法犯规行为的发生,使越来越多的评级机构产生了违法成本低的错觉,形成有法不依、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
3、与企业信用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银监会等职能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评级机构独立顺畅的运行信用评估流程。
在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企业阻碍评估过程的展开,不主动配合评级机构提供所需要的企业资料,更有信用意识薄弱的管理者谎报、虚报企业经营信息。但是由于与信用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评级机构在遇到上述情况往往无法可依,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评估的难度,也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结果。
3.3 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
通过上述对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调查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分别从信用评估体系的企业、银行和政府三大主体出发,详细归纳出了各个主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还是分类别来剖析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中三大主体存在问题的成因。
(1)企业。
在上一节中,我们总结出企业在现有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自身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企业治理结果不完善、财务制度混乱,以及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和员工的信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我国国家统计局、工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早已对小微企业的企业规模、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早已有过详细的规定,详见本文第二章第二节,也就是说小微企业之所以为小微企业,就是因为企业在各方面的竞争力都不能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较,规模较小、资本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差、破产率较高、信用等级低,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小微企业的共性,是小微企业自身的先天性不足。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小、盈利水平低而被银行等信用评级机构判定为信用不足,从而贷不到足够的资金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这样的结果只是维持了小微企业原有的状况,使小微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2、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在受访的所有对象中,学历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占到接近 60%,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不到 15%,就算是企业经营者,高中以下学历的也占到半数,说明目前我省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是明显偏低的。小微企业虽然门槛低,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这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就是小微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职工的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这直接导致小微企业在经营方式、治理结构上跟不上市场的步伐,也导致经营者缺乏企业信用意识;再一方面,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出,政府在培育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信用意识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没有使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主认识到企业信用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作用足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贵州小微企业发展时间短,技术人才的缺乏和员工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管理模式看,省内几乎没有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依然是以人治为主,家族式管理依然是普遍的管理模式(李志良,2006)。小微企业的创始人和经营管理团队普遍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导致人才多趋向于就职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或者国有大型企业。因此,我省多数小微企业都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和管理规范制度,管理理念赶不上市场的步伐,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另外,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资金上处于短缺的状况,一般都没有剩余资金来单独聘请专业财务人员,企业的财务职位都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兼职担任,甚至就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这些财务专业素质不高的人来担任,专业财务人员的缺乏使得小微企业财务信息记录不规范。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很难通过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显然增加了银行的信贷成本,也无形中影响了企业的信用。
(2)以银行为主的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过程的具体执行者,理应秉承着谨慎专业、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完成这个企业和监管部门托付的重任,最后得到一个客观公正、具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但是从调查问卷结果我们看到,这些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专业,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存在于金融市场中信用评估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
1、众所周知,金融机构形成自己的一套信用评级体系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而我省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信用评估方面起步较晚,仅仅经历了十来年的发展,数据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连续性资料,而企业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很难在短时间内统计完整,形成体系。再一方面,很多小微企业较于大中型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但是它们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而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大都看重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信息,用这样的评级体系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大多数小微企业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报表往往十分混乱,使得银行难以获取这些能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如果还是以大中型企业信用评级的那套标准来评价小微企业,那信用评定的等级一定很低。如果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不能被客观的反映,那么就无法从商业银行筹集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和发展。如此看来,现有的不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使很多成长性很好、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由于贷不到款,而最终被扼杀在摇篮中。
