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的地道性和杂合性(2)
来源:语文建设 作者:杨璘璘
发布于:2017-07-05 共3509字
文化方面的杂合 :在《德伯家的苔丝》的原文中,出现了很多圣经的典故,张先生在翻译这些典故时,通常都将其原文的意向保留下来。这些对于西方人来说熟知的典故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无疑是显得较为生僻,因而显示出了明显的文化杂合性,颇具有异域情调。如将“Jacob's ladder”译为“仿佛雅各看见的梯子。但是,为了让中国的读者理解这一典故所表达的内涵,张先生又加了注释,对这一表达的出处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一杂合性的翻译形式加以注释的翻译策略与张先生的翻译目的是息息相关的。在张先生发表的阐述其翻译理论的文章以及其他对张先生翻译的研究均提及到张先生之所以翻译西方文学,是希望借助译作这样一座桥梁,让中国读者多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学的魅力,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5].因此,张先生在对一些文化意向的处理上,大部分存在着较大的文化杂合因素,并加以注释的方法,以期让中国读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到西方文学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征。哪怕对其中一些文化因素采用了意译即归化的方式,张先生也会在注释中,标明原文,以及对原文的解释。可见,通过在文学译文中出现文化杂合性的成分,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注释,可以较好地实现文学译作传递异国文化风情的翻译目的[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文学译文的语言是地道性和杂合性并存的,其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提倡地道语言的入住,还保留原文的异国风情。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地道性和杂合性共舞,亦或是归化和异化并存是文学翻译的普遍特性,也是文学翻译有效地翻译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可以衍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韩子满 . 文学翻译与杂合 [J]. 中国翻译,2002(2):54-58.
[2] 谷秀春 . 从哲学阐释学看译文的语言杂合性 [J]. 科技信息,2012(35):159-160.
[3] 康晓东 .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比较《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12.
[4] 韩子满 . 文学翻译杂合研究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7-61、71.
[5] 陈辉 . 翻译的文化选择--论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D].重庆 :西南大学,2012.
[6] 仰少博 . 目的论观照下的张谷若汉译《德伯家的苔丝》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2012.
原文出处:杨璘璘. 文学译文的语言地道性和杂合性——以张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 语文建设,2014,(29):73-74.
相关内容推荐
-
抗战时期昆明的外国文学翻译
一、引言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北京、天津相继失陷,两地的三所高校迁往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使得昆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学术和文化中心之一。外国文学的翻译并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止,反而形成了昆明、上海、延安、重庆和桂林等文学翻译的区域中心...
-
许渊冲《无题》英译本的赏析
与音美和形美相比,意美是译诗中最为重要的美。译文将原诗的意美传达和再现的程度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好的译文会完美地再现原诗意象之美,还可以进一步地创造美。...
-
结合《狼图腾》英译版探寻汉英文学翻译策略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翻译出版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文学作品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对文学作品翻译构成了极大挑战。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中实现不同文化的有效桥接,成为了我国译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狼图腾...
-
胡愈之生平简介及其文学翻译
正如戴文葆所评价的那样,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着名社会政治活动家、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的胡愈之,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有相当多的成就至今尚未为人充分了解。须知五四新文化思潮涌现之前,年轻的胡愈之却是首先以翻译家的身份登上了文坛。...
-
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内容解读及其启示
1.引言2007年,国际笔会和西班牙拉曼鲁尔学院联手推出了《译还是不译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ToBeTranslatedorNotToBePen/IRLReportontheInterna-tionalSituationofLiteraryTranslation)(2007:1-135),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学...
-
文学翻译过程中词汇、句法和修饰的清晰化
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而具体的翻译策略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是循着严复信达雅的中国翻译标准而侧重目的语语所做的各种翻译策略的选择,还是根据奈达的等值论而在双语比较基础上做出的策略选择,都没能使翻译策略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论。由此可见,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