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民俗风情独特,“金、银、红、绿、蓝”五色旅游更是别具一格。外译在河北旅游文化的对外宣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是向目标读者介绍河北的旅游资源,吸引其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促进河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河北旅游资源的外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际旅游的飞速发展为促进河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机遇,也为河北旅游的外译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证明,翻译学相关理论对河北旅游外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试将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引用到河北旅游外译的实践中,以期对河北旅游外译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1 、译者的中心地位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翻译活动中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都是由译者来完成的;其中适应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选择是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译者集适应与选择于一体,体现了‘译者为中心’的核心概念。”“由于译者的适应表现为译者的选择性适应,译者的选择表现为译者的适应性选择,于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就一直处于‘中心’地位”。
河北旅游外译的生态环境涉及到河北省文化强省建设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播的社会需要、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汉语旅游文本资料、源语、译语、译本读者、委托者(旅游局、旅行社等)等要素。在河北旅游外译的生态环境中,作为翻译活动的中心,首先,译者可以在众多的旅游文本资料中选择与自身能力与素质相适应的文本来进行翻译,例如,译者可以选择旅游网站的翻译,也可以选择导游词或景点的翻译。在译语和原语的选择方面,译者可以选择自身最擅长、最熟练的译语和原语。例如,译者可以选择汉语和英语作为自己翻译的语种。另外,译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旅游外译的合作单位,如旅游局、景点、出版社或旅游网站。总之,在旅游外译生态环境中,译者在翻译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以自由选择生态环境中的任何要素。另外,在翻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译者可以选择自身认为相适应的翻译原则、方法、策略、语言表达等。
2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2.1 、译者的“适应”
从适应与选择的角度看,适应所选文本所涉及的生态环境是翻译的基础。首先,讨论译者对河北旅游外译生态环境要素的适应性选择。河北旅游外译是译者适应河北旅游外译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性选择活动,译者首先要适应河北旅游外译的生态环境,才能选择做这方面的翻译。首先,河北省旅游外译的生态环境中的原文通常是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册等,按照生态翻译学的观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要选中的,应当是懂得旅游知识的译者。否则假若译者不懂旅游方面的知识,就不会被选中来做此方面的翻译。另外,按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读者对象来看,目标读者往往是懂译文的国外游客,如果译者对译语不懂或不精通,这个译者也很难会被以读者为要素的翻译生态环境所选中。因此,作为外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整个翻译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把握,适应相应的生态环境要素,做出适当的选择。再有,原语社会背景的适应。译文应当尽可能体现所在社会的背景,因此,译者要要对原文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近些年,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再加上,河北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无疑,作为河北旅游的译者,要适应河北省文化强省建设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播的社会需要。在这种情形之下,译者从事河北旅游外译是适应河北旅游外译生态环境所进行的翻译活动。
2.2、 译者的“选择”
译者在外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在此重点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择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首先,在翻译原则的选择方面:河北旅游外译的目的性明确,通过译介资料向国际游客介绍、展示河北特有旅游资源,使其喜欢、向往燕赵文化,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译者在进行转换时,要充分认识原语和译语在话语方式和接受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本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国外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来传递信息。因此,河北旅游外译应以实现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能够接受为原则。另外,在翻译方法的选择方面: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方法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在河北旅游资料的外译过程中,实践证明,如果单纯采用以上三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方法,均不能实现河北旅游文本的成功外译,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就是灵活运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三种翻译方法,才能以达到河北旅游资源成功外译的目的。译者在旅游外译中无论是选择以上哪种方法或联合使用两种或三种方法,均是译者适应河北旅游外译的大环境所做出的选择。
以上研究以生态翻译学为研究视角,分析了河北旅游外译的生态环境,探讨了译者在河北旅游外译生态环境中的主体性功能。译者在旅游外译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处于中心地位并发挥着主要作用,具有灵活自主的选择性。然而,译者为中心是建立在译者对河北旅游外译生态环境很好的适应基础之上,然后再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整合出适应选择度最好的译文,最终实现译有所为。总之,译者对河北旅游文本的适应与选择是译者对自身能力以及河北旅游外译环境需求适应与选择的结果。本研究希望对河北旅游的外译实践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以期进一步促进河北旅游外译质量的提高,推动河北文化的对外交流。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91-95.
[2]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一、前言迁移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源于目的语与已习得语之间的相似或相异。(Odlin,1989:27)同时,迁移亦是一种交际策略,即借用。(Corder,1982:92)依据Thomason和Kaufman(1988:37)的观点,这种跨语言影响的迁移分为两类:借用迁移(borrow-ing...
会展是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会展翻译也出现新元素。在文化图式视角下,分析会展外宣文本翻译中存在文化图式冲突、缺省与重合的问题。...
一、引言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形式灵活,意象丰富,以简短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做到形散而神聚。散文贵在散,而又不能散。散文作为文学百花园奇秀的一枝,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
乔姆斯基(以下简称为乔)认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和介词都属于实义语类,它们都有主目结构。一、动词的主目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动词的主目结构规定了实现动词表达的动作或状态所需要的最少主目数量,动词要求几个主目,句中至少必须有几个主要成分出现,只有...
一、引言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北京、天津相继失陷,两地的三所高校迁往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使得昆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学术和文化中心之一。外国文学的翻译并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止,反而形成了昆明、上海、延安、重庆和桂林等文学翻译的区域中心...
1引言20世纪初维新派的翻译滥觞于1898年,止于辛亥革命。与19世纪下半叶的清末翻译活动不同,这一时期的翻译不再聚焦于纯粹的科学技术方面,而转向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和文学方面。这一转变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无关系。当时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
1.引言在浩若繁星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古诗词是很重要也是很灿烂的一部分内容。然而,由于中国古典诗词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化意象,而且这些文化意象由于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而与外国学习者大脑中的文化意象有较大的差别,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一、隐喻认知隐喻在传统语言研究中通常只被看成是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它是一种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因此隐喻式表达被认为是属于非常规语言范畴。而现代隐喻研究不仅将隐喻看成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认为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人们赖...
我对庄子的兴趣始于少年时代对老子的兴趣。在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背诵完老子《道德经》之后,我转向庄子的书。我感到《庄子》比《老子》难懂,不是它所表述的思想,而是它的陈述方式。《老子》像是用大量水晶珠式的警语格言缀成的晶光闪烁的佛珠链,珠珠衔接而自...
1.介绍英语构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结构,对英语学习者识记单词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迅速涌入带来了大量新词的出现。构词法再次成为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引起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近年认知语言学逐渐兴起,成为研究英语构词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