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信用管理论文 >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信用管理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6 共4340字

  1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浙江省人大 2012 年上半年浙江省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数据, 温州市 3 998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年已停产企业达到140 家,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比 2008 年至 2009 年全球危机期间的更大、更持久。 浙商的发展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浙商企业的状况表明,中国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前面三十年的发展, 传统的围绕人口红利形成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消失,正处于新问题、新矛盾的集中爆发期,中国民营经济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正在下降,民企正在遭遇出口形势急速恶化,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瓶颈期。 一种全面反思产业发展模式的气氛正在生死一线之间挣扎的民营企业中正在形成, 在危机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和失败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切肤之痛”,压力下追求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家们殊途同归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深刻认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2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企业信用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必然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前,困扰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难”,即融资难和盈利难,“两难”的外因又是“两高”,即成本高和税费高,内因是“两低”,即产品附加值低和技术含量低。 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中,民营中小企业长期依赖的传统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步入转轨时期,各项制度、体制均不完善,受利益驱动,中国市场出现了信用交易中大量的失信失范行为,如商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假冒为劣、坑蒙拐骗等现象,不少人甚至铤而走险,践踏法律,扰乱了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也使中国企业国际竞争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处处被动,处处受限,失信失范行为使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雪上加霜,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中国企业基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重视信用建设。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一种在未来社会竞争中比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和宝贵竞争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逐步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中,中国企业,尤其是发展环境更为艰难的民营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改变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在诚信社会中重视并践行信用管理, 通过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增强管理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控制经营风险,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向中高端品牌创造发展,才能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出。

  3 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面临的困境

  3.1 信用管理的社会基础薄弱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 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导致社会信用意识薄弱。 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社会信任结构不利于开展信用管理。 我国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社会,信任关系往往局限于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圈,与此相对应的是家族企业和家族式管理。 这样的社会信任结构使信用管理缺乏社会基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管理制度;二是信用社会机制缺失,对失信行为缺乏制约。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失信惩戒机制,企业违法失信成本较低,惩戒力度小,效率低,导致诚信意识较差,致使企业赊销的成本高、坏账多,因而企业缺乏信用管理的积极性;三是企业获取信用信息难,信用信息质量难以保障,信用信息成本较高。 在我国,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往往分散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而且处于各自封闭的状态。 企业的信息征集渠道受到限制,征集到的信用信息质量有限。 缺乏信用信息导致企业向客户授信时,只能凭主观判断和个人好恶,无法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3.2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识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的认识比较粗浅,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多年以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三角债”“担保链”等问题的困扰,对赊销或赊购心有余悸,不愿贸然实施信用管理。 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很多行业习惯于“现金、现场、现货”为特征的“三现交易”,已成为一种行业惯例,企业不易接受赊销或赊购,信用管理的社会基础差,社会信用意识薄弱。

  3.3 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能力低

  由于缺失社会信用实施的环境, 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制度和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信用管理因得不到足够重视,缺失专业人员支撑,在客户信用评价方面,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赊销政策方面,企业多采取相对保守的销售策略, 过分强调以资金安全而错失市场扩张的机会;财务管理中由于缺少专业、科学的方法管理应收账款,最终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 在职能分工方面,企监往往是重权力集中而不重职能分工,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

  在管理战略方面,企业战略不够清晰、完善,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运用好信用管理为企业的整体战略服务。

  4 信用管理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以资金、物质资源及劳动力大规模投入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很多产业已经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并且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成本逐年上扬,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这样的状况不但在我国经济先行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盛行,在中西部地区也快速出现。企业只有重新审视发展环境,改变观念,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向中高端品牌创造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信用管理,在产业链上逐步实现以供应网络,销售网络及信用品牌为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才有条件集中优势资源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向中高端品牌创造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般而言,信用管理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挖掘以下重要的作用。

  4.1 信用管理可以对企业客户优化起到甄别的作用

  客户资源历来都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优质客户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凸显。 赊销或赊购是企业与客户信任关系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以赊销或赊购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有利于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发现诚信客户、淘汰失信客户,通过信用甄别获得优质客户,并与重要客户建立基于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基础的供应网络与销售网络,实现选择客户、优化客户的目的,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4.2 信用管理对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赊销是信用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不仅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变相降价,也是提高产品性价比的一种形式,同时还是产品质量的一种保证(因为产品质量低劣就意味着坏账风险)。 因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在激烈的买方市场,赊销等信用管理将越来越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 实施全面有效的信用管理,可以通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专门信用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 使企业追求销售额最大化的同时,控制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使应付账款持有最优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管理对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

  4.3 信用管理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防范作用

  赊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经营风险,赊销客观上使企业应收账款额度及其管理成本提高,相应的坏账比例也会上升。 如果企业不善于信用管理,就会面临着“赊销找死,不赊销等死”的尴尬局面。 因此,企业应该意识到信用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涉及了市场、财务、商法、统计、计算机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还必须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企业重视信用管理,需要加大投入,特别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管理,可以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授信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政策,不但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的风险,还可以进一步的拓展优质客户的合作空间。

  4.4 实施信用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非核心业务外包

  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优秀企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实施信用管理对产业链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借助其对产业链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控制能力,把企业的非核心的业务,例如一些对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依赖性较强的生产环节逐步通过外包、贴牌、管理输出等形式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本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持续专研核心业务持续保持领先发展,企业成功实现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向中高端品牌创造发展的转型。

  4.5 通过加强信用管理促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品牌的信任和依赖越高,品牌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十分吸引企业的眼球,优秀的企业纷纷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企业品牌战略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信用是企业品牌的内在基础,没有信用作支撑的品牌战略,是不可能持续的,信用管理是企业树立信用形象、支撑品牌战略必不可少的手段。 因此,信用管理对于企业树立外部信用形象至关重要, 也必然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的步伐,通过品牌建设引领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4.6 借助信用管理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也随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今天,为了确保市场的竞争地位,许多企业正在实施深刻的管理创新,快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信用管理,则可以形成以供应网络、销售网络及信用品牌为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依托这些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产业可以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并有前瞻性地加强对产业链分工的掌控。

  5 结束语

  当前,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社会的转型发展,市场正在形成倒逼机制,逼迫中国中小企业快速转型谋求发展。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已经成为比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和宝贵企业竞争资源,但当前国内的企业对信用管理不够重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 企业要想成功的实现转型升级,必须重视信用建设,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和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J].征信,2012(1):10-15.
  [2]林敏。企业信用管理公共政策研究 [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1):44-47
  [3]柳絮着。企业商业信用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 [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姜玮。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J].商场现代化,2012(2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信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