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歌是闽东畲族民歌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唱畲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也是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喜爱唱畲歌的畲族来说,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
在形式上,闽东畲歌多讲究畲语押韵,最常见的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一条”.一首民歌,少则1-2条,多则7-8条。当然也有一些畲歌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字、三字、五字等的都有。
在内容上,闽东畲歌非常广泛,涉及到的领域众多。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调查当中,课题组成员发现关于闽东畲歌的分类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依据题材内容划分。一个是依据歌曲的首数多少划分。闽东畲歌依据题材内容划分在不同的书籍或者网站上都有不同的版本,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又结合实际的调查结果,把畲歌分为以下类别:叙事歌、时政歌、婚恋歌、劳动歌、仪式歌。叙事歌:指用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的歌曲。
闽东畲歌叙事类的民歌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民族史诗类,另一类是小说和神话传说类。民族史诗类主要是畲族人民世代传唱的比如《高皇歌》。 《高皇歌》 又称 《盘古歌》、 《龙皇歌》、 《盘瓠王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
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小说和神话传说类畲歌是畲族民间歌手根据民间传说的英雄人物或汉族民间小说、唱本等加以改编的叙事诗。如闽东各地畲乡广泛传唱的《哪吒经歌》、 《唐伯虎磨镜》、《白蛇传》、 《山伯英台》、 《奶娘传》 等。
时政歌: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与国家或者国际相关的歌曲。在闽东畲歌当中,有 《赞三中全会》、《党是日头我是花》、 《歌唱十五大》、 《党的政策暖心房》、 《忆伟人》、 《千歌万曲向党唱》、 《中华崛起在今朝》、 《社会主义好》、《庆香港回归》、 《民族团结歌》、《开放歌》、 《改革歌》、 《畲民跟党永向前》、 《歌满青山情满怀》、《畲民与党心连心》 等等。
婚恋歌:指和婚姻恋爱相关的歌曲。婚恋歌是闽东畲歌当中最灿烂的鲜花,因为不仅数量最多,流传最广,而且还最动人心弦。恋爱时有情歌,结婚时有仪式歌 (仪式歌当中不再介绍)。情歌又称缘歌,情歌大部分是以某种事物为衬托,表达男女间爱情的。青年男女通过情歌谈情说爱,互相倾吐真挚情感,排除一切阻力,实现男女结为夫妻的目的。即使中老年歌手对歌,亦善穿插扣人心弦的情歌来助兴。据笔者调查,在八十年代以前,只要走进畲村,就可听到山上、田间的男女对歌声。情歌对唱,基本上是一男一女对唱,各唱一首,一唱一和,男女青年相遇时,一般由女的主唱,男的根据主唱者的歌词内容应对,所以和唱者要随编随唱,难度较大。情歌除野外劳动时对唱外,也有夜间对唱,晚饭后开始,天明结束。一是不妨碍劳动时间;二可吸引众多听众。
婚礼时仪式歌有 《哭嫁歌》、 《梳头歌》、 《别亲歌》、 《上轿歌》、《闹房歌》 等。据调查,在畲族婚姻嫁娶中,无论是嫁女或入赘,都要长夜盘歌。男方请来好歌手“赤郎”和“行郎” (抬花轿的),与女方歌手通宵达旦的对歌,通过对唱“敬酒歌”、“对盏歌”、“度亲歌”、“撬蛙歌”、“嫁女歌”彼此考察对方的唱歌能力。
劳动歌:指以歌唱的形式来表达各项生产劳动遵循的农事季节,介绍生产知识,如何争取丰收,实现美好生活等方面的歌曲。在闽东广泛流传的有:二十四节气歌、十二时辰歌、种田歌、勤耕歌、采茶歌等。仪式歌:指记载典礼的秩序形式的歌曲。在闽东畲歌当中,仪式歌主要分为两类,丧葬歌和功德歌。丧葬歌指在丧葬悲哀时,以歌1分“做阴”和“做阳”两种,死人丧事追荐亡魂的叫“做阴”,平时祈福禳灾的叫“做阳”.比如在闽东畲族广为流传的做阴歌 《哀歌》。
至今畲村畲族成年人去世入棺后,灵堂两边摆上长凳,凡死者下辈均入座唱哀歌,整个灵堂没有豪啕大哭,只有哀歌高吭,哀歌内容大都为悼念死者,思念死者生前乐善为人,表达对死者的尊敬,祈祷死者安息,忏悔对死者生前照顾不周和对孝子的赞扬,对不孝的斥责,其曲调低沉悲切。功德歌指怀念先辈,追述历史的歌曲。功德歌一般有统一的歌词,以手抄本流行,并由专门祭师舞蹈,是做各种类型功德必唱之歌。不同的是功德歌有动作、有道具,地点在师爷间或本家灶边,歌名有:齐声呼、月月唱、大离别、小离别、媳妇苦、卷筒线、牛崽传、二十四孝、五更叹、行孝、灶君保护、夹歌等12段,唱时要唱三轮,唱夹歌内容时,由三人一组进行,一人肩背竹篓 (也有用谷切),手抓一把白米,另二人抬着一只布袋,绕着灵堂棺木,对歌作舞,像抓白鹤一样,通过引鹤、放鹤、言鹤,意为引魂升天,亡故仙师骑鹤上天堂,唱“捞鹤”歌,跳“捞鹤”舞。
依据首数多少可分为短歌和长联歌,独立一首为短歌,平时多唱短歌;几首、几十首甚至上百首为一个整体内容的民歌称长联歌 (或叙事歌),如 《高王歌》,该歌是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畲族人民视为传世之宝,民族史诗,畲族家喻户晓,世代传唱,全诗共112首。其他长联歌还有 《封金山》、《时辰歌》 等。
