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

第五师林地开发困境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84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兵团五师人造林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第一章】第五师林地开发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我国林地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第三章】兵团五师林地利用保护的情况及问题分析
  【第四章】林地利用及保护的外在环境与供需评价
  【第五章】林地资源利用及保护规划的制定分析
  【第六章】第五师林地利用及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人造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林地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在生存、发展过程的基础,也是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物质的基础与保障(何齐发、孙玉军,2011;黄德民,2002)。林地不仅具有保持水土、减轻或者是防风等功能,而且在对国家土地的生态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在保证木材以及对林产品的供给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解决气候变化方面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张华,2007)。我国是一个林地较少的国家,却占有世界最大的生态脆弱区面积,同时我国也是生态脆弱类型最多以及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林地供应依然呈现出十分突出的矛盾。因此,未来应如何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以及合理的使用,从而增强森林资源的承载力,这已经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更好发展现代林业,使得国土生态安全具有了保障,对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这也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义不容辞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森林面积和林木储蓄量,同时要做好林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从而尽量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功能。

  林地资源的储备和林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大局有着很大的关系,十三五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我国在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业的发展赖应对气候的变化。(陶泽良、陈卫洪,2013)。国务院在关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的批复中指出,到 2020 年全国森林面积要在 22300 万公顷以上,且 2011-2020 年林地总面积要确保在 105.5 万公顷以内。同时指出要严格保护好现有林地,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灌木林地。批复还指出要严格对林地用途进行实施管制,对其规划体系进行完善,分级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内容。全国森林面积为 2.08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21.63%,其中,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而森林蓄积位于世界第 6 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对林地的宏观管理工作,筹划我国林地资源保护及利用问题,继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从而缓解我国人口较多、而林地资源较少的矛盾冲突,进而逐渐解决我国由于林地资源缺少而绿化不足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因此,在 2010 年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性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林地保护与利用研究是为了对林地资源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加以规划,以加强林地管理与保护工作,从而达到对林地按照其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确定相应的林地保护级别和利用管制,更加合理的利用林地,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经济环境,使人、相关部门以及各相关产业之间与林地使用之间的矛盾得到协调,使林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得到最好的集约利用、达到优化配置,在满足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又能使本地的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得以保障,也可使本地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得到保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为 330 千米,向东到达古尔图河西侧,向南到达婆罗科努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 79°52′30″~83°41′07″、北纬 44°21′34″~45°14′45″。

  垦区东西长为 315 千米,南北宽为 125 千米,土地面积为 3983 平方千米,兵团第五师的师部驻在其首府博乐市。第五师三面环山,呈西高东低,逐渐倾斜的缓坡地势。分为三个较大地貌单元,其中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部的是博尔塔拉谷地,东部的是艾比湖盆地。全州面积 2.7 万平方公里。兵团五师所辖农牧团场与地方县市交错驻守博州境内。

  在全生态国开始退耕还林后,在一些生态环境的建设工程中,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兵团第五师制造了大片的人工林地、人工草地、林区等人工植被,还通过人工种植的这些饲料进行加工并喂养牲畜,并且种植了一些牧草,实施放牧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这使得林草面积为 38.1%,从而使得基础性的生态绿化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改善。2014年后,随着五师双河市的挂牌与建设,第五师全师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基础交通建设等城镇改造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量,而粮食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以及国土安全等问题都与林地保护利用密不可分,因此如何规划,合理安排,有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兵团五师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兵团五师当前生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选择。

