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研究音乐创作中诗意性创作方式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邱月
发布于:2018-07-10 共4735字
  摘要:东方民族无论在思维习惯还是在美学理论上, 都和诗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创作中, 诗性的表达也是众多作曲家所经常采用的方式, 诗性成为古今音乐创作技法的构成性要素和结构性特征之一。诗性特征显见于徐振民管弦乐作品创作技法的不同层面, 并体现为由局部到整体、由自发到自觉的历时性演变过程。这种诗意性表达的创作方式, 为当代乃至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一条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创作思路, 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开辟了一条多样化道路。
  
  关键词:音乐创作; 诗性表达; 徐振民; 创作技法;
  
  Poetic Expression in Music Creation:Taking Xu Zhenmin's Music Works as an Example
  
  Abstract:Oriental n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oetry in both their thinking habits and aesthetic theories.In the creation of music, poetic expression is also the way many composers often use, and poe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music creation techniques.The poetic features are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Xu Zhenmin's orchestral creation techniques, and are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of diachronic evolution from local to the whole, from spontaneous to self-conscious.This poetic expression provides a creative thinking for contemporary and even later music creation, and opens up a variety of way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Keyword:music creation; poetic expression; Xu Zhenmin; creative techniques;

音乐
  
  一、引言
  
  诗是人类表达精神以及情感的重要载体。诗借用语言的载体传达意象的境界, 通过诗的赋、比、兴的手法, 达到精神的象征与隐喻。“东方美学理论是诗性的理论。东方民族习惯于诗性的思维。”[1]9诗性的思维通常以具象为主, 感知外物的主要方式就是以己度物或以类比的方式度物, 在表达情感以及思想的时候, 往往采用意会、比喻和象征等方式。
  
  徐振民是20世纪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闪现着诗意性的特点, 这种诗意性特点体现为由自发到自觉的历时性演变过程, 在以同名诗词为题材的作品创作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就像他的学生在其交响音乐作品研讨会中评价的那样:“徐老师的音乐有浓浓的诗化的语言, 是一种对生活的高度提炼。”[2]本文以徐振民的音乐作品为例, 阐释以徐振民为代表的中国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的诗性表达手法。
  
  二、内涵逻辑的结构型塑
  
  西方的音乐曲式中包含了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曲式结构, 每种曲式结构的定义, 都是根据每个部分组合原则的不同来定义的, 整个曲式结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代表了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 展现了不断产生新质形态、不断派生新体的过程, 这也符合西方理论科学中一直遵循的外延逻辑原则, 即“立足事物的外延变化, 形成外延的横向拓展”[3].
  
  中国较早一代系统学习西方作曲体系的作曲家, 在经过模仿探索之后, 逐渐形成了自己情感表达的结构逻辑, 而这种逻辑模式恰恰就是中国音乐的内涵逻辑。徐振民作品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 也体现了他由重外延逻辑走向重内涵逻辑的过程。
  
  在徐振民的音乐创作中, 将西方的“逻辑”与东方的“自然”贯通起来, 形成了独特的结构语汇, 既充分领会了西方音乐的形式结构法则, 又深得中国音乐的“自然生长”之妙, 建构了其自身的诗性音乐结构形式。在其以古体诗词为题材而创作的一系列同名古体诗词类音乐作品如《枫桥夜泊》《唐人诗意两首》《琵琶行》《金陵怀古》中, 曲式结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曲式结构, 而是根据诗词中所展现的一幕幕场景以及戏剧性的发展布局而设计, 通过作曲技术手法对诗词进行场景再现和意象塑造, 用音乐的形式来展现诗中的意境。
  
  以管弦乐作品《枫桥夜泊》的结构为例, 这部作品采用了“以诗所描述的意境为线索来布局结构音乐的做法”[4]523, 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与情节的主导结构力作用在音乐结构中显得尤为突出。整个作品由三个部分+插段+尾声组成:A段主要描写同名诗中的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场景;B段主要描绘“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情境;C段是吟诗调, 是对诗作的整体吟唱;插段则是作曲家内心的话, 当时的情景引起了诗人的感叹, 这一切又引起了作曲家自己的感叹。“舒曼在他的《童年情景》 (Op.15) 的十二段音乐之后写了一段《诗人的话》。我在这里也写了一段《作曲家之声》, 这是从内心自然涌出来的。”[5]整首作品按照内涵逻辑来布局设计构思, 也充分体现了徐振民一贯坚持的结构要为内容服务的主张。
  