2、工作态度消极被动、敷衍了事,对企业经营信息了解得并不全面,主观判断甚于对企业评价指标的分析,这些在信用评级机构工作人员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都源于评级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心理偏见,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大中型企业青睐的心理使得他们排斥小微企业,对于小微企业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消极怠工、草草了事;而政府、银监局等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惩处不严也促生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人员与企业串通勾结、伪造评估结果的行为频频发生,对于评级人员违法行为的惩罚远不及他们与企业私下勾结获得的违法收益,这种形同虚设的监管惩处制度不仅起不到威慑违法行为的发生,反而会使部分评级人员产生违法成本低的错觉,竟而滋生铤而走险的念头,久而久之会导致整个社会企业信用的崩溃。
(3)以政府为主的监管部门。
政府作为信用评估体系运营机制的指引者,应该承担着更为重大的责任,既要对小微企业进行引导教育,培育企业从业人员的企业信用意识,也要监管评级机构的评估行为,以保证整个信用评估过程顺利流畅的运行。但是从调查问卷结果我们看到,政府在这些方面的作为并不到位。分析其原因如下:
1、目前不要说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相关的政策法规缺失,就算是在全国范围内,这类的法律法规都十分鲜见,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估过程中遇到不主动、不配合,甚至阻碍评估过程的行为时,往往会遇到无法可依的尴尬。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还是不够重视。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4 月,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突破 1100 万户,占企业总数 76.6%,吸纳 1.6 亿就业人口,小微企业早已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虽说近年国家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陆续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但是与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远远不够。
2、政府在法治监管方面缺位,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基本上是采取'事后诸葛'的策略,即出了问题之后再想着弥补,可惜那样做即便能再次保证信用评估航向正确,不过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损失也无疑是巨大的。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监管主体权责界定不准,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银监会、审计署等多个机构都有权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结果多个机构的职能交叠,重复监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基层单位对政府部门程序冗繁的问题多有怨言。这不仅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削弱了政府监管的功效,造成政府监管的缺位,同时也增加了基层单位的负担;再一方面,由于我省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起步较晚,诸多方面还不成熟,政府在信用评级监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够也是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
3、即使政府等监管部门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如果不落到实处,这些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以往信用评级的各种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这就是政府在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对评级机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虽然监管部门一直在强调要加大对企业信用评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其力度依然偏弱,没有对信用评估违法行为形成应有的威慑、遏制作用,以至于一些违法分子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使下,敢于铤而走险。
一方面原因是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自身执法意识不强烈,这是内在的原因,也是我省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执法人员未受正规的法律教育,法律知识也浅薄,缺乏从严执法的自觉性,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运用手中的权利主动进行权力寻租;另一方面政府扮演着经济人和执法人的双重角色,作为社会利益的引导者与企业利益相一致,政府在某些层面上与企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这必然影响到政府在扮演执法者角色时的发挥,对企业或者信用评级机构一些违法行为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了追求政绩,政府会强化自己经济人角色而弱化执法人的角色。
一、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和客户搞好关系,所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正确的判定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只有了解到客户的信用度,才能给客户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
目前,企业信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与企业合作之间的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由于这两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对此,企业必须要及时调整策略,改善企业的信用,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信誉,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小微外贸企业融资的特点(一)小微外贸企业的资产结构不稳定小微外贸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较小,而无形资产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其融资可抵押性较差。大多数小微外贸企业通常以其客户资源、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来体现企业价值,然而我国的企...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为保障,推动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我国饲料行业竞争激烈,许多饲料企业急需转型升级。由于自身特点限制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3.3泉州市企业信用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3.3.1组织协调的功能弱化。从横向上看,泉州市尚有部分重要部门(例如银行、电信等)未被纳入参与企业信用治理的主体范畴,信用信息缺口的存在导致信用信息的采集不完全、不充分,信用信息的采集不完全、不充分又势...
2015年3月到8月,我们对乐山及周边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30户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其中中型企业4户,小型企业26户,涉及多个行业。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普遍认为当前所处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总体呈现疲软,企业面...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中,买方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对于卖方市场而言,提升自身信用度就等同于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用作为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拓宽市场份额与销售渠道的重要基...
进入2012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国煤炭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持续下跌,整个煤炭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处理销售与信用风险的关系,在促进煤炭销售的同时,又能把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成为煤炭企业当前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行业中赊销已成为企业刺激销售、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朝阳行业医药行业也不例外。经济在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增加,从而对药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