  1.1.2 研究意义

  本文以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五师双河市。由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各种的建设对林地的占用也在增加。由于一些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如棉油,政府也实施了一些农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农业方面的效益也在增加,从而使得对耕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逐渐显现,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冲突,还有一些人员只注重短期利益,还有其他因素都将增大森林植被与林地的破坏性,这将导致了林地与森林保护的难度的加大,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林地保护利用的问题等。本文将通过对上述各方面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到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可以确定五师双河市林地利用的目标及其未来需完成的任务,以便可制定出针对性的林地保护利用措施,这样可以达到对林地资源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保护与利用的目的,最终实现更好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同时为进一步弄清未来该第五师生态建设及其林业发展的空间状况,将林地用途管制进行落实,对林地结构的布局进行优化,从而为该师林地的利用情况提供相关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现阶段,国外在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以及和林地的利用和保护方面,都有着适合本国国情的手段和方法。1960 年,在北美洲的联邦政府提出了相关林地保护利用的政策:退耕还林、鼓励种树等;通过法律手段明确规定了森林的所有权,尤其是将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地州政府对森林归属权进行了确定,将美国本土西部山区的生态林对其各政府进行了划归,通过政府来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树种以及原始森林。此外,为了保护、发展国内的森林资源,使用野外防火、防治病虫害、培植苗木、研究科学、编制了全套的国家树种目录等策略。在 1994 年的一个联合国的会议上,英国又一次颁发的《关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持续利用》这一准则,提出了要加强管理现拥有的森林、树木,并将一点一点的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此国的政府在 1999 年再次的颁发了一项关于国内林地保护的相关计划说明,确定阐明并统一了森林经营的相关标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的;从 2001 年开始,对全国森林资源用量也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并对此要求也进行了加强,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保护也重视了,政府方面也鼓励生态公益林业的发展,在纸循环、利用方面也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发展,如通过节约森林资源非木质能源发展等方式,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尽管此国不同于欧洲大部分国家,也没有制定、颁发一些相应的法律在林业方面,在该国的法律框架中,却制定了一个实施条例关于林木采伐的。

  在该条例中,对采伐树木进行了严格规定:采伐树木必须要出示采伐方面的证明文件。

  挪威通过研究制定了一些政策:森林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通过国家强制性的手段制定的政策来保持本国林业资源的恢复并且达到一种长期稳定的状态。该政策是经过调查研究制定的,以本国家的建筑规划法、自然保护以及森林法的相关规定上的。另外,在对本国执行其林业政策的过程中,立法、税收、经济支持、服务的推广与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是其主要措施。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为了达到森林资源得以保护的目的,我国新制定了《森林法》规定:对国内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认定、转让以及进行了相关法律的保护,同时规定了林地的征用原则、程序以及补偿方案等内容。不仅要保障不能使我国森林植被面积减少,而且森林面积也不能减少,同时也要使得我国发展、森林和林地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生态平衡性得到很好的保障。《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我国林地的利用保护的重要位置在国家整个林业规划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将使得林地保护利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全国性的林业规划工作中。并且,也使得在全国个地方范围内,在林业规划的发展中,使各地林业工作这都将林地保护利用作为其探讨的重点、热点。

  (1)林地质量等级研究现状。林地质量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形成的,包括各种自然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例如林地等级怎么确定的,应当综合、系统的分析如何造成这种等级差异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当前,林地之路和林地生态经济质量两种方式的评价是我国林地质量等级评价的主要方式。大、小、微气候,地形与地势,林地水汽,土壤及生物等包括林木生长的一切环境因子都是林地、立地质量的评价条件。对林木资源与因子之间直接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且对林地质量进行的分析是通过林地的生产力的大小来评定的。林地资源的社会效益、生态以及经济是林地生态经济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该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的,主导力量为社会效益,核心是其经济效益并且是统一的。该生态规划是在这样一个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完成的,这便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对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自 20 世纪 50、60 年代起,我国才开始在林地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的科学性的研究工作,同时对林地质量的评价使用了地位级表,并且自70 年代到今天,一直有两种林地质量评价法: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不能全面涵盖林地的所有类型,它方法仅在天然林地的质量评价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在如今发展形势下:小城镇的建设、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情况下,要更加全面及系统性的、综合的对林地质量评价,这需要一种较为适合的、科学的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在 2011 年,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林地质量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一些标准,这将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对林地的综合并且更加全面的一种划分。在这以前,关于林地质量的等级划分,在四川省等一些地区都有了关于林地保护利用的规划的试点地区。国内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例如:沈俊强(1996)对福建地区的一些林地进行了研究,并且编写了覆盖了福建省全区的 12 个杉木林地指数表。马明东等(2006)对云杉利用卫星遥感的手段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郎奎键等(1999)通过对我国 22 个省区的地位指数,采用迭代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法进行了标准化的研究。林地质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至此,有关狭义概念的林地质量分类方面已有研究包括林地的地价、综合、市场区位、经营条件、立地、土壤肥力、生产力等方面的质量,但是广义林地质量相关方面都目前为止都没有确定的结论。这个只能是相对意义上的林地质量等级划分概念,这是可以确定的一个结论。

