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导学案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6 共527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不同于教案。王蔷(2006)在其着作 A Course in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中提出,"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框架,依据此框架,教师可以提前决定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换言之,教案是以教师为出发点,着重研究"教".那什么是导学案呢?
  
  关于导学案的概念,人们界定不一。翻阅相关查询的资料,关于导学案一般有以下这些解释。王益辉(2010)认为导学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要追求学生的学习获得。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方案,它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有机整合。马丽颖(2010)指出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课改教材为依据,素质教育为目标编写的,经过教师集体研讨、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等过程制订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检测优化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 "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是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指引图。施光欣(2011)指出,英语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学英语的方案,是根据英语教材并结合具体学情所编写的校本教材、班本教材和生本教材,是校本备课、班本备课和生本备课的结果,是教师集体智慧备课的结晶。姜雪(2012)认为导学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
  
  综上所述,导学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出了编制导学案的依据--教材、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阐明了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此外,李福灼(2013)在《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和反思》中提到,导学案目前在学界没有统一的说法,有的称其为导学案,有的则称其为学案。因导学案更能体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因此他以导学案概之,笔者也赞同其观点。《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任长松,2003)中写到:"学生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才能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掌握或习得期望他掌握或习得的东西呢?教育者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并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包含一系列活动的"学习方案",使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活动而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可见,导学案就是指教师为让学生实现某一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包含一系列活动的学习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教学的重心不再是研究教材的教法,而是转变为研究学生的学法,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导学、导练、导评".导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学习的过程;导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导学案的配合下,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导评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进行自评和教师进行点评的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 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导学"分为"导"和"学"两个方面。 "导"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和评价等教学手段,从而推动学生自内而外,将其蓄积已久的内在个人情感和思想自由倾诉出来,进行主动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像小鸡从蛋壳内孵化而出,产生巨大的力量。"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的"导"下获得新知,提升自身能力。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是同步互动的,导学和谐统一。
  
  笔者论述的导学案和学案是相同的概念,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是指在限定的课堂时间内,以确定的导学案为教学载体,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为媒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也就是说,新的教学模式不只是满足于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能力。鲁子问教授认为"从教育内容看,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对于中国中小学生来说,英语语言教育是以英语知识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活动,其目的是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知识教育只是为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目的而提供基础。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应该是能力教育,而不是知识教育。"(鲁子问,2006)

        2.2 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对于导学案的编制前人已研究很多,笔者经过整理发现主要遵循的编制原则如下:(1)主体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编写内容能促进学生的发展(2)探究性原则--通过思考问题,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合作性原则--备课组集体教研,形成学案初案,并不断完善;(4)参与化原则--学案编写要设计层次化,问题梯度化,使得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5)课时化原则--尽可能地按照一个课时编写一个学案,保证教学内容的高效完成。
  
  各个学校使用的导学案形式不尽相同,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不重点探讨导学案的编制或设计,而是结合自己学校已有的导学案样本,改进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 国内外关于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国外没有完全对应的词,但它体现的"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在国外由来已久。早在 20 世纪之前,法国卢梭写下《爱弥儿》一书,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合于人,适合于人的心"(卢梭,1978)的自然教育理论。该理论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个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已把教育的重点定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2001),他在吸收和改进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的思想后,提出实用主义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创设多种情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创新,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20 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疗的经验,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观点。他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西方广为流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非指导性谈话过程中,帮助学生营造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罗杰斯,2006)。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要以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从而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不但强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 世纪下半叶,奥苏伯尔(1963)基于有意义理论提出了一种用来教学生学习概念的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模式。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先介绍相关的引导材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方向(张丽冰,2005)。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先给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然后把学习材料根据逐步分化的原则再呈现 ,一方面使学习者掌握概念本身,另一方面使学习者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它对教学有 4 个要求: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讲授要少而精、简而明;讲授要保证学生掌握一般或普通原理;讲授要引导学生理解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鲁纳受皮亚杰、杜威等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前苏联着名的教育革新家沙塔夫提出的"借鉴"合作教育理论,提倡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教育理论学家相互学习、批判并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教育理论层出不穷。目前西方较流行的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可以概括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建构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国外这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该课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有关探索教师如何少教和学生如何多学的问题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新途径,使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讨问题,构建新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帮助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2.3.2 国内研究现状
  
  导学案教学模式通常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的在于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没有此模式的正式提名之前,国内已有不少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如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卢仲衡老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材料,进行自练和自改,从而熟练掌握知识;常州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实验",要求老师做到五导、五让,即题导、练导、议导、评导、学导,让学生尝试、看书、思考、议论、评价。
  
  魏书生老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提出六步教学法,其指导思想是"科学指导,民主共享",通过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导学,达到学生自学,学生间、师生间相互作用的目的。在教学中,他们经常采取堂堂清、周周清或月月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所学情况,虽然使得上课就像绷紧的弦一样紧张,但是这些实证研究为导学案教学的施行提供了大量先行的实践经验。
  
  1997 年秋浙江金华一中教师首次在全国提出导学案教学,后来很多学校通过学习仿效、反思实践和改进,形成了各自学校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声誉。江苏的东芦中学(讲学稿),山东的杜郎口中学(10+35 模式)、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模式)、辽宁盘锦实验中学(六步教学法)等都作为课改实验成功的典范,吸引广大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去观摩和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导学案教学模式更多地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我会学",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近些年来,教育教学理论逐渐更新和深入人心,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参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笔者以"导学案"为主题,在中国期刊网内检索(2000 年--2013 年)全部文献,研究成果统计表格见表 2-1, 并由此发现国内对导学案的研究基本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深化三个阶段(李福灼,2013)。
  
  表 2-1 明显反映出有关导学案的期刊论文从 2007 年之后增多,学位论文丛 2009 年之后快速上升。按学段分类可发现对导学案的研究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涉及,其中中学阶段又更多见;涉及的学科也很广泛,文理兼有,目前关于英语教育使用导学案的比例也较大。
  
  关士杰、简淑梅(2005)在《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中,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学案的设计,他们认为有关学案设计方面的研究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尤其有必要。设计学案要以教学实用为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既要兼顾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王卫东、宋兆银(2004)在《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感受成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探索》一文中总结反思了他们学校如何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他们主张以教师集体编写学案导学的材料为导学提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目的。高变英(2006)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中谈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其模式的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自学、探究,不再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地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钟世军、雷新菊(2009)的《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视角,在宏观上探索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其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对于导学案教学课堂实践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推进了教学改革的进程。目前这些学术文章以总结实践经验为主,并且照搬现象也比较严重。也有一部分是探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对于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正操作过程却谈得很少。再加上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还远没有被人们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导学案能否恰当地使用正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可能把导学案当成习题卷,加重学生的负担;或对导学案的使用依然实施满堂灌。所以教师要充分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道为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优化使用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其中课堂探究是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部分,因此如何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向 45 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深入研究,使导学案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文献综述范文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