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秦腔演唱独特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04 共315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秦腔演唱的艺术特点探究
【第一章】秦腔独特的演唱风格研究绪论
【第二章】秦腔角色演唱风格类型
【第三章】秦腔演唱的运气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秦腔演唱的吐字特点
【第五章】秦腔的不同发声演唱特点
【第六章】秦腔演唱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参考文献】秦腔演唱独特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7.结语

  秦腔,作为中国戏曲文化历史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通俗易懂的唱词和融进民俗民风的旋律被陕西、甘肃两省的民众所追捧。以其独特的演唱特点,独存的风格、独树一帜于中国戏曲之林。

  本人结合前人研究与探索的秦腔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角色类型,根据秦腔不同角色的演唱特点,将秦腔角色的演唱归纳为七种演唱风格,即苍劲宽厚型、雄浑粗犷型、宽亮高亢型、潇洒飘逸型、稳重含蓄型、活泼明朗型与诙谐风趣型。

  在秦腔演唱的"气"中,梳理了秦腔演唱行腔运气的技巧与特点,归纳出秦腔角色演唱时运用丹田气三点原因。一是运用丹田气的深呼吸意识,二是丹田气的呼吸支点是秦腔运气的最佳支点,三是丹田气是最适合秦腔演唱的呼吸方式。

  在秦腔演唱的"字"中,笔者结合五音四呼、归韵收声十三辙等吐字规律,通过秦腔具体例子进行分析,探讨了秦腔演唱时的吐字方法,得出陕西关中方言的四声与演唱时装饰音运用的关系为演唱时的装饰音依据唱词四声走向而定。

  在秦腔演唱的"声"中,笔者分别归结了秦腔七种角色演唱风格类型苍劲宽厚型、雄浑粗犷型、宽亮高亢型、潇洒飘逸型、稳重含蓄型、活泼明朗型与诙谐风趣型,各有特色的演唱用嗓方法及共鸣与音色、放音方法等演唱特点。

  在总结了前四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人认为"吼"是秦腔演唱中代表性特征,通过分析经典唱腔唱段对其成立理由作出了详细阐释。同时,笔者通过前四章的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秦腔演唱发展的趋势,是秦腔演员在继承演唱传统、保留原有韵味的前提下,借鉴歌唱或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声方法,力求使秦腔的演唱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当代欣赏者的审美变化。笔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秦腔演唱的渐变趋势,正是以人为载体的我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传承发展之客观规律的体现。


  参考文献:
  
  一、辞书类:
  
  1、王正强编著:《秦腔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2
  
  二、志书类:
  
  1、《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陕西卷》中国 ISBN 中心,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5.
  2、《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中国 ISBN 中心,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5.
  
  三、戏曲集成类:
  
  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 上》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上)》。中国 ISBN 中心,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0
  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 上》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上)》。中国 ISBN 中心,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0
  
  四、著述类:
  
  1、张伦著:《秦腔唱法研究》。三秦出版社,1994 年版
  2、焦文彬主编:《秦腔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3、张志峰。孙红瑀著:《秦腔散论》,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9
  4、王依群著:《秦腔语音讲座》。陕西摄影出版社。1994.
  5、王正强著:《秦腔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
  6、王正强著:《甘肃秦腔唱论》。甘肃文化艺术研究所,1990.5
  7、陕西戏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音乐组编,孙茂深等记录整理:《秦腔唱腔选》,陕西人民出版社
  8、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秦腔研究论著选》,1983.4
  9、许德宝编著:《秦腔音乐》。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 年 8
  10、(清)严长明、钱献之、曹仁虎合著《秦云撷英小谱》,乾隆四十三年( 1778 )
  11、王正强主编:《秦腔词典》。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1995.10
  12、王正强著:《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10
  13、陈彦主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理论文集 1-5》。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14、张晋元著:《秦腔艺术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4.11
  15、杨文颖编著:《秦腔表演艺术家》。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8
  16、焦文彬、阎学敏著:《中国秦腔》。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4
  17、王学秀著:《秦腔戏散论》。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8
  18、张庚著:《戏曲艺术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19、苏育生著:《中国秦腔》,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3
  20、李晋玮、李晋媛著:《沈湘演唱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2003 年版
  21、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年版
  22、周小燕著:《演唱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
  23、曹文海著:《演唱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4、郑茂平著:《声乐语音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年 4 月
  25、喻宜萱著:《喻宜萱演唱艺术》。华乐出版社,2004 年版
  26、金铁霖著:《金铁霖演唱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年版
  27、金铁霖、邹爱舒著:《演唱教学访谈录》。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年版
  28、余笃刚著:《演唱语言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
  29、晓农著:《中国古代演唱艺术》。中华书局,2003 版
  30、管林著:《中国民族演唱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年版
  31、周贻白著:《戏曲演唱论著辑释》。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 版
  32、傅惜华著:《古典戏曲演唱论著丛编》。音乐出版社,1962 版
  33、石惟正著:《演唱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版
  
