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新闻翻译原则与过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06 共584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闻类文本汉译中关联理论的运用 
【引言  第一章】新闻翻译原则与过程 
【第二章】911报道的翻译案例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新闻类文本汉译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引 言

  翻译项目简介和任务描述

  翻译材料介绍

  按照兰州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中对笔译实践环节的要求,笔者确定《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网站中 13 篇新闻报道及评论作为翻译文本,这些文本均以美国政府采取的“酷刑”为主。“酷刑”能对人的肉体或精神造成极大痛苦,目的通常在于处罚某种不法行为或是以此来获取一些特定的信息,后者也称为刑求(维基百科)。笔者所选的文本均涉及一个共同主题,即“中情局拘押与审讯报告”,这一报告详细记录 9·11 恐怖事件之后,中情局是如何利用“水刑”、关禁闭、剥夺睡眠等残酷手段从恐怖嫌犯口中获取情报。这一残酷做法也引发人们的争议,因此,在网站中出现了各种对此事件的看法的文章。

  笔者所选的文本材料都属于信息型及表情型二者兼顾型文本,其内容均如实反映“酷刑”的施刑方式及社会各界对它的态度,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更多被隐瞒的真实情况。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简单易懂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主要包括一些与“酷刑”相关的专有名词或是政府机构的名称简写,如 “ice-water baths, sleep deprivation, loudmusic”和 CIA(中央情报局)等。同时,所选的新闻类文章中还包含少量政府领导人的发言实录以及部分官员讲话内容。政府人员在讲话时必须谨慎小心,说出的语句看似简单,但其中个别词汇有其暗含的特殊意义。其次,所选文本的语句结构大都相对简单,但仍有部分较难理解的长句:有些由破折号将句子从中隔开,分为几部分短句;有些由主句和多个从句构成复合句,这就给笔者的分析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又因笔者所选材料为政治类新闻,该类文本中包含有大量相关的政治背景知识,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笔者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选材缘由

  该论文选取的翻译材料均属于网络新闻类文本,主要报道或评析美国政府的“酷刑”手段。“酷刑”对反恐有一定作用,但因为相关机构所采用的手段极其残忍而又不人道,所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当今世界要求各国各地区“和平相处”,并要平等对待各国人民,任何人不应作出任何有辱人格尊严的事情。但是,“酷刑”却极大地违背和平原则与平等原则。为使更多人看到酷刑的真实状况,并使目的语读者进一步了解美国政府“酷刑”的相关内容,笔者选定此类材料作为翻译文本来进行翻译实践研究。其次,又因此类文本包含一定的情感色彩,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体会原文作者的态度,尽量达到与原文作者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这样才能保证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

  最后,所选翻译材料文本语言都较为简单、随意,均是撰稿人对“酷刑”所做的评析,其中还包括部分政府官员发表的声明。这些引述的语句大都较口语化,但在翻译时,语言看似简单却不一定能译得很到位。因此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有助于提高笔者的翻译能力并强化翻译技巧。

  翻译实践报告的侧重点

  该论文的翻译材料均选自于《赫芬顿邮报》网站,中心主题都与美国政府的“酷刑”有关。完成这些材料的翻译实践后,通过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对案例的分析,本论文主要研究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新闻类文本中的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入手分析所遇到的问题。鉴于所译材料都是信息型和表情型文本,主要通过原文作者的表达给读者传递一些基本信息。同时,所引用的官方讲话的文本又侧重于表达原文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其给出的一些建议。该论文具体分析各重点词汇和句法,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来帮助笔者进行翻译,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最佳关联性。

  在词汇的翻译中,以按照语境确定词义、进行词类转换或是加注等方法来解决词汇层面的问题。而在长句方面,采用编译和再创造等方法,使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原文,并使译文读者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论文基本结构

  该论文共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引言、第一章、第二章以及结论。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材的背景、文本类型和论文重点内容。

  第一章介绍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理论、分析所选取材料的文本类型并研究文本语言特点。

  第二章在对原文文本语言及文本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采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翻译活动。对具体翻译实例进行讨论并分析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

  结论部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笔者在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