  三、诗性情感的主题表达
  
  在中国的音乐之中, 诗性的表达是众多作曲家的表达方式, 诗化的创造是不断实践的创作策略。这一特征也反映在徐振民的作品之中, 诗化的主题、诗意的表达构成了徐振民主题构思以及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论是音与音的运动、句与句的吞吐抑或是主题间的演变, 都呈现出了诗化的创作思路, 表现了生命的至美存在以及对境界的不懈追求。总的来说, 徐振民的音乐主题创作之中时刻彰显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中的“重生命”“重心性”“尚自然”的美学追求。徐振民音乐作品涉猎题材较广, 其创作手法也有历时性变化, 但不变的是其诗性的情感表达, 这种诗性情感的表达在其与古体诗词同名的音乐作品创作中达到了最大化体现, 比如他的一系列同名古体诗词作品《忆江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琵琶行》《唐人诗意两首》等。
  
  徐振民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诗意性表达, 从最初的《雪里梅园》中就有所体现。梅花是四君子之一, “梅兰竹菊”在我国古代被誉为“四君子”, 这样的四种植物自然也就成了文化表达的重要题材, 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人品质, 是以物喻人的典型意象。梅, 傲雪独立, 常用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志士;兰, 幽香发于深谷, 常用来比喻贤达之人;竹, 造型雅致, 有谦逊的君子之风;菊, 飘逸而不畏霜寒, 常用来指世外隐逸之士。“四君子”虽各有独特的品质, 但是只有梅花受到古人智慧的碰撞, 形成了后来的“梅花篆字”.
  
  古代文人骚客通过隐喻的修辞手法, 为世间万物赋予生命, 赋予特定的情感, 将其与某种情绪或者某种感觉相对应, 这也是意象表达的重要方式。徐振民在其管弦乐作品《雪里梅园》中, 以在寒冬腊月傲然开放的梅花比喻周总理的高贵品格, 赞颂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日, 徐振民置身梅园中, 漫天雪花飞舞, 火红腊梅盛开, 在漫天的雪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和炽热;回想起与周总理的渊源, 回想起总理鞠躬尽瘁的一生, 徐振民独自在院子里站了许久……一首原创诗歌记录了他当时心头万千感慨:“雪里访梅园, 思绪万千。遥想广场丰碑前, 素花如雪, 人民的悼念。总理品格白无瑕, 功德高于天!”
  
  唐代诗人王维是融诗画于一体的典范, 他既是诗人, 又是画家, 不仅能诗善画, 还把诗画融于他的创作之中。徐振民《边寨音画》中的“音画”与“诗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透过音乐, 体会其画面感, 类比诗画, 透露出诗意性。
  
  徐振民真正开始富有诗意性的创作或者说其诗意性表达较为明显的开端, 是1991年创作的音乐作品《枫桥夜泊》, 该音乐作品以同名诗为创作题材, 通过描绘诗中所包含的意象来表达内心最深沉的情感。这一类题材的创作还有声乐作品《水调歌头》和《忆江南》、钢琴作品《唐人诗意两首》、管弦乐作品《琵琶行》等。这一系列以同名古体诗词为题材的作品的出现, 表明了徐振民真正明显的富有诗意创作的开始, 他找到了最适合表达他内心情感的创作题材---古体诗词, 对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塑造的意象, 通过声音的形式再现, 以借古抒怀。
  
  四、诗意情境的音响构建
  
  意象在中国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受到文人的推重, 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诗作中, 意象是文人骚客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徐振民通过对诗词中所描绘场景的再现, 特别是对意象的音响造型, 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古代人的情感, 表达内心的文人情怀。
  
