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总之,本文以分析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相关概念为前提,深层次论述内部行政行为具有可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立法例,得出了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论述了内部行政行为可诉后,进一步分析哪些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怎样衡量哪些内部行政行为可诉,以此提出了判定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宏观标注和微观标准,再结合分析了几种特殊的内部行政行为,以具体的分析论述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具体情形。至此,本文以一个完整的逻辑论述了内部行政行为可诉的原因,可诉的情形判定,以期为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完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着作部分:
1. 张弘。行政诉讼法问题探析与制度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 张正钊,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和完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4. 沈福俊。邹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 马怀德。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马怀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7. 莫于川。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0. 江必新。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 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2. 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3. 王学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4. 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5. 方世荣。石佑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 杨临萍。杨临萍解读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17. 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8. 刘连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19. 姜明安。行政诉讼法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0. 元照法律研究室。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部分:
1. 马瑞。任公职诉讼探究---以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视角切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 李常俊。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 郑丽思。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01)。
4. 肖受峰。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探析[J].法治在线,2012(5)。
5. 李永超。揭秘内部行政行为之面纱[J].行政法学研究,2012(4)。
6. 唐梦璐。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2(6)。
7. 肖瑶。许东伟。玄璇。教育行政管理纠纷的可诉性浅析[J].法制与经济,2011(6)。
8. 马怀德。行政诉讼法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J].法学论坛,2010(9)。
9. 李红军。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之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0. 马鹰。王斌。浅议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J].法制与社会,2009(17)。
11. 肖穆辉。赵楠。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之模糊领域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12. 邓志。有限可诉性:司法监督内部行政行为的一种路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2)。
13. 杜祥平,论行政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4. 侯续香。我国特别权力关系相关问题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
15. 卢芳霞。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3)。
16. 舒展。论内部行政行为的分类及救济[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17. 颜燕。小议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J].科技信息,2009(3)。
18. 刘章。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理论探讨[J].行政与法,2008(2)。
19. 陈春生。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之理性剖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11)。
20. 滕宇。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4)。
致 谢
光阴荏苒,一转眼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已经结束,两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过几个月的磨砺和挑战,论文终于初见成效。回首这写论文过程中,从收集资料、不断思索、不断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完成这项工程很多人都对我提供了帮助,在此一一感谢。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张弘老师。张弘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一直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以“哥们”相称。在整个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张弘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张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张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他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我更将永远铭记。借此机会,我谨向张老师致以深深地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辽宁大学法学院宪政法组的各位老师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我还要感谢法硕办公室的任 玥老师、张晓飞老师和刘浩老师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这两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度过,是我极大的荣幸。
同时也感谢我的好友孔留萍同学,她在我写论文过程中以极大的热情,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帮助我完成论文格式的修改,她以她细致谨慎的态度,在各个细小的方面都认真对待,为我论文最终的完成给予了巨大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给予了我巨大的鼓励和朴实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综观近年来的行政争议,相同或类似的事项所引起的行政争议不断出现,典型的案例有招生就业歧视案①、高校管理案②、信息公开案③,等等。对行政判决合法性的研究就是一种尝试。在合法性层面上,行政判决可以分为合法性肯定判决与合法性否定判决,后者在行政判...
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范围的确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不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做出判断是不切合实际的。...
一、概述20世纪70年代至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态在美国产生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创新与发展。我国在2005年才明确提出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但是公益诉讼的具体含义在我国法学界仍然存在着各种争论。且由于立法的瑕疵和执法的缺陷,环境...
第二章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的沿革在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制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对西方法律移植的产物。从清末引进行政诉讼制度开始,行政审判体制的构建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发展经历了从清末民初的二元制模式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大民事诉讼大经...
温馨提示:该篇为博士论文部分章节,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第二节行政赔偿救济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8、39条的规定,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的普通起诉期限是3个月,经行政复议后仍不服起诉的法定期限只有15日,自知道具...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目的是利用检察权制约行政权,重塑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无不彰显顶层设计对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持有稳妥和谨慎态度。...
摘要我国在不断存在各种政府财政支出使用方面的问题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此方面不断地作出努力,廉洁政府建设、控制三公消费等政策不断出台。但是,有些举措未付诸实践,有些由于自身性质无法达到根本监督之目的,使得这一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消...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一)特别权力关系传统理论的渊源及概念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最初是为了维护君主对官员及军队的统治权。德国法学家拉邦正式提出特别权力关系的概念,并构建了理论体系。1876年拉邦在其《德意志帝国...
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作为行政纠纷中化解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矛盾的新方式, 已经被实践证明符合当下司法工作、行政工作的需要, 较之于司法判决更灵活适用, 也符合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一般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管理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部门意识到了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