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习兴趣对学习的作用既然如此之大,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个老师, 就会逐渐喜欢这位老师所担任的课程;同时,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我们说师生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要树立个人形象。 具体来说,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尊重自己、信服自己、钦佩自己,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 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在平时教学工作,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坚持民主平等,能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而不是横眉怒对,凌驾于学生之上。
2.要坚持情感投入。 具体来说就是要关爱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 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关心每一名学生, 还要利用课间和其他休息时间,和学生聚在一起、漫谈,询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有那些困难或疑问, 希望老师在哪些方面做一些改进。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予积极和必要的帮助。学生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爱护,感情上就会接受教师,进而接受语文课程。
3.要坚持师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学生之间包括语言、行动、情感上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甚至可以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想要的几乎一切教育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 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 那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调动感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情境再现, 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春》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一个美丽的初春美景。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了春的景象,听到了春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美好,学习兴趣异常热烈。
2.营造氛围。 中学生注意力的调动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因为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授诗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原诗意境,激发生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打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将语文知识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需要通过质疑激发实现。 那么,如何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呢?
1.鼓励质疑。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坦诚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 勇于思考、 敢于创新的质疑情境。 在设疑、答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语言,以宽容心对待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合作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出现偏差时,教师要给予正面的引导,然后给予提示启发,从而消除学生内心的心理负担, 保护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 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争相提问,并让其积极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始终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会特别高。在知识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情绪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鼓励讨论。 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大胆参与讨论, 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如学习《背影》一课时,学生提出: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而“我”作为年轻人,买橘子一事应当由年轻力壮的“我”去,而不该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 由此,学生展开了激烈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四、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强调个性化的学法指导,要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后,学习起来,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也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到透彻理解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所以,如果教师不能深入透彻理解课文知识,就很难谈及知识的传授了。古人有云: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准确地拿捏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灵活驾驭各...
思辨也就是思考与辨析,更严格地讲,就是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英文中的批判(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考。在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理念可谓源远流长,从充满思辨智慧的《柏拉图对话集》到亚里士多...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文言文,多是古代文人留下来的精品佳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学习文言文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然...
语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关爱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创造自主和谐...
第三章信息网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一、信息网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
一、爱情的内涵爱情是男女两人之间建立在生理、心理和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它是以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倾慕为基础引发心灵上的共鸣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深切而欢乐、热烈而纯真、亲密而和谐的情感及其体验。爱情,作...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中学生是最具学习性和好奇性的群体,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而兴趣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中学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也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
新课标给我们指出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文以载道,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作用更是不可小觑,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在教学中让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学生在...
情境教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有机融合,它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成为了情境教学的实践着,推动着情境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前进。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及特征情境教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