  (2)林地生产力研究现状。所谓林地生产力,即指林业用地或有林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包括林业用地利用率和有林地的生产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生产力的概念,有林地生产力通常指单位面积上林分立木蓄积量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森林资源生产力水平,也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以及更新的重要方面(李裕国,1981)。

  林地生产力与林地立地条件、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等密切相关(战国强、杨沅志,2011),林地条件不同的地区,则具有不相同的生产力条件。胡庭兴(1996)通过全面调查、标准地实测和树干解析,调查了官司河流域主要森林树种马尾松、柏木的生长状况。建立了马尾松、柏木现实林分生长过程表,并分析了两个主要树种林分因子生长过程,评定了该流域林地平均立地质量,预测了林分发展趋势,为掌握林分动态,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肖华英等(2002)指出福建省永安市与福建省地方主要用材树种主伐时蓄积等因子标准相比较比较差距大,杉木与马尾松蓄积分别为标准数的40.1%和 29.29%,林地生产力潜力大;邢世和、韦红(2006)指出福建全省林地中生产力区高生产力区与中生产力区均占绝对的优势,其中高生产力区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76.26%,而中生产区占比为 23.54%,其中高生产力区主要分布于闽北、闽西和闽中地区,而中生产力区则主要分布于闽北、闽中和闽东地区。

  (3)林地分区研究现状。分区是指对其差异性与相似性进行比较与分析,然后把拥有共同特点并且密切联系的那部分进行结合,将有差别性的那一部分归类,最后将其分类为几个区域,并且这几个区域具有自己独立的特征,这些通常指的是地理区域上的划分。林地区划常见方式有功能、经济、自然、行政区划等。林业分区就是将区域内的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并且对区域的林地制定了长远的相关分区的规划。国内的都是以定性为主来研究林地分区情况的,并且是有目的的进行分区的:优先考虑了林地是如何利用的,如今也逐渐增加了定量和定位林地功能分区方面的内容。郑德祥等(2006)应用逐步聚类 I 型法对福建省林地区位特征值进行分类归等,将福建省林地划分为 3 个区位,形成福建省林地区位图,以此对福建省林地旳合理利用做出决策。

  陈国瑞(2006)主要对厦门市的林地保护利用区划布局以及对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情况,最终提出了保护利用的一些措施。雷明军(2008)阐述了目前情况先吴起县林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对其林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县未来保护林地及利用的对策建议。

  (4)林地保护利用技术现状。林地资源为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林地保护利用的研究是土地变化研究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根据其产业类型将其归为两类:即为: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根据用途可划分为 6 种基本类型,包括:未利用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建设、水域等方面的用地。人类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活动不断的影响着林地上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如果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那么将会对动植物种群的动态造成影响,也将会部分的影响到全球生物的地球的化学的循环以及使得其过程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将导致了全球林地、土壤及气候森林的逐渐减少,甚至会消失的,这将 更是影响全球的气候。只有森林的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复,同时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的数量达到了并持有,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抑制或是说去除掉这种不好的影响,开展林地的保护以及科学、更加合理、高效的去对林地进行利用,这样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这便为林地保护及利用科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林地保护利用的传统做法为:将踏查与抽样调查两种方法相结合。

  20 世纪 80 年代,航空检测技术就己经应用到林地资源普查、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中。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3S 技术开始用在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在不同尺度的林地资源清查、保护利用规划勘察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森林资源的清查与监测工作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3S 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林业的重点工程规划、森林质量的分析、公益林与商品结构分析等方面,并且可以迅速地制作出美观的各种各样的林地方面的专题的地图,这将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性保障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顺利进行。3S 技术是林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3S 技术可以为林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周绪等(2007)采用混合分类法对研究区土地覆被进行分类,估算其变化面积、林地与各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间的转换。

