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信用管理论文

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及管理

来源:投资与创业 作者:王金红
发布于:2022-09-07 共4267字

  摘要: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外贸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但是更加凸显出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其在外贸市场中面临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性建议,以期有效提升此类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与商业实力。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王金红(1987—),女,福建漳州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缺乏信用评级体系、风险管理制度,并对出口产品特征、收汇方式等内容了解不全面,存在较多信用风险问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创建风险预警机制等,合理评价和管控出口信用风险,从而实现健康长久发展目标。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分析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概述

  外贸企业专指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中小型外贸企业类型划分遵循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制定的《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标准中明确提出非大型企业的中小型企业还可以被划分为中、小、微三类,其具体的划分指标根据目标企业的人员规模、营收数额与各类资产总数界定[1]。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实际经营的企业及其包含的分支企业数目达4 842.3万户,相比2020年增长了22.9%。其中,以私营性质存在的企业数目达4 457.5万户,以个体经营形式存在的工业及商业企业数目达1.03亿户,相比2020年增长了11.1%。在进出口贸易经营中,受各类民营企业表现突出的影响,外资合作经营企业数量开始呈现下降态势。此外,随着国企改革工作的推进,部分国有企业的外贸经营项目开始缩减,致使其在整体进出口经营中的数量占比也有所下降。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阐述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这种借贷行为可以采取商品形式,也可以采取货币形式。信用是一种价值运动形式。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属于一种不遵守承诺的可能性,即买卖双方出现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信用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企业为提升自身信用、规避交易活动的各类失信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业务规划、政策设计及基于企业经营现实搭建的管理策略。在现实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借助相关风险规避策略,不断协调、引导各类业务部门有序开展工作,如收集交易评级对象额度信息、保证债权归属及回收欠账赊款,等等。在信用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时间点的不同,可以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及后期管理。前期管理指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防范信用风险;中期管理对象为债权保障机制,需要企业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后期管理指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需要在交易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以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状况

  受各种经济与管理因素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太理想[2]。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出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曾因为信用管理问题而蒙受经济损失”的中小型对外贸易民营企业占总研究对象的54%,“已经建成完善的内外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中小型对外贸易民营企业仅占总研究对象的21%,而“正在建设或有计划建设完善的内外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中小型对外贸易民营企业仅占总研究对象的32%。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不理想的现实信用风险管理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待处理坏账赔付率很高,赔率具体数值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相同规模企业的15倍~25倍,这说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方面存在着加剧信用风险的因素,具体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中小型民营外贸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同规模类型企业的信用风险及控制效果对比

我国中小型民营外贸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同规模类型企业的信用风险及控制效果对比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虽较为谨慎地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但坏账率仍是发达国家的10倍至20倍,出口费用成本也较高。这表明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大量信用风险不是由结算方式引起的,而是外贸企业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导致的。由此可见,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对外贸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进出口贸易信用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我国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一)结算方式选择话语权弱

  在外汇业务的三种结算方式中,信用证结算方式引入银行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但总体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对进口方较为不利。而外汇业务结算方式虽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耗费成本较低,但也会令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进口商交往中,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谈判能力相对不足,在结算方式上大多釆取汇款结算。其具体结算方式结构如表2所示。

  (二)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高速度发展的背后其人员团队组织的专业性并未得到同步提升。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年业务数量及盈利数额相对较少,缺乏社会招聘的竞争力。同时,中小型外贸企业大多为民营经营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使得处于企业核心岗位的出口信用管理人员大多身兼数职,给出口信用管理工作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

