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三语文复习方案研究

来源:教育观察 作者:陈梅芬
发布于:2020-02-19 共3111字
高三语文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六篇:高三语文复习方案研究
 
  摘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针对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并充分运用学案:以单元目标为纲,结合学案板块,明确目标;以精学为主,利用学案形成知识体系,学思并重;以练习为辅,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精练到位。
 
  关键词:高三语文; 学案; 核心素养; 复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不同于上新课,一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一高二的必修和部分选修教材的课文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和总结,重在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后的二轮复习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渗透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教育,发挥语文课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方面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应探究学案教学法,根据学情编写相应学案,并利用学案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语文
 
  一、以单元目标为纲,结合学案板块,明确目标
 
  高考一轮复习必须讲究策略,要想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教师应根据单元内容特点,制订相应的复习内容。
 
  必修四第三单元里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类文本,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回顾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理清其中的逻辑性,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判断,培养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两方面素养主要通过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渗透来实现,教师可以按照“单元内容概述”“相关知识链接”“课文结构梳理”“精要研读探究”“重点难点突破”“技能迁移运用”六个环节来设置学案板块,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复习的方向。
 
  五册必修课本里的文言单元选文各有不同:必修一里的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既可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学习叙事的艺术;学生既要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和特殊句式,又要学习理清文章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必修二里的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学生学习这些文章,除了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知识外,还要学习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能力,体会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志趣。因此,各文言文单元学案设计“大同小异”,教师可以按照 “基础知识积累”“要点探究归纳”“知能迁移运用”三个核心环节来设置学案板块,注重提升语言建构和运用、文化传承和发展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但是,在“要点探究归纳”环节里,学案内容导向不同:必修一的古代记叙散文单元重在探究叙事的艺术和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修二的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单元重在欣赏美景感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管理学上有“目标导向模型”这一理论,其根本点是要根据工作的程序化和非程序化来决定领导方式。教育的过程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管理过程,学案板块清晰、导向明确,可以让学生对达成学习目标持有更坚定的信念,更愿意为达成目标而付出相应的行动。
 
  二、以精学为主,利用学案形成体系,学思并重
 
  传统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师往往追求课堂知识容量,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学科素养的提升和核心价值的渗透,这跟当前的高考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一轮复习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学案,精讲知识,以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化难为易,引导思维,以培养能力;结合真题,分解步骤,以提升素养;围绕核心,潜移默化,以渗透价值。
 
  教材基础内容的复习主要是积累和归纳课内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较易自行掌握。尤其是文言文单元的“基础知识积累”部分,教师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而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某些诸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的现象规律。教师可以先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构建局部认知体系,而后再构建整个知识体系,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复习必修一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了整个单元三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后,根据学案上提供的例句来总结定语后置的几种情况;在复习必修二文言文时,同样根据复习中学案上提供的例句来总结状语后置的几种情况,等等。学生复习完必修五册课文以后,整个文言文核心知识体系也就完全清晰了。
 
  复习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学案上的题目梳理小说情节,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旨。当这个单元三篇课文复习结束,学生已经很明确小说阅读重在抓住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主旨这四大核心要点,教师再点拨明确:小说文本阅读中的各种“作用题”也是主要往这几个角度思考并组织答案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案的预留位置将这些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总结,以便直观把握知识要点,并掌握解题的思路方向。
 
  此外,某些论述文单元选文内容涉及文艺学、语言学、美学等,某些小说单元选文主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等,教师可以在复习知识时结合时政热点事件,点拨学生联系思考。这样既积累了作文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传承文化,提升审美品位,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以练习为辅,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精练到位
 
  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笔者强调以练习为辅,是将练习当作启发思考、知识演练、巩固提升的必要手段,故求精不求多。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分别运用相应的学案,可使复习事半功倍:运用预习学案可以使学生课前能对一些内容预先思考,使用课堂学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听课效果,利用课后学案可以有效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很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面对分析“为什么”往往束手无策,不懂得该如何有序有理地展开原因分析。针对这个情况,笔者上了一节“议论文写作之原因分析”的作文指导课。课前分发预习学案(两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分别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和职业乞丐现象展开原因分析,将答案写在课前预习学案上。
 
  上课时,首先投影展示学生预习学案上的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答案,引导学生明确原因分析的思考角度;然后分发课堂学案1,让学生阅读“示例一”分析论证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段落。这既为课前预习学案上的练习提供了范例文段,也让学生能够快速依据这范例文段在课堂学案的预留位置归纳出析因角度一:根据材料确定对象(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风气、制度、国情、历史、文化、民族等)来挖掘原因。接着,让学生结合刚刚总结出来的析因角度,自我审视和修改课前预习学案上的对职业乞丐现象成因的分析文段,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课堂学案1上。利用展示台展示并比对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上的答题内容,再参看参考范例文段,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有所提升,意识到有序有理地分析“为什么”并不难,消除了畏难情绪,对写作产生了信心和兴趣。
 
  课堂导学案1中的“示例二”提供了一段关于“抢”的材料,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在学生思考作答3分钟后,分发课堂导学案2,让学生通过范文《莫让“抢”败坏生活的品质》归纳出析因角度二:深入挖掘个人因素(内因:知识认知、个人素质、主观意识、性格品质、心理特点、人生经历、志趣追求等等),而后再完成课堂导学案2上面的练习2:请从自己角度思考为何崇拜某些偶像。
 
  课后,笔者分发课后练习学案,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归纳的两种析因思维角度对网络水滴筹现象阐述自己的看法。第二天,笔者把这课后练习学案收来批阅,挑选三份分析得特别好的贴在班级学习园地,并拍照发班级QQ群展示。对于一些普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课前讲评。至于几份完成得很差的课后练习学案,找学生面批并进一步辅导。通过课后练习学案,教师能够根据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并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 吴爱武.教学效果的关键——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8(7).

点击查看>>高三语文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福州市长乐华侨中学
原文出处:陈梅芬.浅论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学案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21):94+1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中语文论文