  (5)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问题的相关研究。国内的对林地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林地的保护利用措施、林地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林地保护利用的一些特点以及林地资源现状等方面。在对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工作中,全国各地都实施了林地保护,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问题、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如陈碧良(2006)对德化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主要针对林地区划、林地利用等提出对策。高尚军、徐善光、孙涤非(2010)认为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力度不够、林地增加量较少等面临的这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王少忠(2009)对东山县林地保护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林地保护保护管理的相关措施。邓东发、袁亚光(2008)通过分析永州市林地保护利用的现状,指出目前永州市林在林地利用中存在的比较粗放、效益不高等问题,并且分析了其林地保护利用的潜力,同时结合相应的林业工作实践,提出了该市保护、利用以及发展林地的对策建议。

  (6)中国典型地区的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研究。华北地区交通比较便利、经济发达、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地貌也丰富多样,是我国粮食主要的产区。自 1995 至 2000年,华北地区的各个省市的林地面积都有一定的减少,整个华北地区林地面积共减少了25209.73hm2.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被乱砍滥发变为草地、工矿等占用这些都是造成林地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徐新良等(2004)定量分析了 1985、1995 与 2000 年中国东北地区的林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认为 1985-2000 年东北地区林地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西北森林资源的监测区,位于有着十分显着的森林生态防护效益,同时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并且也是荒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黄河中上游地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都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进行了加大,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交通等工程建设的规模的扩大,也导致了不断增加了被占用的林地面积。近几年,乡镇企业等工程也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实施的乡村道路等发展的农村经济项目以及涉及到征占林地等,这种行为将导致非法侵占、破坏林地的行为经常会发生。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文献所阐述的观点与结论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为本文论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虽然国内关于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于新疆这样林地规模小、林地流失严重的地区,研究很少。本文将林地保护相关内容与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将兵团五师的林地进行了等级划分,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使得本文的研究成果确实可以对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的林地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可通过此研究来更好的解决兵团第五师林地保护及利用的一系列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将主要研究兵团第五师林地资源利用以及林地资源保护的问题。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兵团五师的林地利用保护的分析,找出相应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共分为 7 章: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相关基础。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我国林地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主要内容为总的中国林地保护利用与三北地区林地利用的状况、各个省份林地保护利用的各种近况以及在建设的林地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状况。第三章阐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的基本状况,第五师有林地的保护利用情况以及评价了其林地的保护利用状况,主要针对该师的林地资源的状况、该师的林地保护利用的特征以及该师在林地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在第四章主要对兵团第五师的林地保护利用的环境与供需情况进行评价;第五章阐述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相关总体的一些规则,主要是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编写的必要性及一些原则进行了说明;第六章是对如何对兵团第五师的林地进行保护利用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本课题将使用阅读、研究法,同时结合调查方法:以本课题为基础,通过大量的文献参考学习来获取资料,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林地利用保护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五师林地利用保护的现实状况活历史情况,对文献和调查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最终对五师林地利用保护有规律性认识。

  (2)使用个别案例的研究,同时结合数量研究的方法。以本课题为对象,对五师林政案件以及涉及林业的刑事案件中比较典型的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典型案件的发生原因、案件特点以及最后的结果,然后再通过数量研究法,对大部分的相关案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五师林地保护的主要问题。

  1.3.3 技术路线

  研究第五师的林地保护与利用是以兵团第五师、林业发展、国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为依据的,同时针对第五师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且结合其自身的经济社会的真实状况,建立一种可以使兵团第五师的林地保护利用体系得以优化,并且使其符合兵团第五师区域状况,同时也要满足其林地资源利用状况达到效益最大化。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展开理论研究,在与导师的商定及向专家咨询后完成文献综述和论文提纲;其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同时对兵团第五师的林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将理论实地调查相结合,最终提出了未来兵团第五师在林地保护利用方面的相关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林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