  (三)国际诈骗案件频繁发生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较为复杂,国际诈骗案件频繁发生。从诈骗金额来看,出口贸易中的小额度诈骗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从诈骗发生的地域来看,针对内陆地带的新兴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诈骗比重有所提高。此类欺诈性质的国际贸易在产生之初多以小型订单和现金成交模式为主,在经历一段时间进出口常规经营行为后,其涉及的交易额度逐渐攀升,同时我国经营经验较少的出口企业也逐渐放松警惕,在交易过程中允许保证金拖交或少交。诈骗对象正是钻了这种警惕性放松的经营空子,在货到后人间蒸发,而不再续交定金外的其他款项。比如,2019年,我国山东省一家以托收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易时,被外国不法客户诱导,将交易收益方填写为X籍客户,代收交易行为达成机构选为X境内某民办银行。在国内银行妥善履行托收面函附件时,其需要接收的包括整套单据资料(交易发票、商品清单、海运提交单)在内的材料由国际快递工作者将其装入信封进行密封包装,而后走国际快递的形式到达X境内目标代收银行。在该银行完成交易单据文件签收后,我国托收企业以国内托收银行的名义向目标代收银行进行多次款项催收及发报查询,均被X代收银行无视,剩余货款迟迟没有支付。而在我国企业以托收银行名义告知目标X代收银行退还交易清单凭证时,目标X代收银行则开始以收到的单据信件缺失为借口,回避支付款项。但是,在我国托收企业方面与国际快递方面完成核实后,得知目标国外代收银行确实已经获得完整的单据提货凭证,并且根据后续调查结果,我国企业发现目标代收银行机构实际上早已经凭借完整的单据拿到了相应的货物。一旦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卷入欺诈犯罪事件中,其公司规模与经营经验将严重拖慢其犯罪取证的进度,同时在客户、国际快递公司及地方代理银行等主体内存在的多类犯罪隐患也将对其维权造成阻碍[3]。

表2 2019年至2021年国家银行出口业务结算方式结构表

2019年至2021年国家银行出口业务结算方式结构表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一)选择恰当专业的结算方式

  因不同的结算方式提供的信用保障机制不同,中小型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为此,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加强对交易对象客户的交易前期调查[4]。另外,在同进口交易对象进行商务贸易谈判时,目标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控制专员还需要在谈判过程中掌握结算方式选择的主动权。例如,对初次交易的外商对象争取采用信用证结算,而对多次交易的优质外商对象则可以适当放宽结算限制,但也必须强化收账流程跟踪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以规避在结算方式方面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

  (二)建设高素质出口管理团队

  第一,中小型外贸企业需要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内部风险控制专员,尤其要从业务上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5]。第二,企业还需要聘用和培养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建设高素质出口管理团队,并且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使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层次,实现对出口信用风险的专业化管理。例如,培训国际经济知识,特别是进口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培训,以此使风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进口方的宏观形势。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法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充分掌握专业要点,以此避免不必要的风险[6]。

  (三)探索国际化风险转移措施

  外贸市场既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外贸市场,同时也是全世界企业的外贸市场。为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诈骗风险,中小型外贸企业必须寻求国际协助。为此,目标企业应在经营贸易活动的同时及时参与国际方面组织的保理业务。作为国际贸易的新型综合性结算办法,该业务以世界银行代理机构内部的信用体系为依托,可以有效在赊账发生后督促赊账方缴纳欠款。此外,中小型外贸企业还应加强与国际出口保险机构的合作,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在提升自身信用风险承载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安全性[7]。

  四、结语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从审批制改为登记和核准制,更多的国内企业可以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大量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涌现。现阶段,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事务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结算方式选择话语权弱、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及国际诈骗现象频繁发生三方面。故围绕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三条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一是选择恰当专业的结算方式,二是建设高素质出口管理团队,三是探索国际化风险转移措施,以此助力我国外贸行业现代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如燕.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管理综述[J].中国商论,2017(14):71-72.
  [2] 唐臻珍,李灵稚.我国出口信用限额审批及其风险管理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10):36-38.
  [3] 王旭东.警惕贸易摩擦规避出口风险[N].绍兴日报,2009-04-01(2).
  [4] 金晖.警惕“不确定性”带来的贸易信用风险[J].国际融资,2008(6):53.
  [5] 黄佳欣.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企业出口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S外贸公司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6(2):14-18.
  [6] 赵振智,高卓.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防范[J].化工管理,2009(12):39-42.
  [7] 王晶琪,张鑫.外贸企业赊销信用风险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6):4-5.

作者单位:漳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原文出处:王金红.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及管理[J].投资与创业,2022,33(15):131-13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信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