在唱腔和曲调上,闽东畲歌的唱腔和曲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畲族和汉族的杂居,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目前闽东畲歌的唱腔和曲调均和各自居住地区汉族方言有密切的关系。据笔者调查,闽东畲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山歌调包括:福宁调 (流行于福安、宁德、寿宁、屏南、古田、周宁、柘荣西部等地)、福鼎调 (流行于福鼎、柘荣、霞浦县北部。)、霞浦调 (流行霞浦县大部分、福宁县等地区)、罗连调 (流行于罗源连江、宁德、南部的飞鸾等地) 等。师公调包括念诵调和配合做公德动作的歌唱。闽东畲歌多用假声歌唱,按唱法的不同,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在实际的调查当中,笔者发现在福建省宁德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等地,还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闽东畲族又把“双音”的歌唱形式称为“双条落”. 即由男女二人或者两男或两女用同一歌词演唱,演唱没有先后之分,男的先唱或女的先唱都可以,后唱者可在先唱者唱后两个字或四个字接唱,要与前唱者唱同样的歌词和近似而不完全相同的曲调。这些不完全相同的曲调之间形成支声式、模仿式或和音式关系,在演唱上,带有轮唱性质。在人数上“双音”最初是两个人唱,发展到现在可以3人,也可4人。一般不超过4人。在演唱时间地点上,“双音”比较随意,但必须在唱歌的季节。即从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为畲家唱歌的季节。尤其是正月、三月三、八月十五、九月九等节日,畲家总是成群结队走亲串友,以歌当话,还要举行盛大的对歌会。这都是欣赏畲家“双音”的好时节。
“双音”演唱形式的代表曲目有《风吹竹叶尾提提》 等。“双音”演唱形式曾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但现已濒危,亟待抢救。
在歌俗上,闽东畲歌主要有拦路情歌、“蚕里来客对歌”、来客“比肚才”、“做表姐”、“做亲家伯”等。歌会主要有农历四月“分龙节”在福安穆阳一带苏堤山的牛石岗歌会,六月初一在福安留洋白云山的歌会,七月初七在福安社口、营坑白云山的歌会,八月十五中秋节福安城关镇的歌会,九月初九霞浦城关马洋目莲山与溪南葛云山的歌会等。
在传承方式上,闽东畲族由于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因此闽东畲歌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身授。具体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歌场传承;二是祖辈家庭代代传承;三是师承;四是手抄歌本传承;五是创作传承;六是祭祀仪式或活动中传承。目前以上六种传承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被用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声音影像传播。声音影像传播方式是宁德市政府迫不得已的举措,因为闽东畲歌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保护,闽东畲歌将会真正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然而在这种新的声音影像传播方式的大背景下,闽东畲歌的未来更令我们担忧。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已经很少有人会唱畲歌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畲语的生存危机直接造成畲歌的断层。闽东畲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被汉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再加上全国范围内普通话的普遍推广,直接造成闽东畲语面临着消亡。笔者在宁德巴地村 (宁德屏南畲族集聚村)进行了实际调研。在实际调查当中笔者发现中老年当中几乎没有人会讲畲语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多数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畲语”了。畲族语言传承的断裂直接导致畲族民歌传承基石的瓦解。其次,当今的文化背景间接造成畲歌的生存危机。目前人们的普遍价值观是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然而对于古老的畲歌而言,既不时尚,也不流行,更不能直接带来什么经济价值。因此闽东畲族普遍存在着不让后代学习畲歌的现象。笔者在宁德师范学院民族预科班对两届100名畲族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90%的学生家长不同意他们学习畲歌,还有些家长如果孩子学习畲歌就会打骂他们。因此在今天,即使您走进了畲族村落,也很难听到动听的畲歌了。最后,专业畲歌歌手的缺失也加速了畲歌后继无人。据闽东革命纪念馆馆长雷志华说:“现在要找个合适的传人很难,首先要会标准的畲族语言,还要对山歌有兴趣。这样的人要到畲族聚居区去找,但是能不能找到很难说。”虽然近年来,闽东宁德市政府很重视,在宁德市会展中心每周五举行大型的畲歌会演,同时也会在每年固定的日子里举行畲族歌会,但植根于畲民心中那无处不在的歌声已经消失了,似乎只有在节日里才突然想起歌唱自己的民歌面对此种现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来传承闽东畲歌。具体应该采取以下举措:首先是拯救畲语。畲歌的重要载体是畲语,只有畲语传承好了,畲族人会讲标准的畲语了,畲歌才有可能传承好。因此要首先采取措施确保畲语的传承。其次要解放思想,在闽东积极倡导唱闽东畲歌。只有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充分认识到了闽东畲歌的重大意义,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唱畲歌。而不再是目前的被动的以追求经济利益的学习。
