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探析

来源:才智 作者:刘茹芳
发布于:2020-06-06 共2209字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够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不断对教育事业进行探索改革,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中学语文是一门以中文为主的文化基础课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感性思维等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课程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针对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方法;

  综合多种教育改革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最基础、最简单、最有效的改革途径。中学语文课程作为三大主要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内容冗杂、文化素养要求高、耗费时间长等特点。要想改变中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新课程理念始终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等良性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面对我国的考试制度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的现状,开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却没能够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我国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的课程中,仍然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第一要务。受中考、高考压力的影响,许多教师讲授的语文课程知识量大而冗杂,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即使是记住了,也能很难理解其中意思,造成中学语文课程学习困难、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高等现象。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进课程教授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作为教学变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探析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教育学家的调查研究成果显示,造成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成果不显着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让学生自主接受课堂教学中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景设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想法的平台,学生也可以在实际参与的情景中,不断发现自身潜能,丰富语文学习思维。就以往语文教学的经验所得,情景设定在课堂开头最有带动作用。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设定专门的语文学习情节,将学生思想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例如,《芦花荡》一课中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不同身份的人民英雄风采,让学生了解动荡时期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对学生讲到“以为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动荡时期舍身为国,保卫战斗物资,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值得敬畏”,通过为学生设定特定的情节背景,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学习兴趣。

  三、提倡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所重视的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大力倡导的是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探讨、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全面的学习语文课程。因此,教师教学的侧重点也由一味的教授知识转变到教授学生学习思维、方法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技能,积极、灵活的学习多而冗杂的语文知识。教师为学生讲解代表性强的文章,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相似的语文问题。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比如“柳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留住,借物抒情,再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得出文章主要表达了徐志摩对新婚妻子的思念之情。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者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重要。中学语文学习的内容量大、知识点多而冗杂,仅凭学生一己之力很难熟练掌握,若是关注点不对,也很容易造成学习偏差。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对文章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给予点拨,为学生规划大致学习方向。如今的语文阅读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解力,但是学生思维存在差异性,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身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之处,但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不能以为的注重学生的个人理解,要从多方面出发,将文章知识内容与学生思维见解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推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采取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中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顺序讲授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个性化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教学方法完全不同,甚至起到了阻碍作用。

  面对我国教育的现状,众多中学语文教师会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接受语文知识,在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促进中学素质语文教育课程的开展。在《孔乙已》一课中,教师可以就咸亨酒店的描述,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让学生选择自己欣赏的片段进行阅读的同时,对文章展开想象。以高潮部分作为文章理解的突破点,是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素质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不断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升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6(5).
  [2]张志华.初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9)15-16.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庆坪中学
原文出处:刘茹芳.基于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20(08):6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