  五、论文类:
  
  1、羲京音。《谈谈秦腔歌唱中的用气》,《陕西戏剧》,1982.4.2
  2、王斌。《戏曲演员演唱时的呼吸与换气》,《当代戏剧》,1987.1.31
  3、胡靖舫。《向戏曲演员采访的一些体会》,《音乐研究》,1980.6.29
  4、郭克俭。《关于"丹田气和两种呼吸法"的思考》。人民音乐,1999(05)
  5、刘大巍。《从历史的严格看歌唱呼吸法的演变--也谈歌唱呼吸,兼与《关于"丹田气与两种呼吸法的思考"》》。乐府新声,2000(03)。
  6、李增厚。《秦腔语音是秦腔艺术的根》,《中国戏剧》,2010.10.15
  7、左红。《提高秦腔唱念艺术的必由之路--戏曲声乐学习心得》,《演员谈艺》,1987.6.30
  8、王保易、卢安民。《谈秦腔语音的改革》,1981.10.28,第 47 页
  9、陈幼韩。《韵味论》,《陕西戏剧》,1981.5.31
  10、王正强。《漫议秦腔的唱》。《陕西戏剧》。1982 年第 3 期。
  11、陈永红。《浅谈秦腔在演唱时技巧的发挥和运用》。 《青年文学家》。2011 第 22 期
  13、洪钰。《"真假声"唱法在秦腔中的运用》。《当代戏剧》2010 第 1 期
  14、张兰秦。《拔高弹远扬秦风-试论秦腔在演唱时的拓宽与革新》。《艺海泛舟》2001年第 1 期
  15、张树楠。《秦腔唱法的初步研究--民间唱法研究之一》。《人民音乐》1950 第四期
  16、刘期相。《秦腔发声小考》。《艺术科技》。2005 第 3 期
  17、卢静、王春于。《秦腔与西洋歌剧演唱形式比较》。《大舞台》2003 第 4 期
  18、黄桂娟。《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2010.《民族艺术研究》
  19、黄建平。从哲学角度审视演唱艺术研究--对歌唱呼吸法的再认识[J].《艺术百家》2007 年,第一期。
  20、杨文颖。《秦腔衰派老生刘毓中的表演艺术》,《艺术研究》。1982.5,第 28 页
  21、王宏义。《秦腔"衰派"老生之品格》,《当代戏剧》。2013 年第 4 期
  22、王秀云。《浅谈如何演好秦腔中的旦角》,《当代戏剧·演员手记》2007.11.
  23、胡林焕。《浅议秦腔花脸的继承与发展》,《当代戏剧·艺海泛舟》。2011.3.
  24、雷涛。《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当代戏剧·艺海泛舟》,2006 年第 4期
  25、展运华。《秦腔演员的嗓音训练》。《当代戏剧》。1987 第 6 期
  26、邓卫峰。《浅谈秦腔丑角的表演》。《当代戏剧》2010 第 4 期
  27、阎可行。《秦腔唱腔字调处理的基本规律》,《交响》,1995.6.25,
  28、程让。《就是要让秦腔吼起来》。《当代戏剧》,2005,.7.15
  29、钟键。《浅析中国戏曲唱法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 年 6月第 2 期
  30、齐鸿。《吼秦腔刍议》,《当代戏剧》。2001.9.1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