最后,把闽东畲歌列入地方特色教材,让闽东畲歌走进校园。在闽东少数民族班当中,加入闽东畲歌的内容,请相对专业的人来教畲族学生唱畲歌。
彝族民歌具有很强的原生态性,尤以高腔见长。凉山州布拖县的阿都高腔是彝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高腔,在彝族民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已被纳入四川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民歌属于一个地方性的民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风格。要演唱好湖南民歌,首先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及审美特性,同时,必须认真学好演唱湖南民歌的特殊技巧,掌握湖南方言的特点,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加强演唱者多...
第三章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方式3.1原始时期至1981年的传承方式。3.1.1家族传承是桑植民歌传承的主要形式家族传承是指在家庭范围之内,以其成员内部的上一辈为传授者,下一辈为受教者,使桑植民歌得以在家庭内部世代延续的一种传承方式。桑植民歌以家庭...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民歌按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还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和长歌。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它...
一、民歌功能的实际运用民歌是将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到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歌是音乐的一部分,具备音乐的艺术特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产生于经济状况与社会习俗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民歌具有广泛的社会...
现代人文科学、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由于受生存环境、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在心理素质、性格倾向、情绪状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些是形成不同思维方式的先天因素,它深深潜入人们的心灵底层,潜在...
第二章概述2.1桑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桑植县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在远古时期被称为西南夷地,为澧水的发源地。处于东经10941~11046,北纬2917~2984,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县域土地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复杂,高...
近年来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已经渐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视线。那么什么是本土音乐文化,本土音乐如何通过教育得到有效传承等等,这些问题的破解事关本土音乐能否继续生存。笔者认为,本土音乐文化的概念在不同的视域下其界定会有所不同。如果说在全世界音乐的范畴...
结语桑植民歌是桑植县的代表性地域音乐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桑植民歌以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流传至今,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是桑植人民的宝贵财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桑植县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校,一直以来都重视桑植民歌...
论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贵州苗族民歌的民俗文化浓郁的民歌特点、刚毅豪放的飞歌特色、柔情细腻的情歌风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展示贵州苗族民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