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

农村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现状与有效策略

来源:新课程研究 作者:周文贤
发布于:2020-04-16 共2776字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现状与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承担育人职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囿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当前农村小学生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现象,行为养成教育已成为农村小学的重要教育任务。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农村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教育策略,以促进农村小学育人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发展情况,开展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提升德育实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当前农村小学的育人工作任务艰巨,存在诸多问题,如多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德育资源不足等,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与发展需求,将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发挥学校的育人职能。
 
  一、农村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1.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的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方面,家庭教育严重缺失。[1]如部分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置之不理或听之任之,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意识;还有部分学生家长自身存在诸多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出现不良行为,如说脏话、不讲卫生等。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方式,也给学校的育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2. 德育缺乏行为养成教育。
 
  当前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但其德育中缺乏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养成意识。[2]农村小学行为养成教育实效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学校没有构建行为养成教育体系。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校又未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规范教育,因而学生的行为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且学校的行为养成教育缺乏德育体系作为支撑,导致难以全面开展,也未成常态化,更难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约束,久而久之,行为养成教育成为空谈。其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协同作用。学校开展行为养成教育,需要学生能够将教育内容内化,并以此规范自身行为,不仅在校园中按照要求约束自身言行举止、意识态度,还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也能够自觉规范行为。而当前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与家庭建立协同教育关系,一些学生在校可以规范自身行为,在家庭或社会环境中却放纵自我,从而导致学校的行为养成教育事倍功半,很难取得实效。
 
  二、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制订可行性、针对性较强的《小学生行为准则》。
 
  小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经验不足,是非观念较弱,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他们规范自身言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农村小学可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学习需求,制订可行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小学生行为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小学生行为准则》的制订要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根本目的,涵盖在校课堂行为、在校生活行为、日常生活行为等多个方面,还要进一步细化行为规范,如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礼貌地进行课堂提问,尊重师长,见到教师要敬礼,同学之间要和谐相处,要爱护校园环境,不允许随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利用细节性的准则条款,让学生明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重视哪些问题,充分发挥《小学生行为准则》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3]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制订《小学生行为准则》之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准则的落实,只有将准则全面落实于学校和家庭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学校应构建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机制,由班委会、班主任、课任教师、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等组成监督管理体系,由班委会监督学生在班内的言行,班主任、课任教师要发挥教育职能,采取针对性纠正措施规范学生的言行,课任教师、学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在校园范围内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2. 丰富行为养成教育形式。
 
  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行为养成教育,不能单纯进行教育和监管,还要丰富教育形式,根据育人目的明确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并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分阶段开展周期性强化教育。同时,要开展多种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突出教育重点,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行为养成教育实效。[4]例如,针对很多小学生说脏话的问题,学校可以开展“文明用语教育主题月”活动,在一个月的周期内,对各年级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应当怎样使用文明用语、应杜绝哪些不文明用语,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当活动进行到半程时,汇总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表现较好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促使表现稍差的学生产生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意识。在活动结束后,再次汇总学生的表现情况,对于表现较好、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荣誉表彰,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教育主题,使行为养成教育常态化,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言谈举止习惯。
 
  3. 拓展教育渠道。
 
  行为养成教育不单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因此,学校应加强家校的教育协同和联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座谈会或讲座,帮助家长明确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使学校的行为养成教育能够得到家庭的支持。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参与规范倒垃圾、文明用语、尊老敬老等主题宣传活动,使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从学校延展到社会。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也会深化对行为养成教育内涵的理解。
 
  4.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小学生具有爱观察、爱模仿的天性,为强化行为养成教育效能,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榜样作用。[5]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衣着整洁得体、文明用语、宽以待人,为学生树立榜样。无论是教师的工作态度,还是其待人接物行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农村小学在教学管理方面也要承担更多的育人任务。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的行为养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可行性与针对性较强的《小学生行为准则》、丰富行为养成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等方法,充分发挥行为养成教育的价值,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勤.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9,(9):184.
  [2] 王志宏.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培养[J].读与写,2019,(25):246-247.
  [3]李亚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9,(8):191.
  [4]周文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J].学周刊,2019,(18):102-103.
  [5]张银生.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45):32.
点击查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8篇范文推荐)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镇高寺小学
原文出处:周文贤.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略探[J].新课程研究,2019(31):23-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