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眼科论文 >

单纯翼状胬肉手术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6-18 共1301字
标题


    翼状胬肉是眼科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我科采用单纯翼状胬肉手术镜下切除,在术中重视手术方法及术中操作,使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2例(61眼),男37例(42眼)、女15例(19眼),年龄31~58岁、平均35.4岁,病程5~20年、平均10.8年,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约2.5~5.5mm、平均4.5mm.

  1.2方法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眼滴0.4%贝诺喜表麻后,置开睑器,抽取2%利多卡因2ml与0.1%肾上腺素注射液0.03ml的 混 合 液 注 射 在 翼 状 胬 肉 体 部 下,注 射 量 约0.5ml.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依次分离胬肉组织与巩膜表面粘连处和胬肉组织与结膜粘连处,剪断胬肉头部结膜后,先充分分离结膜胬肉组织体部与结膜粘连处,再剪断胬肉组织,用有齿镊抓住胬肉头部,撕下胬肉头部与角膜表面附着处,使角膜表面达到光滑、干净;若胬肉组织与角膜粘连较紧,可用小圆刀头从角膜、角膜缘处轻轻分离干净,将结膜下胬肉残留纤维血管组织广泛切除并电凝止血,且对于胬肉颈部增厚变性的结膜要尽量多的切除。将球结膜对位缝合于角巩膜缘裸露3mm×4mm处,术毕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后包扎。

  1.3术后处理(1)术后治疗:手术日加压包扎术眼,术后第2天术眼开放、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4次/日,晚间涂氧氟沙星眼膏;术后7天拆除结膜缝线,继续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1周。(2)随访观察:术后隔日在裂隙灯下检查结膜和角膜创面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感染、角膜新生血管等;术后2月复诊1次,1年后每6月复诊1次,在裂隙灯下检查术眼有无翼状胬肉复发。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手术区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复发:手术区有新生血管,球结膜充血、增厚、有胬肉增生。

  2结果

  术后近期有22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眼干涩等症状,余39只眼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术区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61只眼中复发5眼,复发率为8.2%(5/61)。

  3讨论

  近年来我科对原发性翼状胬肉采用单纯切除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复发率仅为8.2%.笔者的体会是:(1)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将胬肉组织与结膜粘连处分离后,再将胬肉颈部与球结膜弧形剪开,提起结膜断端向鼻侧缘广泛分离至泪阜部,然后将胬肉纤维组织及血管尽可能彻底切除;注意切除时不要伤及眼直肌,且分离和切除胬肉组织的术野一定要清晰,以便于切除干净。(2)采用撕脱分离法切除翼状胬肉头部。用有齿镊抓住胬肉头部侧方,钝性撕分胬肉头部与角膜表面附着处。由于胬肉头部一般只侵入至角膜的前弹力层,故在钝性撕分胬肉头部与角膜附着处时不能伤及角膜基层,但处理复发性胬肉头部时其附着牢固处要用小圆刀轻刮下,尽量减少对角膜基质层的损伤,减少术后角膜云翳或斑翳的形成等并发症[1].

  总之,翼状胬肉手术是既简单又复杂的眼表疾病手术,笔者在应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中重视了手术方法,有效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体现了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刘志容,张悦。翼状胬肉术后严重并发症3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5,5(1):20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眼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