  第一章 翻译原则与过程

  1.1 引言

  新闻报道与其它文本相比,有着语言简洁、内容真实、时效性强以及可读性强等特点,因此新闻类文本的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科技及商务等方面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要注意符合新闻报道的特点并保持与原新闻内容及情感态度的一致。本章主要介绍译者的译前分析与准备,对目标文本的语言定位及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在译前分析和准备阶段,笔者通过分析文本语言特点及文本类型,确定翻译材料属于信息型与表情型文本。并结合关联翻译理论进行分析与阐述,最终确定译文的语言特点定位。

  1.2 译前分析和准备

  1.2.1 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斯波伯(Dan Sperber)和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 1986 年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首次提出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含有“明示和推理”的认知过程。人们对话语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明示”

  指说话人以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方式进行编码、表达意图,这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推理”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显映方式来解码,最终将由解码获取的证据构成前提的一部分,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推测话语信息,并正确理解话语信息。关联性即人们在理解话语时,寻求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思辨、推理过程是依照关联原则,寻找话语、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使听话人合理推测话语意图,并能对话语做出正确的反映(吕晓菲,2006)。

  随后,格特(Ernst-August Gutt)率先在翻译研究中引入关联理论,提出关联翻译理论。在其专着《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语内或语际间动态阐释的推理交际过程,译者相当于桥梁或中介,既要寻找源语文本明示信息的关联,找出相关源语的认知语境,完成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推测,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调用相关译入语的认知语境形成译入语文本,并将此明示给译语读者。因此,从本质上来看,翻译即译者寻求源语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最佳关联性的过程,也就是译者希望译语读者在理解译文时,可以获取充分的语境效果但却不用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黄菊芬,2012)。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好的译文应该可以给读者呈现出最佳的,而不是最大的内在关联。最佳指读者能够以较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而文本的关联性与文本话语的社会功能、创作意图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者的个人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1.2.2 文本类型

  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莱斯在其着作中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基于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莱斯建议,将文本按照其主要功能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也称为“感染型”)。她指出,信息型文本主要表现事实、信息、知识和观点等,特点是逻辑性较强,文本的焦点是内容而非形式。表情型文本主要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对物的情感、态度,其语言具有美学特征,侧重于信息发送者及其发送的形式。感染型文本旨在感染说服读者,使其采取行动,并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语言形式通常具有对话的性质,关注点是信息接受者,侧重于感染(张美芳,2009)。

  本文所选翻译材料属于信息型及表情型兼顾型文本。首先,翻译材料中关于“酷刑报告”的内容,都是通过其语言本身传达给读者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与观点,让人们了解“酷刑”是什么及实施“酷刑”的方法与地点等内容,因此具有信息型文本的特征;其次,材料中的官方讲话侧重于表达其情感态度,并会给出一些建议,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酷刑”的态度是强烈反对,因此又具有表情型特征。总之,该翻译材料是以信息型文本为主,表情型文本为辅。

  1.2.3 文本语言特点研究

  本文所译材料均选自于《赫芬顿邮报》网站中的新闻报道。《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影响力很深的新闻博客网站,主要报道国内外时事新闻,没有纸质版报纸的发售。

  它在创立之初,是自由派和左派的评论平台。随后,许多知名撰稿人开始为网站撰写新闻评论,而这些博客也对读者有着很大的影响。《赫芬顿邮报》的报道内容,对推动公共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摘录了几位撰稿人在网站上发布的表达其观点的文章来进行翻译研究,这类文本的特点大体为:多使用较随意的口头语言,但所援引的官员讲话中的用词却正式严谨以防歧义,同时文本中还会引用形象生动的专有名词来加深读者的理解等,这些都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独特特点。

  而所谓的新闻报道,是指“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比法特语)。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

  “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国着名学者陆定一给新闻的定义是: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国内外对于新闻的解释与定义有很多,但通常状况下新闻都具有以下特点:对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时间性很强;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由这些特点可知,新闻文本与文学、科技或商务等作品之间的翻译,有着很大的差异(吕晓菲,2006)。实用性文体新闻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因此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注意上述特点,尽量使译文语言客观、准确和简练,译文的风格及情感态度也应尽可能的与原文保持一致,并能准确传达出原文作者的观点及意图。以下是对所选翻译材料的文本语言特点所做的具体分析:

  a. 翻译材料的内容均属于某撰写人在网站中发表的对某一国际事件的看法及评论。在表达其观点时,难免大量采用直接引用法引述各政府官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清晰展示出自己所持有的观点,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读者阅读这些内容后,也会清楚明了地体会到原文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语句多属于口头语言,因此也较随意,不会很正式。如以下三例:

  例 1. “A good end cannot sanctify evil means; nor must we ever do evil that good may come of it.”

