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类陶醉于现代科技文明为当代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期的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逐步明确,唯有将自然收纳至人类道德关怀的轨道,确立人类对于自然绝对尊重的态度,方可摆脱当前的生态恶化带给人类生存威胁的生态危机。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对当前生态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术界关于大学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根据世界日益加剧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大学生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的缺乏提出。基于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道德; 养成教育; 实践对策;
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事实证明,人类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去解决频繁出现的生态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生态危机的出现“呼唤”生态道德的落实与完善,传统德育的完善也需要生态道德的加入。高等院校学生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不仅是当代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通过高等院校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大学生生态道德也能够逐步形成,这有助于大学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完善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高等院校对大学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加强,在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方面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生态道德内涵及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概念界定
简单来讲,生态道德便是人类在规范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所定下的各类规范与准则。总而言之,生态道德具备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界收纳至人类社会道德的关怀范围之内,将传统的自然为异己的观念彻底改变;其次,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将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正确位置予以明确,研究人类应该对生态自然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与道德责任;最后,通过人类自身制定的生态道德规范,来约束人类对自然的不当行为,以求实现新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概念在生态保护学术界可以被简单界定为:高等院校生态道德教育者从当前人与自然和平共存的生态道德观念出发,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生态道德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高等院校学生能够在生态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生态道德意识与丰富的生态道德情感,进而使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能够自觉培养形成关爱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所感悟,并形成相应的生态文明道德习惯。
2、 当代大学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
2.1、 生态道德素养明显不足
当前存在有少数高等院校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水平明显不足的情况,尽管高等院校学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多数倾向于认同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和生态环境平稳运行的观点。但还是有部分高等院校学生缺乏系统的生态道德理论知识,将生态道德理念与简单的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相等同,抑或只是基本了解单纯的生态道德规范,但是关于生态保护和生态特色规范的理论知识不够完善。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对于自然界缺少感同身受的体会,如若离开特定的教育环境,大学生会难以坚持遵守现有的生态道德。
2.2、 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不完善
当前部分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在生产道德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师资力量的构建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在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规划与安排方面,首先,部分高等院校缺乏相应的生态道德教育专业课程,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只是在部分高等院校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辅助课程的存在。其次,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与部分大学学生的专业课程联系相对较小,这之中社会科学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课程相对设置较多,但对于理科工科类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课程几乎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在生态道德教育相关指导教师方面,首先,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具备生态道德教育专业素质的教师的指导,多数高等院校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所配备的专业教师,无论是从人数抑或是专业程度来讲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许多开设生态道德公共课的教师大多数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师。其次,生态道德教师的影响力相对较差,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注重生态道德理论知识的传输,但忽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
2.3、 生态道德教育理念略为片面
首先,部分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空洞泛化。部分高等院校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完善性。生态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相关公共课教材之中都有涉及,但都是一笔带过并缺乏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最后,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简单化,当前部分高校不但对于本校学生任意丢弃垃圾、破坏校园生态等不良行为未进行及时的劝阻或惩罚,而且对于本校学生良好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都是几乎都是流于形式,不注重对于生态保护实践过程的落实。根据高等院校生态保护相关数据与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对于生态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未参加过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将近一半的大学学生认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本身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另外,大学学生对于学校开办的生态保护环境活动失去了热情。
2.4、 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监督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部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监督管理机制不甚健全。高等院校生态道德制度依据的不健全,使得对于大学学生的批评教育缺乏坚持的说服力,不利于学生之间关于生态保护的相互监督,生态保护的制度执行效果不佳且对学生的约束作用不大,未引起绝大多数学生足够的关注程度,。其次,生态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空缺。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大学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其实际的效果评价与估量的标准难以进行量化,根据相关调查,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将生态道德素质纳入到大学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评价之中,但当前这项工作并未完善。一些已经完成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评价标准或是依据只是流于形式,在学生的生态道德综合评测中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3.1、 生态道德教育内容贯穿于当前德育教学体系之中
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尚未普遍开设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专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生态道德专业教材与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尤其是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专业教材编写与课程规划设置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除了在当前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时机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匆促之外,开展相关课程不仅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还有可能导致高等院校财力与物力的巨大浪费。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将生态道德内容贯穿到当前的德育教学体系之中,在依靠德育传统优势的相关基础之上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自身的价值与目的。例如高等院校可以将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大学学生能够逐步培养形成生态道德意识。高等院校通过对当前德育课程的合理规划,进而逐步培养大学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情感,养成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2、 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
如上文所述,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作为一个边缘学科,难以从相对独立的德育教育中分离开来,它是和生态伦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相互交融渗透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院校应当结合当前各科发展的实际,以及大学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将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渗渗透到各专业的教学之中。除此之外,各专业教师还应当深入研究本专业课的教材,准确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载体,精准定位专业知识与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内容的结合之处,编写形成适合专业课堂使用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讲义,这不仅能够使大学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而且还丰富了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高等院校将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各个专业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行匹配,以保障执行教育计划知识,将重要的生态知识与概念传授给学生,如此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
3.3、 营造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校园氛围
高等院校要对校园的绿化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精心设计,通过对上课教室、寝室、食堂等地区的水电煤资源进行低能耗管理与循环使用,让环保生态高校校园成为现实。一个布局合理地高校校园,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同时,高等院校还应当在校园物质环境优化的工作之中,体现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艺术性,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要具备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使大学学生能够在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中受到感染与启迪。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应当打造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精神文化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精神文化环境中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 、结语
尽管当前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起步时间相对不长,还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但是高等院校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效果也在逐步显现。高等院校对于大学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应当从理论教育环境熏陶与实践养成各方面逐步开展,希望本文的意见能够对于高校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赵东雪.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J].公关世界,2020(6):87-89.
[2]江婷,石磊.新时代高校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培养途径探究——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0(3):110.
[3]刘苏仪.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
[4]张晓颖.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摘要本研究以秦皇岛市海港区青云里小学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入手,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目前我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念、教学体系以及内容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日常观察,找出秦皇岛市青云里小学各年级...
小学阶段,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传授。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力难免会被其他事物吸引,导致小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获取不全面,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控。...
当前农村小学的行为养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可行性与针对性较强的《小学生行为准则》、丰富行为养成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等方法,充分发挥行为养成教育的价值,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良好习惯的养成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老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管理实训的过程, 如同常规管理一样要抓反复, 反复抓, 保证同学们的实训习惯能呈螺旋式前进。...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1].它不仅对一个人的现实生存至关重要,而且蕴含着改写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由于人并非单纯地靠理性来支配,不时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惯性制约,把行为规...
4大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原则、目标与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存在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43](P97-99)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生活在特定的氛围当中,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在阅读中,会受...
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大共识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塑造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园合作, 只有家园形成合力, 才能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实效。...
第五章育英学校养成教育的经验和反思第一节育英学校养成教育取得的经验。一、全校师生员工统一认识,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一)领导高度重视,理念落实到位1.组织健全、全员参与。育英学校成立了养成教育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德育主任任副...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与幼儿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幼儿礼仪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幼儿对礼仪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