  徐振民管弦乐作品在音响塑造的和声构建层面, 各有不同:《雪里梅园》突出的是用弦乐来描绘不同的雪景, 多采用纯四 (五) 度音程构成的和弦以模仿雪花在空中漫天飞舞的空灵姿态;《边寨音画》则多采用异调配置、平行五度进行等手法, 增加和声进行的动力性和色彩性;《枫桥夜泊》中主题较多, 且追求传统乐器自身纯粹、干净的音色, 更加强调了主题旋律的线性化发展和意象的塑造, 在塑造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时, 多采用高叠和弦。此外, 徐振民十分注重和弦排列顺序, 追求由于和弦音位置的排列不同而造成的细微色彩变化。
  
  如《边寨音画》是把对大自然的清新感受同火热的民间风俗情景融合起来, 不仅通过功能层分布来配器, 而且通过节奏突出层内分布, 构建音响逻辑结构。与《雪里梅园》相比, 它没有某种具象的造型, 全部是通过音响塑造风光景色, 借此宣泄内心的热烈激情, 达到情景交融, “用我国古代已使用的一个美学范畴来表述, 他应该就是一种‘意境’”[6].
  
  《枫桥夜泊》从诗中的意象造型出发, 既有具象的“乌啼”“霜满天”“钟声”的造境, 也有“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愁”序段落的抽象写意, 更有“吟诗调”中对诗人感同身受的体悟, 还有自己心声的感慨。不论哪种形象设计, 作者不再追求宏大、多彩的音响营造手法, 转而突出乐器原本音色, 在着色方面极简极谨慎, 但简单音色的背后是无穷意蕴的表达, 就像古诗一样, 虽寥寥几字, 却能表达天地万物之豪情。
  
  《枫桥夜泊》中的钟声不是《教堂的钟声》中的钟声, 《枫桥夜泊》中的悠悠钟声设计是一种意象体现,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 具有象征意义, 悠悠钟声仿佛敲打在诗人心上, 寄托出无限的惆怅, 也敲打在徐振民的心头, 所以作者在第二段落中单独出现六小节之后, 作为具有象征符号意义的音响一直贯穿第二段始终。
  
  《枫桥夜泊》的主导主题仅用长笛单音色, 无中景、背景, 长笛低音区音色与箫极为相像;“吟诗调”段落中则是突出管子的音色, 用管子的苍凉吹奏出诗中作者的无限哀愁;另外作者还利用竖琴的泛音模仿古琴的音色……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乐器音色的模仿运用, 使得看似简单的单音色旋律有了传统音乐中的腔韵感。
  
  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江边枫叶、渔家灯火、悠悠钟声、寒秋深夜……徐振民将这些古今文人偏爱的意象都进行了或具象或抽象的描绘塑造, 使其作品中的诗意性特点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这种诗意性特点也体现了一种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其诗意性的表达和对于意象的偏爱, 归根到底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文人情怀。
  
  五、结语
  
  徐振民把自己对人生、社会、历史的心灵感悟都凝练到音乐内涵中, 用诗意的语言构建自己的表达体系。他的作品孕育着浓郁的东方诗性韵味, 一方面充盈着作曲家对人文风情的一往情深, 另一方面饱含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华丽的外表之下又不乏空灵的文人情怀, 这一切构成了徐振民特有的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而且还十分照顾听众的感受, 深受听众喜爱。究其根源, 是因为在徐振民的作品中, 始终贯穿一条不变的线索, 就是深厚的民族情结, 这种情结演化在作品中, 具体表现为我们古老民族灿烂的文明、秀美的山川、悲壮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夏苒。“徐振民交响乐作品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 2010 (7) :12-13.
  [3]刘承华。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形态--从内涵逻辑解读传统音乐美学的形态特征[J].中国音乐, 2007 (3) :35-41.
  [4]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5]徐振民。谈《枫桥夜泊》的写作[J].中国音乐, 2017 (4) :19-25.
  [6]于润洋。在艰辛的探索中走自己的路--写于徐振民五部管弦乐作品付梓之际[J].人民音乐, 2004 (9) :14-15.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邱月.音乐创作中的诗性表达——以徐振民音乐作品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7):69-7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