  --William Penn例 2. President Barack Obama proclaimed, “Throughout our histor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as done more than any other nation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democracy, and the inherentdignity and human right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actionsthat were taken were contrary to our values.”

  例 3. “The president wants to know who the fuck authorized this release to the committees,” Panettarecalled then-White House chief of staff Rahm Emanuel saying at a Situation Room meetingnot long after the arrangement was made. “I have a president with his hair on fire, and I wantto know what the fuck you did to fuck this up so bad!‘”

  例 1 中,作者引用威廉·佩恩(William Penn)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明自己对酷刑的态度,它是不被人所接受的,无论结局好坏,所采取的方式都是极不正当的。读者读完这句话后,对作者的情感态度会一目了然。而例 3 中所用的 fuck,一般常用于口语,较少出现于正式文体中。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出了文本语言(即口语)的随意性,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的气愤之情。

  b. 由于文本材料中所涉及的“酷刑”是一种极其不人道的做法,因此材料中会提及一些法律或是公约内容来进一步解释说明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而这些法律或是公约的语句都很正式严谨,这些语句的用词会非常准确,也会避免使用一些模糊性词汇,以防引起歧义。但有时此类语句会很长,这就给译者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同时,这体现出新闻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如下例:

  例 4. The CAT defines torture in Article 1 Part I as “any act by which severe pain or suffering,whether physical or mental, is intentionally inflicted on a person for such purposes asobtaining from him or a third person, information or a confession …”

  c. 文本材料中还出现一些有关于“酷刑”的专有名词,这些词语都很形象地描绘出各种折磨手段。可以令读者在看到该专有名词时,就能大致猜想其酷刑的内容方式。

  这些词汇一般都是名词或名词词组,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很轻松地获取所需信息,不用过多思考其引申含义。这也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具体参照以下范例中的划线部分:

  例 5. Interrogation techniques included bo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torture: facial andabdominal slaps, beatings, “walling” (being slammed into a wall), ice-water baths, forcedrectal rehydration and/or rectal “feeding”, sleep deprivation for up to 180 hours, shacklingfor extended periods while in stress positions, isolation, sensory deprivation, loud music,enforced nudity, hooding, mock executions, and for some detainees, “water boarding,” i.e,near-drowning to the point that some detainees turned blue and required resuscitation.

  例 6. Abu Zubaydah's first waterboarding session took place over a “two-and-a-half hour period,”

  during which he, “coughed, vomited, and had 'involuntary spasms of the torso andextremities.’”

  例 7. Jon Eisenberg, a human rights attorney who defends one of the prisoners, believes that whencombining the varied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ce-feeding of detainees, “it all adds upto torture.”

  以上三则例子中的划线部分词语都是各种“酷刑”手段的名称,通过理解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就能很快猜测出其“酷刑”方式。这些词语简单易懂,不用读者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便能非常容易地掌握其含义。如“ice-water baths”是指“冰水浴”,而“sleep deprivation”就是“剥夺睡眠”的意思等。读者在理解这些词汇时,不用耗费大量时间与努力,便可获得最佳关联。

  1.3 小结

  本章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材料进行分析定位,确定文本为信息型与表情型文本,并最终确定以关联翻译理论作为指导来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正确理解原文意思及意图,并能在译文中准确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包括原文作者的情感态度。翻译时,应尽量忠实于原文内容及表达手法,还要注意原文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同时,兼顾译入语读者的理解,使译文在结构、词序和表达上尽可能贴近原文,促使译文读者能够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即获得最佳关联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翻译论文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